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如何理解叔本華悲觀主義的人生觀

2021-03-04 06:09:47 字數 5001 閱讀 1072

1樓:高樓居士

如何理解叔本華悲觀主義的人生觀

2樓:匿名使用者

悲觀是人的一種氣質,如果你沒有這種氣質是難以理解其人生觀的,也不需要去理解。

叔本華認為行動的原因是意志,就好比現象的原因是物質,因此意志是實在,行動是表象,而他的悲觀氣質使得他認定意志是痛苦的根源(也受到印度宗教的影響),越少動用意志,人的痛苦就越小。他還否定了任何改變或改進的可能,如教育對人的影響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叔本華悲觀主義的人生觀是一種與樂觀主義相對立的消極的人生觀。它認為惡是統治世界的決定力量,人生注定遭受災難和苦惱;善和正義毫無意義,道德的價值只在於戕滅慾望。叔本華認為:

「人生如同上好鉉的鐘,盲目地走一切只聽命於生存意志的擺布,追求人生目的和價值是毫無意義的」。他認為因為人有意志,所以就會有欲求和渴望。而慾望只會帶來痛苦。

因為如果人有慾望而得不到滿足,這是痛苦的。要實現任何一種慾望的過程,都要遇到無數的麻煩和困難,這也是痛苦的。就算慾望最後實現了滿足,也只是暫時擺脫痛苦,隨之而來的就是無聊和空虛。

何況人並不只有乙個或少數的幾個慾望,滿足了一些,其他的也滿足不了。舊的慾望剛剛實現,新的慾望又產生了。因此叔本華認為:

「人的生存就是一場痛苦的鬥爭,生命的每一秒鐘都在為抵抗死亡而鬥爭,而這是一場注定要失敗的鬥爭。」

他的人生觀之所以是悲觀的主要是因為他把人的生理看作是一切罪惡的源泉,他認為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之所以爭取奪利、爾虞我詐,之所以會有欺詐、欺騙和不信任以及暴力特別是戰爭的產生都是人的生理的結果,一種人的生理的產生不管是不是能夠得到滿足,其結局都是痛苦的。如果人的生理得不到滿足,毫無疑問就會產生莫大的痛苦,一種人的生理得到了滿足,那麼會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滿足後的空虛、無聊。另一種是又產生了新的人的生理,欲海難填,周而復始,人會不斷處於日益膨脹的人的生理之中,這些人的生理使人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不斷使人處於空虛、缺乏、疲憊、痛苦的狀態之中。

因此叔本華認為人的生命是和痛苦分不開的,人生就是苦難,世界就是地獄。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無疑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他把最基本的生存人的生理看作是萬惡的根源,顯然是靠不住的,人固然要生存,人只有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能從事社會性的活動,才能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人的動力以及理論和實踐上創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於人的一種人的生理衝動,乙個沒有人的生理的人他不可能有所作為,其本質也只能是痛苦。但是他的悲觀主義人生觀同樣有我們值得深思和借鑑的地方,現實世界中的每乙個行為主體都在同客體發生著聯絡,主體的思維和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客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損害,所以主體在實施具體行為的時候應該把握乙個健康的標準,這個標準往往要依靠道德來衡量。我們說,人的生理是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一種人的生理的終結意味著另一種人的生理的開始,關鍵要看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價值觀去理解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

放棄那個健康的標準,疲於乙個個接踵而至的人的生理中,其身心無疑是痛苦的。

叔本華認為擺脫人生苦難的另一種方式就是禁慾和絕欲甚至自殺。他認為既然人的生理是痛苦的源泉,那麼人如果想徹底地擺脫痛苦就要禁慾和絕欲,在禁慾與絕欲的過程中忍受一切的痛苦和煎熬,以至大徹大悟,滅絕自我,最終達到佛教的「涅磐」境界。叔本華引用了東方佛學的思想,提倡禁慾與絕欲而且鼓勵人去自殺徹底地擺脫人生的痛苦,這是叔本華悲觀主義哲學最消極的地方。

由人本主義到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它具有不可逆性,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擁有了生命就擁有了一切,以自殺的方式來擺脫自己的痛苦是不可取的,因為你在自殺的同時會給親人和朋友帶來更大的痛苦。

快樂是生活的真諦,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讓我們擺脫那些煩惱追求生命中的快樂吧,因為你做得到。

4樓:竹影漂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觀是最簡單的唯意志論。他否定了德國的古典主義哲學,以理性思維為基礎的哲學,把一切歸還為盲目意志。叔本華唯意志論哲學的中心思想就是,世界本體是一種神秘的盲目的意志,意志是主宰一切理性和科學的唯一。

對於生存意志其本質就是空虛和死亡。他的悲觀主義人生觀的形成與其生命的歷程與性格息息相關。

叔本華:悲觀主義哲學家是誰?

