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反感馬太效應,這種心理普遍嗎

2021-03-04 04:18:28 字數 5190 閱讀 8721

1樓:蛋涼

對「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的本能反感,是每乙個社會人對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的最樸素嚮往。在此先丟擲乙個問題:何為公平?何為正義?——稍後將從政治哲學的角度進行分析。

1. 人們之所以反感馬太效應,其實是對乙個更健康、更穩定的社會的深切渴望。 這裡引入控制論中反饋調節的概念,反饋調節在生物體中極為普遍(特別是體液調節中隨處可見的負反饋調節)。

如果將整個社會看作一生物體,那麼馬太效應就是連續的正反饋調節,長此下去,整個社會將越發失控,遲早會處於崩潰的邊緣。要讓乙個系統穩定,只能依賴於負反饋調節(每個生物體的穩定都是由隨處可見的負反饋調節維持的),而人們對馬太效應的反感,就是人們人為對社會這個有機體進行負反饋調節的基礎,正是建立在這種樸素的情感之上,才會有政治哲學和經濟學中平等的概念產生,從而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形成整個社會的負反饋調節機制,將因馬太效應而處於崩潰邊緣的社會拉回到穩態之中。

拿較常見的體溫調節模擬,乙個健康的人體需要的絕對是穩定的環境,應有的負反饋調節如下:當體溫降低時,汗腺分泌減少,毛細血管收縮使體溫上公升到正常水平;當體溫公升高時,汗腺分泌增多,毛細血管舒張使體溫下降到正常水平。如若這套系統發生了正反饋調節,則會出現體溫公升高時,汗液分泌減少,毛細血管收縮,進而使體溫繼續上公升,最後此人的cpu必定會因轉速過高而爆缸——這就是馬太效應式的正反饋調節的弊端,社會也同理。

2.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公平和平等的願望,而馬太效應發生後的結果與這個願望背道而馳,將造成資源與機會分配上的不公。而機會的不公平,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因為處於底層的人將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社會將喪失流動性而形成板結,這是每個人都不願看到的。

假設出現了這樣乙個完全馬太效應而**又沒通過社會再分配進行負反饋遏制的社會,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它將比印度的種姓制下的社會更可怕,因為社會的所有階層都板結了,如一潭死水,底層人民再也沒有上公升的通道,將永遠貧窮,永遠得不到政治權利。而越來越強的上層社會,將出現富一代、富二代、富三代……富萬代,而且一代更比一代富;還有官一代……官萬代(類似於朝鮮的金一代、金二代、金三代,直至金萬代)。

——最後這個沒有活力的社會畢竟崩潰。

拿最普遍的經濟現象來說,假如這是乙個完全自由的市場,如果發生了馬太效應,將首先形成少數寡頭壟斷,而市場勢力出現後,市場必將開始失靈。這些寡頭或通過**合謀形成卡特爾組織,或繼續馬太效應最後出現乙個最終的寡頭,從而形成完全壟斷市場,那時市場將徹底失靈,從此離市場均衡點越來越遠,不可能達到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對社會資源造成了極大浪費。

底層人民將被上層特權階層永遠踩在腳下不說,而且由於社會板結降低了所有人工作的積極性(底層人民即使努力工作也無望公升遷,還不如懶惰地得過且過;上層人沒了危機意識,自然也會懈怠),這樣一來,這個社會不僅蛋糕的分配極不合理,連蛋糕都會變得越來越小,這樣一來這個社會的平等與效率都會糟糕至極,於是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壞的社會。

一般說來,乙個社會的平等和效率往往是矛盾的,無法兩者同時兼顧,這也是各種政治觀點交鋒的主戰場,每個派別都在權衡著兩者的得失(但最少二者得一),而兩者皆失的社會無論是哪個政治哲學流派都是無法接受的,因此完全的馬太效應將造成乙個徹底失敗的社會。

而人們反感馬太效應的心理,正好可以避免這種社會最壞情況的產生。 3.什麼樣的社會才是真正文明的社會?

