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6:22:21 字數 5482 閱讀 9727

1樓:勤奮的珠寶女

如果因身居高處而有危患感,就要時時用謙虛勉勵約束自己.

如果害怕自滿自大,就要想想江海裡的水都是居於下面,由成百上千的川流匯聚而成.(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意思)

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2樓:青衫袖

如果因身居高處而有危患感,就要時時用謙虛勉勵約束自己。

如果害怕自滿自大,就要想想江海裡的水都是居於下面,由成百上千的川流匯聚而成。(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想到自己身處高位(皇帝),則思慮要謙遜來自我完善

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則想到大江大海都是居於那些河流之下的

4樓:山間竹筍沒有嘴

語出〔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意為:

考慮到自己身處帝位,就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到謙遜衝和以加強自我約束;

如果擔心自己會有驕傲自滿,就應該時刻想著大江大海都是處於眾多支流的下游。

危,多解為危險,其實應該和後面的滿溢一樣。李白有詩危樓高百尺,危即高義。

牧,多解為修養,古有官職名牧,這裡有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高一的,如果你要記的話,最好記10個這樣一起的句子,還有9個類似的念什麼則什麼的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 是雖說的啊

6樓:匿名使用者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危險 就不要忘謙虛 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害怕驕傲自滿就要有江海容納眾水的度量 善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7樓:藍汐音

語出唐代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意思是說,想到(自己的君位)高,就要謙虛謹慎自我約束;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虛心接納來自百川的流水),就是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什麼意思?謝謝

8樓:麼麼茶

意思是: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於眾多河流的下游。

1、原文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而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2、譯文

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麼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

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於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鬆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採納臣下的意見。

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怒而濫用刑罰。

3、出處

出自唐朝的《全唐文》

1、創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鑑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漸不克終疏》,直指太宗十個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太宗書於屏風之上。

2、《全唐文》簡介

《全唐文》編次為:「首諸帝,次后妃,次宗室諸王,次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十國主附五代後;次臣工,次釋道,次閨秀。至宦官四裔,各文無可類從,附編卷末。」

清宮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冊(據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卷一,其編者為陳邦彥),清仁宗認為它「體例未協,選擇不精」,於是下令重編。

該書即在這一稿本基礎上,用《文苑英華》﹑《唐文粹》等總集補其缺略,又從《永樂大典》輯錄了唐文的單篇殘段,並旁採他書和金石資料編校而成。它匯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為學者查閱使用這些資料提供了方便。

但該書在編纂、考訂上還有不少缺點,包括文章漏收、誤收、重出,作者弄錯,題目和正文的訛脫,小傳記事不確,採用的書不注出處等等。清勞格和現代學者岑仲勉在讀本書的《札記》中(見勞著《讀書雜識》﹑岑著《唐人行第錄》)曾舉出上述問題約四五百條。

3、《全唐文》編纂經過

《全唐文》是唐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

清嘉慶十二年(2023年)清仁宗取得內府舊藏《唐文》一百六十冊,認為該書「體例未協,選擇不精」,遂命儒臣重加釐定。

《全唐文》正式輯纂始於嘉慶十三年(2023年),敕令開設「全唐文館」,由文華殿大學士董誥領銜,由廷臣學者共107人入館編校,董氏曾任《四庫全書》副總裁,有主編巨書的經驗,故非徒以位高而領銜,具體規劃皆有裁定。

《全唐文》以《唐文》為基礎,取《四庫全書》內的唐人別集,以及《文苑英華》、《唐文粹》、《唐大詔令集》、《古文苑》、《崇古文訣》、《文章辨體匯選》等總集,並蒐羅《永樂大典》所載之殘篇,「散見於史子雜家記載、志乘金石碑版者」。

作為《全唐文》底本的內府舊籍《唐文》原書今已不存,當時學者對其檢視描述如下  :