5樓:易書科技

生平簡介亞爾德?叔本華於2023年2月22日,出生於但澤市(今天波蘭的格但斯克)。

從2023年開始,到2023年的兩年間,小叔本華跟隨父母一起前往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瑞士、奧地利等國,兜了很大一圈。這兩年的旅行對叔本華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當時歐洲大陸正值連年戰亂,政局動盪,經濟凋蔽,民不聊生。

叔本華把這些內容都如實記在他當時的日記裡,從那時開始,他那極端悲觀的性格就已經顯露端倪。

年5月,叔本華經營父親遺留下的生意,由於母親釜底抽薪,叔本華破產了。

年9月,叔本華考入哥廷根大學。在這個嶄新的天地裡,叔本華忘掉了自己曾經受過的苦難,他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閱讀了歷史、礦物學、物理學、植物學、哲學、天文學、心理學、地質學、法學方面的書。

年,他進柏林大學深造。

年,他撰寫完成博士**《論因果性的四重根》。正是這篇博士**奠立了他的哲學體系的認識論基礎,並且使他獲得耶拿大學的哲學博士頭銜。開始了他學術領域研究的新的階段。

歷史業績年,叔本華創作出藝術理論專著《論視覺和顏色》。

年夏季以後,叔本華全力撰寫他的哲學傑作《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他把自己思想的精華全部注入此書。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在許多方面都令人驚奇。除了非同尋常的語言明快,風格優美之外,在不到500頁的書中論及了哲學的四個分支——認識論、形上學、倫理學和美學的主要問題。

在這部著作中,叔本華接受了康德經驗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同時,吸取了古印度佛教「涅槃」的提法,熔煉出自己的哲學思想。他提出,意志是我們所存在的宇宙的本質。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包括人自身,不過是變為客觀而又具體的東西的意志。

叔本華在強調意志的同時,極力貶低理性。他認為,理性只是意志的外殼和工具,它應該服從神秘的、不可知的意志。叔本華聲稱物體的引力和排斥力、植物的向光性、動物的本能和人的慾望都是生活意志的表現。

叔本華還說人都是利己主義者,在現實生活中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持續的缺乏和需求,這就是痛苦。因此說人的一生充滿痛苦。必須斷絕慾望,才能求得解脫,達到涅槃。

世紀中葉,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失敗,普魯氏王朝加強了**統治,歐洲的資產階級,尤其是知識分子產生逃避現實、悲觀失望的情緒。叔本華的《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從哲學角度,回答了這一部分人在現實中碰到的問題,並很快傳播開,產生了很大反響。

叔本華的哲學體系,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地位和對近現代西方哲學的重大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儘管叔本華的哲學思想有明顯的糟粕,但作為人類的哲學思想史上百年來影響深遠的乙個哲學體系,它又有可供借鑑的一方面。

嚴復:救國挽危的教育家生平簡介嚴復(1853~2023年),原名宗光,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建閩侯)人。他出生在乙個鄉村儒醫的家庭,14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洋務派辦的福州船政學堂。

2023年3月又被清**選派去英國,先後在樸茨茅斯和格林威治海軍學校學習。在留學期間,他學完了高等數學、化學、物理、海軍戰術、海戰公法及槍炮營壘等課程。同時通過耳聞目染,對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有了較深的了解。

年6月,嚴復學成回國,被福州船政學堂聘為教習(教師),在後學堂(英文班)講課。光緒六年(2023年),28歲的嚴復被聘為北洋水師學堂的總教習(教務長),9年後公升為會辦(副校長),不久又公升為總辦(校長)。嚴復在北洋水師學堂從教達20多年。

在這期間,先後發生了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帝國主義列強爭相入侵中國。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等要求變法維新的活動逐漸從宣傳呼籲發展成為實際的政治行動。嚴復激於愛國熱情和正義感,積極參加了資產階級挽救民族危亡的維新運動,提出了許多救國圖強的思想謀略。