文明社會中的人至少能夠明確自己的自由邊界,不會侵犯別人的權力,但馬太效應正好是打破人們之間自由邊界的利器(穆勒的《論自由》在剛進入中國時曾被翻譯為《群己權界論》,事實上,界定適當的權界正是保證人自由的基礎)。馬太效應的強者越來越強往往是建立在剝削弱者使得弱者越來越弱的基礎上的,強者憑藉自己強勢的資源獲得了越來越大的權力,越來越多的資源,從而越來越侵犯了弱者的權力(實際上,是否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又是乙個社會文明的另乙個標誌)。而被侵犯的弱者也將越來越弱,最後連生存都將成為問題。

而貧困和失去政治權利,往往與各種經濟和社會疾病相關,是滋生犯罪的溫床,這些犯罪大部分又會施行於富人頭上,從而完成了窮人對富人自由邊界的侵犯。

由此可見,馬太效應導致的後果是讓貧富兩極互相侵犯對方的自由,這樣乙個自由邊界模糊的社會,將離文明越來越遠。

因此,任何乙個渴望文明社會的人都不希望過度馬太效應的發生。4.馬太效應違背了公平和正義。

何為公平?何為正義?用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話說:

「公平即正義,正義即公平。」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出了著名的「無知之幕」理論:想象我們出生之前,我們的前生命(我們生前的形式)聚在一起,設計管理社會的規則。

在這個時點上,我們對我們出生後所處的地位一無所知。在這種原初狀態下,我們可以為社會選擇一套公正的法則,因為我們必須考慮這些法則會對每個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由於所有人處境類似,沒有人能設計出有利於自己的原則,因此設計出的原則不參雜個人利益的私心。

正義原則是公平協商的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制定公共政策和制度讓我們客觀對待什麼樣的政策才是公正的問題。

社會中的每個人其實都可以看作處於極富到極窮的兩個端點間的無數個位置上,原本這還算公平,但馬太效應的出現,讓這個座標軸上的每個點的上公升速度出現了差異,出現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如果說「無知之幕」情況下做出的決策才是絕對的公平,那麼馬太效應就打破了羅爾斯觀點中公正的基礎,因此馬太效應造成了社會的最大不公。

而羅爾斯從「無知之幕」這個前提下,又推出了最大化最小準則:即每個人因為擔心在「無知之幕」的出生後投胎到最底層,會在社會分配時照顧底層民眾的境況,因此會優化對最底層的資源分配。而馬太效應的「弱者越弱」是違背這一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太效應也是不平等和不正義的。

再來看政治哲學中另一主流學派功利主義的觀點,功利主義追求社會總福利(即最多人的最大快樂)最大,而每個人的邊際效用一般來說都是遞減的,因此財富的較平均分配能夠增加社會總福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造成兩級分化的馬太效應也是不道德的。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的觀點看,任由馬太效應的發生都是不公正的,也是不正義的,自然會引起人們的反感。5.國人對馬太效應的反感,是由馬太效應造成的目前中國尖銳的社會矛盾造成的。

中國目前兩極分化嚴重,早就造成了官民對立的局面,我等草根屁民在上層特權階層面前正變得越來越脆弱,而且社會流動性也越來越差,愈加社會結構板結,公升遷通道賭賽,無論是政治權利上還是財富上都有弱化的趨勢。馬太效應肥了官,碩鼠越養越肥,而且還能遺傳,導致官二代與富二代橫行,大家自然把對這種現象的仇視投射到了對馬太效應的反感上。

6.對知乎小圈子文化盛行(贊同票很多不是投給最好的回答而是投給加v大號的腦殘贊),恨屋及烏地自然反感起加v大號身上的馬太效應光環了。

功利主義哲學家穆勒說:「投票導致了大多數人的**。」知乎上大多數知友畢竟不是加大v,而大多數擁有話語權的「窮人」又有了變相的選票,可以對馬太效應中既得利益的大v們實行言論**,於是就有了反感大v們馬太效應的聲音,用言論自由這種形成了多數人的**。