《唐文》收錄唐、五代文一萬數千篇,分十六函,每函十冊。

《唐文》無序文、凡例,頁首有「梅谷」鈐印,當時不知編者,傳說為海寧陳氏或玲瓏山館、傳是樓之遺藏。

《唐文》將誥制特別分為一類。

《唐文》中唐太宗文章內有《晉書》贊文。

《唐文》收有《會真記》等傳奇作品。

《唐文》將史書中唐人對話誤以為該人之文章。

《唐文》誤收隋代以前之文。

《唐文》中採自《文苑英華》之文章因據明刻本所輯,極多訛誤脫漏之處。

清仁宗所批評「體例未協,選擇不精」主要指後六項,於是《全唐文》編輯時修改了體例,也不收錄**作品。

全書凡六易寒暑,至嘉慶十九年(2023年)閏二月成書進呈欽定、御製序文後即交由內府、督理兩淮鹽政阿克當阿等負責刊刻,嘉慶二十四年(2023年)刊成,即所謂揚州官本。光緒年間又有廣州重刻本。

和《全唐詩》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編撰力量。先後參與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詞章之士法式善、週之琦、秦恩復輩,又有淵博學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這一人員組合,對本書的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

加上時當乾嘉樸學鼎盛之時,編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內府圖書,文章本身也不像詩歌那樣流傳多歧而容易以訛傳訛,所以《全唐文》的質量較之《全唐詩》要好得多。

9樓:葉凝覺羅

想到自己的地位高,就要謙虛謹慎自我約束;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虛心接納來自百川的流水),就是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

10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唐代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意思是說,想到(自己的君位)高,就要謙虛謹慎自我約束;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虛心接納來自百川的流水),就是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衝的意思是什麼

11樓:313傾國傾城

衝的意思:虛

【原文】:

諫太宗十思疏

朝代:唐代

作者:魏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思國 一作:

望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譯文】:

臣聽說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要使國家穩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源頭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不穩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像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應該)推崇皇權的高峻,永保永無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就像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無不是在深深的憂慮中就治道顯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而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當初創業時,能力綽綽有餘;如今守成,能力卻不足,這是為什麼呢?

大凡在深重憂患當中必須竭盡誠意對待臣下,得志以後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竭盡誠意就能使吳和越這樣敵對國家也能結成一體。傲慢地對待人,就是骨肉親屬也能行同陌路。雖然可以用嚴刑來監督他們,用聲威震懾他們,但是結果大家只圖苟且免除罪罰,卻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心裡悅服。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用腐朽的韁繩駕馭飛奔的馬車,這樣可以忽視不理嗎

作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看見引起自己愛好的東西,就想到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謙虛加強道德修養;恐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為能居於百川之下;遊樂忘返地打獵時,就要想到古人說的「一年三次」田獵為限度;憂慮自己鬆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意見;擔心有讒邪的人在自己身邊,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沒有因為偏愛而給予不適合的獎賞。懲罰所涉及,就要想到沒有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總括這十思,擴大這九德的修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採納它,那些有智慧型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間沒有什麼事情(煩心),可以盡享遊玩的快樂,可以頤養像松、喬兩位神仙的長壽。

(皇上)垂衣拱手(不親自處理政務),不必多說,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何必勞神苦思,事事過問代替百官的職務呢?勞損聰明的耳目,違背無為而治的方針呢!

思而不學則殆是什麼意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殆是什麼意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讀書而不肯動腦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而不思則罔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精神倦怠而無所得。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的殆是什麼意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中的 殆 是通假 怠 指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出自 論語 是孔子所提...

翻譯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怎麼翻譯

應該是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吧 要懂得知足 要修建什麼,就要學會克制自己,以安定百姓的生活為首要前提。安人是指安撫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安 安撫,安定。人 黎民百姓。there will be made known to stop,then think greetings 上班.有錢賺.則生活無憂安 ...

求 論語 那篇學而不思則茫思而不學則貽的全文及翻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是 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通俗解釋 1 學而不思則罔 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 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2 思而不學則殆 只是善於思考而沒有學習的行動,即使邏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