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有哪些歷史意義

2021-03-04 05:32:20 字數 5149 閱讀 5982

1樓:和你

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絡。

國前海軍軍官、海洋歷史學家孟席斯出版了《2023年中國發現世界》,認為鄭和船隊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大洋洲等地。證據出自於明永樂十六年(2023年)名稱為《天下全輿總圖》,反映了天下諸番向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進貢的場景。地圖左上角有注文寫道:

「凡未加紅圈者皆原圖所未命名者」,即圖上有紅圈者皆是原《天下諸番識貢圖》上的標註。

公元2023年之後的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由於大明永樂十九年的北京紫禁城的那次大火把鄭和下西洋的大部分資料全燒了,所以國人今天看不到了。

在世界航海史上,他開闢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

600年前,從2023年開始,在28年間,鄭和率領中國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訪各國。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約瑟博士估計,2023年間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應不少於3800艘,超過當時歐洲船隻的總和。今天的西方學者專家們也承認,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從規模到實力,都是無可比擬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有哪些歷史意義?

2樓:遊子逸

一、鄭和下西洋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動機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國勢向上發展的時期。

這時在北方,蒙古的勢力已被驅逐出長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統治已十分鞏固,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國勢日趨強盛,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發展。明成祖自認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國都來朝貢。和歷代功利主義的封建帝王一樣,明成祖也要宣揚國威,向外示富。

到了永樂年間,由於國力強盛,明成祖向異域顯示中國的富強,對明朝初期對海外的消極政策深表不滿,故朝廷對外政策為之一變,即位後便派宦官出國,召各國來朝,此舉無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鄭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國外顯耀兵力,向海外各國誇示中國的富強,宣揚明朝的威德。同時他還想用揚威海外來緩和國內國內一部分人對他武力奪取皇位的不滿。

有些書上說的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找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據說,「靖難之役」以後,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終。明成祖的皇位是發動靖難之變後,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的。

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來,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明成祖懷疑他逃到海外避難,恐怕他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以杜絕後患。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雙重任務的船隊。

他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明成祖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

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賞賜。

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願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第三件事是與南海(今馬六甲海峽)國家建立友好關係。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⒉擴充套件朝貢**(經濟目的);

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⒌加強同各國的聯絡。

二、鄭和下西洋意義:

英國前海軍軍官、海洋歷史學家孟席斯(gavinmenzies)出版了《2023年中國發現世界》,認為鄭和船隊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大洋洲等地。證據出自於明永樂十六年(2023年)名稱為《天下全輿總圖》,反映了天下諸番向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進貢的場景。地圖左上角有注文寫道:

「凡未加紅圈者皆原圖所未命名者」,即圖上有紅圈者皆是原《天下諸番識貢圖》上的標註。公元2023年之後的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

由於大明永樂十九年的北京紫禁城的那次大火把鄭和下西洋的大部分資料全燒了,所以國人今天看不到了。在世界航海史上,他開闢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600年前,從2023年開始,在28年間,鄭和率領中國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訪各國。

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約瑟博士估計,2023年間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應不少於3800艘,超過當時歐洲船隻的總和。今天的西方學者專家們也承認,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從規模到實力,都是無可比擬的。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加強了中國明朝**與海外各國的聯絡,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享、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多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乙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

鄭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預中,以長遠影響來看,最重要的是操縱馬六甲海峽(往來中國及海洋**的要道),選擇扶植強盜頭子拜裡迷蘇剌,於2023年鄭和授與其國璽及皇袍。拜裡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使其在馬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

3樓:不僅僅是誠實

鄭和下西洋目的: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⒉擴充套件朝貢**(經濟目的);

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⒌加強同各國的聯絡。

鄭和下西洋意義: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加強了中國明朝**與海外各國的聯絡,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

4樓:匿名使用者

1、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2、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

3、發展海外**,傳播中華文明。

4 、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 。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參考資料:【歷史**】**鄭和航海之路及影響

5樓:銀大塵

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動機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國勢向上發展的時期。這時在北方,蒙古的勢力已被驅逐出長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統治已十分鞏固,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國勢日趨強盛,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發展。

明成祖自認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國都來朝貢。和歷代功利主義的封建帝王一樣,明成祖也要宣揚國威,向外示富。

到了永樂年間,由於國力強盛,明成祖向異域顯示中國的富強,對明朝初期對海外的消極政策深表不滿,故朝廷對外政策為之一變,即位後便派宦官出國,召各國來朝,此舉無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鄭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國外顯耀兵力,向海外各國誇示中國的富強,宣揚明朝的威德。同時他還想用揚威海外來緩和國內國內一部分人對他武力奪取皇位的不滿。

有些書上說的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找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據說,「靖難之役」以後,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終。明成祖的皇位是發動靖難之變後,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的。

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來,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明成祖懷疑他逃到海外避難,恐怕他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以杜絕後患。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雙重任務的船隊。

他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明成祖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

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賞賜。

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願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第三件事是與南海(今馬六甲海峽)國家建立友好關係。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⒉擴充套件朝貢**(經濟目的);

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⒌加強同各國的聯絡。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就是去炫耀,順便幫皇室貴族做生意。這就是事實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顯示明朝的強盛。意義有促進了明朝與東南亞,非洲之間的交往和**往來,朝貢制度使得明國際地位提高。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8樓:※淡茗

1、目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廣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十分繁榮。在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之後,發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已經是十分迫切的事。

中國的絲織品、瓷器受到西洋諸國的歡迎,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而中國對不能自行生產的香料等物,也有較大的需求。

除經濟原因以外,還有為了通好他國,懷柔遠人,踐行中國傳統政治理念的想法,同時宣揚大明威德,而令蠻夷國家畏威懷德、輸誠納貢。

2、歷史意義:

政治方面,鄭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東南亞全面建立起華夷政治體系,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之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充套件。

經濟方面,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鄭和下西洋為中國輸入了新的工藝產品、原料、技術,從而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生產。

文化方面,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進了明朝對外界的了解。鄭和下西洋,還留下了《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也是遠洋航行的寶貴資料。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多種說法,1.揚明朝天威 2.尋找建文帝 3.打通到歐洲的海上 航線,發展和擴大海外 4.實現海內外大一統的太平盛世。在這種巨集偉目標的指引下,鄭和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出使海外諸國,為實現世界 大同 與 和諧 的理想追求作了不懈的努力。但上面的答案基本是經不起推敲的。比如,明朝後來怎麼不下海了?鄭和去...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在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有哪些歷史意義?

鄭和七下西洋,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遠航,促進了我過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經濟交流。鄭和是我果也是世界上的偉大的航海家。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明初鄭和出使西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是中國擁抱外部世界的象徵 鄭和以多元宗教文化為先導,打...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意義,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公元1405 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公元1405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次震驚世界的壯舉,這壯舉無論是對當時的社會變革還是對以後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僅在當時輝煌燦爛,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光彩奪目,這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經歷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