心理學十大效應

2樓:小魚無海

十大心理效應是一種心理學,涉及鳥籠邏輯、破窗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證人的記憶、羅森塔爾效應和虛假同感偏差等心理效應。其中,破窗效應告訴我們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被阻止,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乙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責任分散效應告訴我們事情不管是真是ᐜ/p>

3樓:zh朱麗戲

十大心理效應指:木桶效應、羊群效應、鯰魚效應、暈輪效應、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效應)、近因效應、自驗預言(皮格馬利翁效應)、馬太效應、仰巴腳效應、刻板效應

1、木桶效應

乙隻木桶,裡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

2、羊群效應

乙個羊群(集體)是乙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衝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裡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3、鯰魚效應

挪威人把鯰魚裝入魚槽,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4、暈輪效應

乙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乙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5、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效應)

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一些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

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6、近因效應

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

7、自驗預言(皮格馬利翁效應)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8、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

9、仰巴腳效應

人們更傾向於喜歡精明又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上稱此現象為「仰巴腳效應」。

10、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

4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執子之手顏夕

在管理診斷時發現企業裡有這樣的架構:總裁、執行總裁、常務副總裁。根據我們的職能分析,這裡面的執行總裁基本上是乙個「空著的鳥籠」,只是由於歷史原因一直保留著這個位置,在進行了大的整改後,這個位子空了出來,卻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

最後在我們的建議方案中,我們精簡了整個組織結構,相應地,也扔掉了不少類似的空鳥籠。9.「泡菜效應」的含義是:

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根據這個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環境裡,由於長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的方式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差別,這正如人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應」揭示了壞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泡菜效應」對學校管理的啟示是:學校要重視校園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建設,重視通過良好的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校園的硬環境主要是指校容校貌,它由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樓一台等建築物構成;校園的軟環境主要是指正確的**風氣、和諧的人際關係、民主的管理方法、嚴明的校紀校規、獨特的校風校訓等。

校園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具有「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為此,學校要努力讓校園的硬環境整潔、優美、有序,讓校園的軟環境充分體現人文精神,蘊含豐富的教育因素,從而給學生詩情畫意、溫馨怡人的感受,發揮對學生啟迪智慧型、激發靈感、培育志向的作用。10.

破窗效應    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破窗效應」

為什麼人們要過春節,為什麼人們要過春節

我國是農業大國,歷史上的很多活動都與農業活動有關。所以中國歷史上以農事活動記年,即農曆,有二十四節氣。春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期間一個節日,除夕 拜年,希望來年鳳調雨順,五穀豐收。此節日沿 習至今,雖有變化,但祈求來年吉祥如意的意願沒變.所以要過春節。人們為什麼要過春節?關於除夕,你瞭解多少?農農上線...

為什麼人們總是懷疑我是壞人為什麼人們總是懷疑我是壞人

你大概表情比較次冷酷的那種,不苟言笑 可能說話前先釘著人家看,沒先打招乎的習習慣.說話前先笑打招乎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務 講儀表衛生 多參加集體流動.額。會不會你言語上讓人誤會拉 平時太大大咧咧了吧 可能你的外表吧 還有有沒有前科啊?自己平日多注意自己的外表打扮以及行為 真正做到了別人就不會懷疑了 ...

為什麼人們總是誤解心理學,為什麼人們好奇心理學,卻一直在誤解心理學?你是如何認識的呢?

與其說人們誤解心理學,不如說心理 學誤解了人們。1 心理學不是有好多學派專嗎?心理學 悲劇心屬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建構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 倫理心理學,等等。到底哪個才是正解啊?2 所謂心理學,都是在一定範圍一定時期內收集資料,再利用這些資料去證明心理學家的一些假設,而建立起來的,都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