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對後世文學的影響,簡述屈原對後世的影響?

2021-03-04 03:27:38 字數 5479 閱讀 9845

1樓:和藹的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乙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漢王朝定都關中後,便產生了更大的影響,「楚辭」的不斷傳習、發展,北方的文學逐漸楚化。新興的

五、七言詩都和楚騷有關。漢代的賦作家無不受「楚辭」影響,漢以後「紹騷」之作,歷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詩句抒發自己胸中的塊壘,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這是屈原文學的直接發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蹟為題材的詩、歌、詞、曲、戲劇、琴辭、大曲、話本等,繪畫藝術中如屈原像、《九歌圖》、《天問圖》等,也難以數計。

所以魯迅稱屈原作品「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詩經》)以上」(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著名詩人郭沫若曾為其編劇《雷電頌》,以紀念其事蹟。

作為乙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乙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 。「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

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簡述屈原對後世的影響?

2樓:春風十里吹翻你

一、屈原的生命意識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

屈原的作品所體現出來的生命意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時光飛逝、美人遲暮的時間緊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識。面對大自然的四季變換,能引發人類共通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中國古代文人對美人遲暮之感的抒發,代不乏人,歷久彌新。

但是還沒有誰像屈原那樣面對時間飛逝而產生緊迫甚至恐懼的感受。

二、屈原文學作品中的愛國精神對後世的影響

屈原作為乙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詩人為後世所景仰。他那深厚執著的愛國熱情,在政治鬥爭中堅持理想、寧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對現實大膽批判的精神,給後世作家作出了示範。在《離騷》中有許多表現屈原拳拳愛國之心的詩句。

漢初賈誼在政治鬥爭失敗後,被貶謫長沙,當他經過汨羅江時,有感於自己和屈原有相似的遭遇,寫了一篇很沉痛的《吊屈原賦》,一方面對屈原進行悼念引屈原為知己;一方面學習屈原的創作精神,對是非不分的黑暗社會現實做了大膽的揭露和鞭撻。

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更是對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記》中為屈原立傳,正確地肯定了屈原在歷史上的地位。

他說:餘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人。

《史記》是一部歷史散文著作,它寄託著作者的理想,洋溢著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這也正是屈原偉大文學精神的繼承。

兩漢以後,屈原精神在許多作家身上得到進一步發揚。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非常景慕屈原,他藐視權貴,反抗現實的精神,就是屈原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另外,中國歷代詩人、作家,在遇到民族壓迫的關頭,總是寫出慷慨激烈的愛國詩篇。還有許多作家,在黑暗的政治時代,堅持理想,堅持鬥爭,不隱瞞自己的愛憎,甚至在政治鬥爭中犧牲了他們的性命,為中國古代文學史增添了光彩。這種偉大的精神,都可以在屈原身上追溯其源。

三、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

屈原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特別是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還有意識地學習屈原積極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李白的詩篇,也是大量羅智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日月風雲等入詩,構成一幅幅雄奇壯麗的圖畫。

四、新詩體的創作——騷體和新的詩歌樣式

對於楚辭作品來說,它不僅有某些現成的五言句或七言句,更在於它除兩字頓的節奏外,大量地創造和使用了三字頓的節奏。三字頓節奏的出現,是四言詩可以向

五、七言轉化的契機。

因此可以說,《楚辭》是最早打破四言句式的詩歌作品,在它參差不齊的各種句式中,包括了

五、七言詩的胚模,給後人以無窮的啟發。另外,《楚辭》創造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

這種詩歌形式無論是在句式還是在結構上,都較《詩經》更為自由而且富於變化,因此能夠更加有效地塑造藝術形象和抒發複雜,激烈的感情。

就句式而言,《楚辭》以雜言為主,突破了傳統的四言句式。就語言描寫而言,楚辭善於渲染、形容,詞語繁富,很重視外在形式的美感,這為漢代賦體文學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楚辭》也突出了浪漫的精神氣質,主要表現為:感情的熱情奔放、對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現、想象的奇幻等,通過幻想、神話等創造了一幅幅雄偉壯麗的圖景。

五、端午節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西元前339年—約西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並不姓「屈」。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公尺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擴充套件資料:

《楚辭》對後世的影響

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很早就孕育著古老的文化。楚人興起以後,成為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遲在殷商時期,楚人已經同北方政權發生關係;至西周初,據說鬻熊曾「子事文王」,後來熊繹又被成王封於楚(《史記·楚世家》)。

這應該理解為周王朝對楚人實際控制江漢地區的承認。至春秋時代,楚國迅速發展壯大,兼併了長江中游許多大小邦國,成為足以與整個中原相抗衡的力量。

楚莊王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戰國時期,楚進而吞滅吳越,其勢力西抵漢中,東臨大海,在戰國諸雄中,版圖最大,人口最多。

一度有「橫則秦帝,縱則楚王」的說法,意謂秦、楚二國,最具統一全國的可能。最後楚為秦所滅。但楚地的反秦起義,又成為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

漢王朝的建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是楚人的勝利。秦、漢大一統,最終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匯,也由此形成了偉大的「漢族」。

楚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與中原文化進行交流。春秋戰國時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詩》、《書》、《禮》、《樂》等,也已成為楚國貴族誦習的物件。

