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學角度來說,如何教育7到8歲的孩童

2021-03-04 06:02:00 字數 3672 閱讀 8736

1樓:美博教育_李鑫

7到8歲是孩子進入學校學習的最初兩年,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利用這兩年的時間順利完成對學校裡新的學習生活方式的適應。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理解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能夠和同齡的其他同學及融洽相處,逐步適應競爭與合作並存的環境。

而在教育方式上,父母應首先完成自身角色的轉換,即從「孩子的養育者」轉變為「孩子的教育者」,並幫助孩子完成從「被動的接收者」到「主動的學習者」的轉變,在保留孩子對父母的信賴感的同時,開始幫助孩子擺脫對於父母的依賴感。讓孩子學著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開始樹立孩子的責任意識。對此,你可以參考余世維博士對自己女兒的教育。

此外,如果孩子能夠順利的完成角色的轉換,那麼,可以試著給孩子更大的空間,讓他學著自己去面對和解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父母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給予一定的關注、肯定及引導。

影響人發展的因素,從教育學基礎的角度來說有哪些

2樓:快去學吧

影響人的發展的一般因素

影響人身心等發展的因素較多,但最主要的有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學校教育以及作為個體的人本身的主觀能動性等.這四個方面的因素相互聯絡交織在一起,共同作用於人的發展,從不同的側面促進著或制約著人的發展的程序與質量.

(一)遺傳素質:人的發展的物質前提

遺傳素質為人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遺傳素質是指人從祖輩繼承下來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有機體的形態、構造、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首先,人的發展總是要通過遺傳途徑獲得生理組織和—定的生命力的,沒有這個前提,任何發展都是不可能的.

其次,遺傳素質的特點一方面為人的發展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又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過程及其階段.人的遺傳素質是逐漸成熟的,它為一定年齡階段的兒童身心發展特徵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兒童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思維與他們大腦的重量、腦電波和腦神經結構的發展有關.

例如人的平均腦重量的發展在新生兒期為390克,8—9個月時為660克,2—3歲時為990—1011克,9歲兒童為1350克,這與兒童思維發展在這些年齡階段上為智力加速期是一致的.第三,遺傳素質是有個體差異的,這為人身心發展的差異提供了不同的生理基礎.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制約著人身心的發展.

如人的大腦高階神經活動的型別不同,會影響人們才能的發展.由於人的高階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在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方面的特點不同,人也就有不同的氣質和性格.第四,遺傳素質對人的發展雖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起決定作用,必須在一定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才能轉化為現實性.

比如說,人們的知識、才能、思想、觀點、興趣、愛好等都是在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如果離開了後天的環境和教育,遺傳所賦予人的發展可能便不能變為現實.此外,遺傳素質本身也可隨著環境和人類實踐活動的改變而改變,正常情況下,基因是穩定的,但是也具有巨大的變異潛力.

總之,遺傳因素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物質前提,沒有這個前提是不行的,但又不能過分誇大它的作用.高爾頓、霍爾等人提出的遺傳決定論是錯誤的.

鑑於遺傳素質在人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在教育中也有一些與之相應的舉措,如優生教育、潛能開發等.

(二)社會環境:人的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社會環境是人類在自然環境基礎上創造和積累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社會關係的總和.簡言之,即個體所接觸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在社會實踐中接觸到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還包括同鄰里、親戚、朋友的交往等.

首先,經過人改造的自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人類社會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創造了極為豐富的社會文化,它不斷以觀念的形態移植於人腦中,成為人的心理發展的內容和重要源泉.人們接觸的社會文化的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心理內容和心理發展水平.

其次,人一生下來,就處在一定社會關係中,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他人的思想、言論、行動都對人的發展產生影響.在人與人結成的社會關係中,不同的關係、地位將對人的需要、興趣、情感、道德品質、智力及體力的發展水平和方向產生影響.

再次,社會意識形態也對人的發展產生影響.人類歷史借助語言文字,以科學、哲學、道德、藝術、宗教、風俗等形式儲存的社會意識,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影響著個體意識,成為心理發展的重要源泉.

