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外來文化,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2021-03-04 03:05:37 字數 4445 閱讀 7205

1樓:life大地皇者

一、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

不分精華和糟粕,全盤否定民族文化,是歷史虛無主義。其結果:一方面摧毀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依賴仰仗其他民族,甘做其他民族的附庸;另一方面必然走向全盤西化,把資本主義當成救世良方,主張一概吸收,全盤肯定,照抄照搬。

資本主義在幾百年發展中,為人類創造了空前的生產力,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文明,同時也創造了優秀的文化成果。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資本主義創造的文化裡,優秀文化和腐朽文化魚目混珠。資本主義腐朽的生活方式,享樂主義的人生觀,極端個人主義,無**主義和白金主義的價值觀,都是腐蝕民族的靈魂,消蝕民族意志的精神「鴉片」。

對待外來文化,我們必須以魯迅為榜樣,學習魯迅先生的態度:「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拿來,『拿來』之後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對待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全盤肯定,一概吸收是錯誤的;全盤否定,一概排斥也是有害的。

在民族傳統文化中,夾雜著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糟粕,如封建的等級制、家長制、一言堂、男尊女卑、腐化墮落、官僚主義等等。這些都是敗壞民族風氣,沉淪民族精神、意志的文化「垃圾」。全盤肯定就會把文化「垃圾」繼承下來,影響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只有吸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民族文化,才能使之發揚光大,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前進的精神動力。與此同時,把外來文化包括資本主義文化雜內,都看成是消極落後的,採取一概排斥,全面否定的態度,會使民族文化停滯,乃至延緩國民經濟發展的程序。資本主義文化中有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不吸收這些先進的外來文化,民族文化就不能提高、前進,中化民族就會落後。

二、繼承本民族文化為主,吸收外來文化為輔

當今世界是乙個開放的世界。搞物質文明建設要對外開放,精神文明建設也要對外開放。任何乙個民族都不可能在封閉狀態下求得發展。

先進的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只有用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民族,才能不斷發展和前進,立於不敗之地。各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各有所長和所短,各有優勢和劣勢。只有通過交往,在改革中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優勢,克服弱點,自立於民族之林。

在對待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上,要批判地吸收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精華,去除糟粕,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還必須堅持以繼承發揚本民族文化精華為主,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為輔。首先,要把著眼點放在傳統文化這個基點上,它是中華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民族之魂,是自尊自強自立的基礎。

其次,在此基礎上,消化吸收外來文化之精華,使之融於民族文化之中,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這樣才能使民族文化生機勃勃,茁壯成長。最後,把外來文化拿來,必須結合本民族文化特點去消化吸收,不能生吞活剝,不顧民族文化之特點。

外來文化:

外來文化形式多樣,現在已成了我國眾多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比較,外來文化具有重個人輕社會、重人的自然屬性輕人倫關係、重 法器輕德教、重利輕義等特質。還有,強調人的個性發展,有利於培養創造性人才;以利為核心,有利於刺激經 濟的發展;強調人性,有利於尊重人和對人的人文關懷。

重視法、器的精神,有利於建立法制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例,聖誕平安夜的人氣正直追丟失了爆竹聲的除夕。2023年,儘管有非典、世界戰火,但毫不影響橫行無忌的舶來品在華靠岸。

哈利・波特、《貓》、《大河之舞》、《兄弟連》、嘉年華,他們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更留下了可回味的思考。另一方面,外來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又是極端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和縱情惡欲的人生觀;冷漠的人倫關係;弱肉強食的霸權主義。例如,某些別有用心的勢力利用所謂先進文化或時尚流行文化來實現對我們的「和平演變」,這聽起來有點「左」但確實存在。

西方的所謂「性開放」在中國的迅速普及並演變得有中國特色已是不爭的事實,壓抑了多年的中國人性氾濫的程度令其創始者也望塵莫及。

一般來說,外來文化當屬「強勢文化」,對於傳統文化而言,只有是主動適應,是有目的的迎合和吸納。而在歷史上,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影響表現為:武力征服、自由**和民間滲透、國家問的交往、強勢外交等等。

這就需要傳統文化主動積極地認知所謂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區別,在理性中尋找自己文化和價值的立身之地。今天的所謂「歐洲夢」與「美國夢」,還有「中國夢」、「非洲夢」的關係也同樣是乙個文化適應的問題,即世界文化交融的問題。

如今,外來文化已滲入中國的角角落落。好長一段時間的電視上、網路上韓劇颳起了狂潮,從生活劇再到「歷史」劇《大長今》,裡面無不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能夠引起我們的深思:朝鮮半島的文化應該是從中國傳承過去並結合自己民族的特點發揚光大,到現在冠以自己的名字進軍中國的文化市場,並在中國國內引起一陣又一陣的熱潮,用中國的傳統打敗中國人,我們的心裡究竟是怎樣想的,會是酸酸的麼?

我們做的有他們好嗎?