《左傳》記楚人賦誦或引用《詩經》的例子,就有好多起。但另一方面,楚文化始終保持著自身強烈的特徵,與中原文化有顯著區別,因而楚人長期被中原國家看作野蠻的異族。

而楚人自己,在不願承認周王室權威的時候,也往往自稱:「我蠻夷也。」

綜上所述,應該說:以春秋戰國時代而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實是各有特點,各有所長。如果單就藝術領域而言,楚文化的成就為高。文學是廣義的藝術的乙個方面。

我們所要論述的楚辭,既是楚文化土壤上開出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輝煌成就。楚文化尤其楚國藝術的一般特點,如較強的個體意識,激烈動盪的情感,奇幻而華麗的表現形式等等,也都呈現於楚辭中。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對楚辭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如前所述,春秋以後,楚國貴族對《詩經》已經相當熟悉,這成為他們的文化素養的一部分。

屈原《九章》中的《橘頌》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視為《詩經》體式對《楚辭》體式的滲透。在戰國時代,縱橫家奔走遊說,十分活躍。

他們「欲以唇吻奏功,遂競為美辭,以動人主」,「餘波流衍,漸及文苑,繁辭華句,固已非《詩》之樸質之體式所能載矣。」——魯迅《漢文學史綱要》中的這一節論述,正確地指出了戰國縱橫家華麗鋪張的文辭對《楚辭》形成的影響。

楚辭是楚文化的產物,具體說來,又離不開偉大詩人屈原的創造。

3樓:一兩清歡一壺酒

屈原的《離騷》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抒情長

詩,也是最長的抒情長詩,共370餘句,2400多字。前半部分是詩人的人生感慨,後半部門以神話的方式描述了神遊天上等一系列幻境。全詩貫穿了以理想以抗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將神話、想象、歷史和自然揉和在一起,以香草、美人等乙個接乙個的比興寄託詩人的感情,想象豐富奇特,場面撲溯迷離,構成了一幅奇偉絢麗的畫卷,表達了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如果說《詩經》開啟了現實主義的風氣,以穩健的腳步步入中國文學的遼闊原野,那麼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則開創了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和個性化的寫作方法,以空靈的身影飄忽於中國文學的崇山峻嶺之間。

4樓:朱雀之淚

屈原作品

對中國詩歌產生深遠影響的浪漫主義詩人

屈原的《離騷》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抒情長詩,也是最長的抒情長詩,共370餘句,2400多字。前半部分是詩人的人生感慨,後半部門以神話的方式描述了神遊天上等一系列幻境。全詩貫穿了以理想以抗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將神話、想象、歷史和自然揉和在一起,以香草、美人等乙個接乙個的比興寄託詩人的感情,想象豐富奇特,場面撲溯迷離,構成了一幅奇偉絢麗的畫卷,表達了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如果說《詩經》開啟了現實主義的風氣,以穩健的腳步步入中國文學的遼闊原野,那麼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則開創了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和個性化的寫作方法,以空靈的身影飄忽於中國文學的崇山峻嶺之間。

楚辭是《詩經》以後的一種新詩體,它打破了四言詩的格調,吸收了民間歌謠形式,創造了一種參差靈活的新休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屈原在當時社會中的身份來說,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詩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創作成就來說,他又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詩經》中也有許多優美動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眾性集體性的創作,個性的表現甚少。而屈原的創作,卻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熱情打上了鮮明的個人烙印。

這標誌了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乙個新時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詩人。他關心國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為堅定的愛國者受到高度評價。作為理想的殉難者,後人曾從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處世的方式,也被後世正直的文人引為仿效的模樣。

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盪物情感。屈原讚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實袒露;詠唱神靈的戀愛,是熱情洋溢、淋漓盡致;頌揚烈士的犧牲,是激昂慷慨、悲涼豪壯……。總之,較之《詩經》總體上比較克制、顯得溫和蘊藉的情感表達,屈原的創作在相當程度上顯示了情感的解放,從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於生氣和強大感染力的需要,屈原不能滿足於平實的寫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話材料,用奇麗的幻想,使詩歌的境界大為擴充套件,顯示恢巨集瑰麗的特徵。

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後代個性和情感強烈的詩人如李白、李賀等。都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

在詩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詩經》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造出句式可長可短、篇幅巨集大、內涵豐富複雜的「騷體詩」,這也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乙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

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屈原的影響,簡述屈原對後世的影響?

楚辭的流變與屈原的地位 宋玉等楚辭作家 屈原人格力量的垂範 楚辭藝術形式的影響 他是中華史上最著名的人物 屈原是我國史上第乙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開創了詩人,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創作的新時代,屈原把上古神話中,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成熟,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史上於,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成熟,是我國浪漫主義...

古人屈原有什麼性格阿?古人對屈原的評價

他忠君愛國,胸懷大志,憂國憂民,寧死不屈,才華橫溢並且敢於直諫,他堅持自己的信念,不願隨波逐流,卻選擇了從容赴死。他的原則是不可動搖的,他的心靈是高貴的,甚至高於生命。對屈原的性格特徵作了分析,認為屈原的性格最主要有自美性 堅定性 獨立性 幻想性和情感性五個方面的特徵。同時揭示了屈原這種性格特徵形成...

《史記屈原列傳》中對屈原的人生擇持何種看法

善於用無與倫比的文學天賦來怨天尤人。怎樣看待屈原的人生態度 愛國,潔身自好,不願同流合汙,不與世浮沉,寧死不屈,心憂天下,無力回天。補充 獻身理想,忠貞不移,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史記 屈原列傳 主要內容。本文是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中有關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刪去了屈原 懷版沙 賦全文。這是現存關於權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