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斷句

2021-03-04 05:54:11 字數 5761 閱讀 9876

1樓:滄海半杯

大理少卿鬍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

原文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

大理少卿鬍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

「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譯文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察覺後,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憐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只是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

「(如果)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乙隻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察覺後,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憐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只是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

「(如果)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乙隻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二、原文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

大理少卿鬍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三、出處

《資治通鑑·唐紀·唐紀八》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司馬光曾患歷代史籍浩繁,學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國至秦二世,表進於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於崇文院,繼續編纂。

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鑑》,並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二、作品賞析

《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西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徵淮南為止。

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三、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字公實,後改君實,原號迂夫,後改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鑑》,還有《通鑑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遊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涑水記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

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3樓:百度使用者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

「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乙隻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4樓:田小德

唐太宗道:「長孫順德乃國之元勳,不能隨意譴斥。縱有小過,亦應愛護,人才難得啊。這樣講,決非姑息養奸,而是為了教育本人,使其真正認識自

己的罪過。贈絹便出自此意。」

戴胄大為不解:「明明是賜絹,怎麼倒成了處罰?」

唐太宗點點頭:「正是。得絹之辱甚於受刑。這五百匹絹不是對他的獎賞,而是對

他的懲罰。人是有自尊心的。順德果有人性,必然恥於受絹,得絹之後一定羞愧自省,

思改前非。如若不知羞恥,則不如禽獸,殺了又有何益?」

5樓:匿名使用者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複姓長孫,名順德)受人饋贈送(此指賄賂)絹,事覺(發覺,暴露),上(指唐大宗)曰:「順德果能有益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國庫)耳,何至貪冒(貪婪)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

①大理少卿(官名)鬍演曰:「順德枉法(違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為什麼)復賜之絹?」上曰:

「彼(他)有人性,得絹之辱(羞辱),甚於受刑(比受刑罰還要厲害)②;如不知愧,一禽獸耳(罷了),殺之何益!」 (選自《資洽通鑑》)

①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我)仍然愛惜他(曾經)有功勞,不懲罰他,只在朝廷上賜給他幾十匹絹。文言文中,遇到用「不」「未」「無」「弗」「勿」「莫」等詞表示否定句時,如果賓語是代詞,這賓語往往要提到動詞謂語之前,這便是所謂例裝句。

②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果)他還有人性,得到絹的羞辱比受刑罰還要厲害。

唐太宗賜絹懲順德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① 上曰:「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

6樓:凌

(1)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

(2)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

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

」 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說:「

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 」唐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

如果不知道慚愧,就如同乙隻禽獸罷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長孫順德受絹 司馬光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

7樓:湐

1、超過、這樣

2、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

3、b4、c

5、「略」。

要有文言文翻譯 10

8樓:匿名使用者

31.傷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參考譯文】金溪縣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從沒見到過讀書寫字的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就從鄰居那裡借來給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寫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奉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仲永感到奇怪,漸漸以賓客的禮節來款待他的父親,有人用錢財和禮物討取仲永的詩。

他的父親貪圖這樣,每天強要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從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十二三歲了。

讓作詩,不能與從前的傳聞相稱了。又過了七年,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仲永的特殊之處已經消失淨盡了,成為普通人了。

」32.李存審出鏃教子

【原文】李存審出於寒微,嘗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餘。」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

「爾曹生於膏粱,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參考譯文】李存審出生於家境貧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說:「你父親年輕時提著一把劍到鄉里去,四十年裡面,地位達到將軍宰相,這當中脫離危難,險境,得以生存(的情況)不只一次,拔出箭頭的也有數百次.」因此將拔出的箭頭交給兒子,命令他收藏起來,說:

「你們出生在富貴人家,應當知道你父輩是像這樣起家的.」

33.孫臏脫險

【原文】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參考譯文】孫臏曾經跟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官,成為魏惠王的將軍,自己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派人把孫臏叫到魏國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才能超過自己,嫉妒他,就用辦法懲罰(他),弄殘了他兩條腿,並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埋沒不被發現。

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孫臏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見(使者),說服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他)才能出眾,偷偷的用車把他帶到齊國。齊國的將軍田忌對(孫臏)很友好,以賓客的待遇來接待他。

34.陶母責子退鮓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參考譯文】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他將一些醃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幹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35.畫鬼最易

【原文】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日:「畫孰最難者?」日:

「犬馬最難。」「 孰易者?」日:

「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

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參考譯文】有人為齊王作畫,齊王問他:「畫什麼最難?」 他說:

「狗、馬最難畫。」 齊王又問:「畫什麼最容易?

」 他說:「畫鬼怪最容易。」 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現在你面前,不可僅僅畫得相似而已,所以難畫;鬼怪是無形的,不會出現在人們面前,所以容易畫。

41.【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於人乎?

」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羊,我將誰驅?」耕柱子曰:

「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

」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

「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參考譯文】墨子對耕柱子發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

「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預備驅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當然用良馬了。

」墨子問:「為什麼要良馬呢?」耕柱子說:

「因為良馬可以負得起責任。」墨子說:「我也以為你是負得起責任的。

」42.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原文】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

大理少卿鬍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

「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參考譯文】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

「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乙隻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解籤 前生姻緣豈分生,莫為貨財起受錢,若有貴人挈提處,定知良玉種藍田。麻煩哪位幫我解一下,萬分感謝

第一句抄說的是情感 你該是誰的感情就是誰的,你跑不掉。第二句 不要因為小利而損害自身的名聲。最後兩句 如果有貴人幫忙,你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不過寺廟的簽文大多數都是這樣子的。都是希望導人向善 追我解的對不對?就要看你自己的選擇。畢竟,每乙份簽文對照另外乙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答案不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