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2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的變遷影響我們對外來文化的態度。社會的需要與社會的心態決定我們怎樣去看待外來文化,研究外來文化。文化是人類的財產。

人類的交往,就提供了不同文化間的接觸與交流的機會。因此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在文化的接觸中,人們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狀況而產生的心理,以及自己社會的各種需要決定如何去對待外來文化。

自己的文化受到衝擊,更嚴重的是受到別人的輕視,可能出現三種態度:

第一種態度

第一種態度,是更愛自己的文化。最早的例子見於戰國時期的楚國。 中國近代史上出現的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更是和面對外來文化的壓力有關。

民族國家處於衰敗時期,以自己的文化認同為**來維護自己的民族,並將外來文化和國家存亡聯絡起來,導致封閉排外。或者認為外來文化的任何優點,都是自己的文化裡早已具備的,梁啟超所說的:「清季承學之士,喜言西學為中國所固有。

」 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而出現的產物。

第二種態度

第二種態度,是崇拜外來文化,認為自己一切都不如人,這是過分崇洋。不少人儘管不同意或者嘲笑「假洋鬼子」,但內心卻難免多少認為自己不如人。尤其在鴉片戰爭以後的一大段日子裡,中國被迫接受西方文化之後,中華民族多少都存在這種心理。

這充分表現在各種社會行為,學術行為,文化行為,和語言行為上。在中英雙語社會裡,社會語言學者研究語碼轉換或語碼混用,都發現華人用中文時雜用英語的現象,非常普遍,而說英語時雜用中文的,卻非常少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是一時找不到適當的詞語之外,也和把說「英語」認為是受高深教育、代表高社會階梯有關。

在這種心理的壓力下,主張各個領域裡全盤西化,但對於傳統的價值根源卻也有人不能完全放棄,因此出現了民族主義情緒與文化自卑感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特徵。但「拋棄黃土文化,接受藍色文化」的崇洋現象,卻是這個特徵裡的主導,最為主要的傾向。

第三種態度

第三種態度,是以自己的文化為本,客觀地審視外來文化,接受外來文化裡有益於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來文化不僅不會使自己原有的文化傳統中斷,而且會大大促進自身文化傳統更快更健康地發展.外國文化不是洪水猛獸,外國的文化性格也產生了無數個對人類文明有著重大貢獻的人物。

沒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也就不可能充分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當今文化的發展,必定是全球意識和民族意識的結合。這種態度,通常只有在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建立以後,才有可能出現。當民族國家處於興盛時期,文化認同不僅強烈,而且也易於接受外來文化,從外來文化中吸收有益於自己發展的東西。

這個時期的文化態度通常比較開放,寬容。

這是乙個日趨多元的時代,各種價值觀、各種文化形態以及各種各樣的資訊,都在改變著我們,不論是中國新生代,還是那些提議不能讓新生代姓「西」的人們。隨之而來的,這樣的現實格局也必將影響著我們的文化性格。我們不再像一百年的中國人那樣閉關自守,妄自尊大,我們開始具有了睜眼看世界的能力,我們變得開放而包容,積極而正是乙個文化多元時代應有的文化性格,也正是絕不同於以往那種文化性格之所在。

傳統文化當然是不能丟棄的,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卻必然決定於,它能否與現代文化、現代文明相互交融。什麼是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型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大約從一冊《增廣賢文》裡就不難得到答案。

但我總以為,面對乙個日益開放的大世界,我們恰恰需要丟棄的是傳統文化中以中庸、封閉、內斂以及小富即安、無為而治為特質的民族性格。

我們面對的真正問題,不是如何一古腦地回到傳統文化中去,這本身就忽視了文化應有的發展性。因此我們要面對的,是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意識相融合,培養一種真正具有這個時代的特徵的文化性格。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它的與時俱進性,無此,難以代表最先近的生產力。

因此文化本身就喻含了一種「化」的能力,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化人為我,化外為內,化西為中。所以對於焦慮於姓「西」現象的人而言,換言之,對於中國未來文化性格的養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一種開放、包容的胸襟之下,建立一種「化」的機制,這種「化」,是一種拿來,但更有一種揚棄。如果沒有這一點,一味復古,我想既不可能阻擋外來文化的進入,也不利於現代文化意識的生長。

我們曾經爭論過多年有關姓資姓社的問題,但這種爭論終於歷史性地統一到發展上來;我們又開始爭論起了姓中與姓西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樣的一種爭論同樣需要統一到發展上去。 21世紀,中華民族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有人認為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而21世紀就是中國的世紀。民族自信心的重建,使中華民族有可能重新審視外來文化,更客觀的對待、研究外來文化,接受外來文化.

以自己的文化為本,有信心地、客觀、包容地審視外來文化,接受外來文化有益於自己的成分. 如果不能汲取外來的、有益的文化以充實自己,並不斷地揚棄本民族文化中不利於自己發展的東西,將阻礙自己的發展。只有以自己的文化為基礎,不斷地融合汲取外來文化中先進的因素,才有助於自己文化的發展。

中西方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什麼?

1 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 首先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2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3 各國應根據本國 本民族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鑑和吸...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應該好好學習,才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也才能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對於外來文化,我們不能採取籠統地吸收似,把什麼好的不好的,通通吸附過來,那樣就有可能導致悲劇重演,例如鴉片戰爭。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就緊閉我們的國門,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有好有壞,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過聖誕節了,很多人把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都給忘了...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對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作用

師夷長技 洋務派就是典型例子,他們提出了 師夷長技以自強 海國圖誌 也提出 師夷長技以制夷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乙個基本的前提,傳統文化讓新中國的建設得以 摸著石頭過河 雖然改革開放使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