由於環境是人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我們在教育中為學生創設健康、良好的學習環境、校園文化等,努力實現環境育人.但是,我們同樣不能誇大社會環境對人影響的決定性作用.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john watson)是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代表,他曾談到:

「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乙個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裡養育他們,不論他們祖宗的才幹、愛好、傾向、能力和種族如何,我保證能把其中任何乙個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美術家、大商人,以至於乞丐或強盜.」我們知道,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興趣、需要對客觀環境作出反應.客觀環境條件無論怎樣,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都要有通過人的主觀努力和實踐才能實現.

個人對環境的態度不一樣,其發展的結果就不一樣.譬如,「逆境」可以毀材,但也可以成才.這都說明了「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

(三)學校教育:人的發展的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是環境的乙個組成部分,它也可視為一種特殊的環境,具有一般環境所沒有的優越之處,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美國心理學家紐曼等人發現隔離撫養的同卵雙生子在智力上存在差別,這是由教育的環境形成的.

首先,教育是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培養人的工作,它對人的影響深刻且系統.它根據一定社會的需要,按一定方向,選擇有培養價值的教育內容,採取有效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教育訓練,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與體力,形成一定的品德和世界觀.這是自發環境的影響不能與之比擬的.

其次,學校的教育人員是受過專門訓練的專職教師.他們根據教育的目的任務,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對學生施加影響.教師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年輕一代在教師指導下,能夠在德智體諸方面均得到良好發展,大大加速了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新人.

再次,教育還能控制環境中的某些因素,利用其積極因素,克服其中的消極因素.教育還能使遺傳素質有缺陷或因後天影響而不能健康地發展的學生,經過特殊的訓練,獲得補償.此外,教育也能發掘能力較強的學生的潛質,使之獲得快速發展.

最後,教育的主導作用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它需要家庭、社會的配合,需要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的規律辦事.教育只能利用開發青少年的遺傳素質,卻不能改變他們的遺傳素質,只能利用社會環境的某些影響,卻不能決定和改變整個社會大環境.

因此,學校必須爭取家庭、社會各方面的配合,使各方面的影響一致,只有如此,學校教育才能真正發揮主導作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教育萬能的理論,認為學校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甚至提出「教育救國」,這種教育萬能論的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過於高估了教育的作用.

(四)個體自身:人的發展的內部動力

個體自身是指人的主觀能動性而言的,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重要特徵之一.主觀能動性是在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隨著人的自我意識的提高和社會經驗的豐富,人的主觀能動性也隨之逐漸增強,使人能有目的地去發展自身.人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在對周圍的事物所採取的態度,是贊成還是反對,是積極行動還是迴避;表現在能自覺地、有選擇地做出抉擇,控制自己的行為;還表現在能為自身發展預定目標,並自覺地為實現目標而奮鬥.

就教育來說,教育是使學生掌握生產和生活經驗的過程,這是一種轉化的過程,這種轉化不像鏡子反映事物那樣機械,學生總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個人的興趣與需要,對外界影響進行選擇,做出不同的反映.許多研究表明,一些遺傳素質相似、所處的環境、教育條件等基本相同的學生,在個體發展上卻有很大差異,其重要原因在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不同.這反映了主觀能動性作為內在動力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我們在強調發揮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要駁斥精神或意志萬能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

怎麼學習教育學,如何學好教育學

教育學主要學習教育理論基礎,尤其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具有人文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先把理想國 愛彌兒 民主主義與教育三本書看透。怎麼學習教育學?教育學主要學習教育理論基礎,尤其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具有人文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自從我抱著...

如何學好數學教育學,如何學好數學教育學

首先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學理論知識 其次,要了解學科教學的理論。最後,理論聯絡實際。不要覺得這是空話大話,聯絡實際很重要哦!用心是學好的不二法門。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吖 是哪個學校的啊 是教育院的 還是 數學院的啊 數學與應用數學 師范 考研學科教學 數學 基礎數學 教育學,想當教師,怎麼選?當大學老師科...

教育學考研如何複習,教育學考研該如何準備呢?

教育學歷年考研真題 提取碼 2j20 若資源有疑問歡迎追問 教育學研究生 學術型 考試從2007年統考以來,教育部規定考試科目 政治 外國語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涵蓋教育學原理 教育心理學 中外教育史 教育研究方法等四門基礎科目。教育學研究生 學術型 考試雖然是全國統考,但是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