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對仁義禮信的理解和看法

2021-03-04 04:39:27 字數 948 閱讀 8875

1樓:只愛小

《論語》中關於這幾個問題的論述很多,特別是仁的問題,對於不同的人和事,孔子認為可以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但是,孔子認為仁並非遙不可及或者高不可攀,所以他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至於義的方面,我覺得孔子「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句話最能說明問題,這句話中雖然沒有提到義這個字,但其內涵就是義。

而對於禮的問題,孔子對其子孔鯉所說的」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最具代表性。

信的問題,咱們來看看孔子與子貢的一段對話。子貢問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去兵」。

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由此可見,孔子對於信的重視程度。

《論語.子罕》記載「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但《論語》中記載孔子關於仁的內容相當多。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得出,孔子對於不同的人和事,在仁的方面有不同標準和要求。

但是,最根本的是,孔子認為仁並非遠不可及或者高不可攀,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他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義的方面,本人以為「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最能說明問題。雖然這段話後半段談的是仁,但其實際內涵應當屬於義的問題。

信是孔子最強調的。子貢問政,孔子認為理想狀態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個標準。子貢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首先回答「去兵」。

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由此可見,孔子將信放到多麼重要的地位。

」仁「 就是愛人 也就是說 孔子強調愛護他人 。

」義「就是真誠待人 。

禮是指」禮樂制度 ,就是每乙個人做事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族要符合貴族的身份) 。

」信「是指誠信。

對論語中仁義禮信的理解和看法,對論語中的仁,義,禮,信的理解和看法

仁 就是愛人 也就是說 孔子強調愛護他人 義 就是真誠待人 禮是指 禮樂制度 就是每乙個人做事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貴族要符合貴族的身份 信 是指誠信 滿意請採納 對論語中的 仁,義,禮,信 的理解和看法 仁 就是愛人 也就是說 孔子強調愛護他人 義 就是真誠待人 禮是指 禮樂制度 就是每乙個人做事都...

關於論語的看法,說說自己對《論語》的看法

一.請談談你學習 論語 說說自己對 論語 的看法 論語 一書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道德觀念和教育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專主要屬材料。漢代以來,成為讀書人的必讀儒家經典。經南宋朱熹註解並列入 四書以後,論語 更一直成為科舉考試最重要的科教書,歷史讀書人無不受其影響。因此可以說,論語 是中國修...

說說你對小學生背誦論語的看法,小學生讀論語的好處

個人覺得論語很有意思 但是小學生的話現在也無法體會啦只能死讀硬背 不過多年後他們真正學習論語的時候發現很順口應該也挺好的 小學生讀論語的好處 首先,我把論語已經背下來了。俗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是很有用的。聯合國總部還掛著子夏說的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可見論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