嚴復特別推崇教育救國,他把教育看做是「強國根本」,可以「愈愚」(**愚昧)。他認為教育是救國的上策,「為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著手」。據此,嚴復根據西方的教育制度為中國設計了新的教育體系,即教育分三階段進行:

小學堂(16歲以前)、中學堂(16歲至20歲)、高等學堂(21歲後),在高等學堂學習

三、四年後,再公升入專門學堂分科學習,學習成績優良者可以出洋留學深造,等等。他的這些思想和設想,在當時中國的思想文化界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簡答叔本華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

6樓:小糖小果

叔本華的哲學觀點:因主張意志是世界本體,因而被稱為唯意志論;又因為他推崇非理性的直覺在認識中的作用,他的哲學又有反理性的特點;他從世界是意志的表象出發,最後認識到世界是"無",因而有虛無主義的特點 。

叔本華的形上學構建於兩個基礎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雖然是同一的,並且共同構成世界,但意志是決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體化;二是意志永遠表現為某種無法滿足又無所不在的欲求。於是世界本質就是某種無法滿足的欲求,所以從邏輯上說,它永不可能被滿足。

所以如果不能滿足的欲求是某種痛苦,那麼世界就無法擺脫其痛苦的本質。人們只是永遠試圖使自己的欲求滿足,但這種滿足卻更加證明和顯現了意志本身,這被叔本華認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所以他認為無論乙個人是樂天派還是悲觀派,都不能擺脫根本上的痛苦,樂天派只是對現實的躲避,是自我欺騙所造成的假象。

所以對悲觀主義的懷疑者們只能從叔本華的形上學上進行爭論而不是爭論悲觀主義本身。

叔本華的這種論調有時候使他被認為是虛無主義者,但事實上叔本華認為生命具有某種意義,雖然它是一種消極的意義。意志本身雖然無法逃避,但意志本身卻體現了某種意義。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第四部分中,叔本華提供了一種以禁慾主義的方式來找到希望的可能。

他認為人只有在擺脫一種強烈的慾望衝動的時候才能獲得其根本上的自由,只有打破意志對於行為本身的控制,才能獲得某種幸福的可能。但叔本華卻又強調這種禁慾主義的行為方式其本身就是一種苦行。

論命運叔本華是乙個徹底的宿命論者和決定論者。表象間受到因果律的影響,而表象和意志間沒有聯絡。意志通過某種超因果律的卻又基於因果律的法則和表象世界發生關係。

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按照其嚴格的必然性而發生,我們所感覺到的自由意志仍是處於表象世界的活動,而我們所觀察到的任何表象以及人的任何行為都受到意志這樣一種神秘的力量的控制。這種觀點可以被歸納為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但不能想我們所想的。

叔本華的這種決定論受到了兩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薛丁格的強烈認同,他們都認為這種對自由意志的解釋給予了他們莫大的安慰。

如何理解叔本華的這句話,叔本華這句話怎麼理解?

原話是正確的bai!有個du問題需要弄清楚,zhi後面的文章是他們為 dao什麼喜歡緘口不語,內這跟叔本華 如何理解叔本華的這句話 叔本華這句話怎麼理解?每個人都有欲來望,一些人所謂的試圖源控制自己的bai慾望並達到 空 和 無我 du 的境界不太zhi現實!在無dao私活動的實踐瑜伽和愛心服務瑜伽...

怎麼理解叔本華所說「快樂是痛苦的負面,痛苦是人生的正面」

健康是人一生的追求,沒有健康,快樂和痛苦都體會不到 怎麼理解叔本華所說 快樂是痛苦的負面,痛苦是人生的正面 前半句是矛盾的展現,是說人生中所遇到的 聽到的 知道的和未知的都是矛盾的,比如好與壞 是與非 成與敗 快樂與痛苦等,我站在痛苦的立場,那快樂就是我的負面,我站在快樂的立場,那痛苦就是我的負面。...

說說悲觀的好處,乙個悲觀主義的人對自己有好處麼?

把所有事情最糟糕的一面提前預設,即使出現情況,也可盡在掌控 乙個悲觀主義的人對自己有好處麼?談談對悲觀的理解 悲觀和樂觀的人.悲觀給人帶來什麼壞處和好處.樂觀給 在沙漠裡看到只剩半瓶水 悲觀主義 者說 哎呀只有半瓶了 樂觀主義者說 哈哈還有半瓶水耶。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哎呀只有半瓶水了 不過如果我節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