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的人過五期有什麼講究,人去世後五七有什麼講究

2021-03-03 22:23:33 字數 5155 閱讀 9599

1樓:軒寶奶奶

我們東北五七的習俗是,姑娘要給買五朵花,就是一長方型盒裡面扎好的五朵紙花,還要買金銀庫,一帆風順的船,這些在賣殯葬用品那都有賣的,還要燒些金元寶,冥幣,燒紙。以前都是姑娘給準備,現在也沒那些講究了,但五七還是要做的,以此來寄託對逝者的哀思。各地風俗不一樣,你可打聽下你身邊的親戚或是老人。

2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五七,每七天為一七,也就是第五個七天,該燒紙了

人去世後五七有什麼講究

3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傳統,人死了之後的紀念儀式是很有講究的。剛

死的時候叫做七(也可以稱為頭七)就是從剛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頭

七、二七、三

七、四七、五

七、六七、斷七。之後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漸漸的拉長距離,再大的哀傷也該漸漸的淡了。

這些之中,五七是乙個很重要的日子,說死了的人會在這一天回家,最後看看他的家人,然後去投胎,或是去陰司居住。我國民間一直有燒五七,七七的習俗,據說人死了以後,靈魂眷顧家人子女,不忍離去,要過了五七35天,有的地方是七七49天才肯離開去天堂,因此五七成了我國喪葬文化的重要環節而倍加重視。這一習俗源遠流長,明人張宣在《疑曜·七七》中指出:

裡俗死人,每遇七日,輒設祭。

五七儀式需要什麼呢?我們把要準備的東西分為三大類,比如可以燒一些紙錢,一般是將白紙或淺黃色火紙剪成銅錢的形狀,焚化給死者,只要是冥幣就行。還有給死者上香,表達對死者的尊敬、感激與懷念。

同時感悟人生其實就是去染成淨與奉獻的真諦。另外準備些祭品火化給死者。這些祭獻給神靈、死者的供品,是讓他們享受供奉,保佑全家平安,消災祈福,隱含著人們的誠孝之心。

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獻給上帝、先祖和去世的人,期盼著他們降下福祿,安享吉詳。

4樓:老表你真好嘢

去世後的五七。看各地的風俗。每個風俗的講究不一樣。有很多都是守在家裡。

5樓:匿名使用者

五七,據說這一天是亡靈到「五閻王」(十殿閻羅的第五殿——閻羅王)那裡接受「審理」,傳說五閻王用刑非常嚴酷,但是他有個弱點,很疼女兒,看見女兒哭父親,就會心軟!這一天可以亡靈和陽間通靈,過了這一天,就很難再通靈了,因為審完了要去投胎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山東農村燒「五七」習俗!有幾個兒子必須要減掉幾天,咋回事呢?

7樓:匿名使用者

都說頭七是女兒們對嗎?

人死後五七都有什麼講究

8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傳統,人死了之後的紀念儀式是很有講究的。剛死的時候叫做七(也可以稱為頭七)就是從剛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頭

七、二七、三

七、四七、五

七、六七、斷七。之後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漸漸的拉長距離,再大的哀傷也該漸漸的淡了。

這些之中,五七是乙個很重要的日子,說死了的人會在這一天回家,最後看看他的家人,然後去投胎,或是去陰司居住。我國民間一直有燒五七,七七的習俗,據說人死了以後,靈魂眷顧家人子女,不忍離去,要過了五七35天,有的地方是七七49天才肯離開去天堂,因此五七成了我國喪葬文化的重要環節而倍加重視。這一習俗源遠流長,明人張宣在《疑曜·七七》中指出:

裡俗死人,每遇七日,輒設祭。

五七儀式需要什麼呢?我們把要準備的東西分為三大類,比如可以燒一些紙錢,一般是將白紙或淺黃色火紙剪成銅錢的形狀,焚化給死者,只要是冥幣就行。還有給死者上香,表達對死者的尊敬、感激與懷念。

同時感悟人生其實就是去染成淨與奉獻的真諦。另外準備些祭品火化給死者。這些祭獻給神靈、死者的供品,是讓他們享受供奉,保佑全家平安,消災祈福,隱含著人們的誠孝之心。

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獻給上帝、先祖和去世的人,期盼著他們降下福祿,安享吉詳。

9樓:桃醬

臨法舊喪俗弔唁儀式中有祭七的習俗。按農曆推,如果人死時七七四十九日內不逢初

七、十七、二十七的日子,那麼說明死者罪孽深重,子孫要代為受過,討公尺三日,又叫討孝公尺。孝子討孝公尺時,全身披麻帶孝,手拿討公尺袋,每到一家便跪在地上,請人家給孝公尺,這天主人家也特別慷慨,一般都給個一公升半公升的。 五七是乙個重要祭日,五七也就是死者從死時起五七三十五天祭日。

這一祭奠俗事起源較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秦可卿死後的「五七」便有詳盡描述:「那座佛僧正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閻君、拘鬱鬼,延請地藏王,開金橋、引幢幡,那道士們正伏地申章表,朝三清,叩玉帝;禪借行香,放焰口,拜水懺又有二十眾青年尼僧,搭繡衣,吸紅鞋,在靈前接弓賭咒,十分熱鬧……」 近年的「五七」雖不及舊時熱鬧派場,但也十分好看的。

這日,眾孝子要再聚一起,請道士超度亡靈,頌懺亡者罪孽。還要為亡者燒「靈屋」。靈屋是花兒匠扎的,根據主人要求,有繁有簡,到了下午,要在屋前放一些草,在稻草上放上一扎一扎的紙錢,再把靈屋放在紙錢上,點火之前道士還要作法頌經,之後道士拖一把竹掃帚,圍靈屋走一圈,然後點火燒掉。

舊時還有為亡者做周年的,但隨著葬喪習俗的改革,這些俗事正逐步淡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終將有一天,這些俗事將全部成為過去。

滿意請採納

10樓:匿名使用者

山東農村燒「五七」習俗!有幾個兒子必須要減掉幾天,咋回事呢?

人去世後,祭奠的一期,三期,五期,七期什麼意思

11樓:寒雨夢中人

燒七 燒七即「過七」,從老人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作乙個祭奠的日期,稱作「燒七」。第乙個七天叫「頭七」,第二個七天叫「二七」,以此類推,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後一天稱為「盡七」。燒七時,孝子們要到墓前焚燒冥紙冥錢,慟哭一場,以示哀悼。

此為小祭。

百期 死者亡故後100天,孝子要上墳燒化冥紙冥錢,或將死者亡靈請回家中祭奠。此亦為小祭,也稱「百日」。

周年 周年分頭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頭周年、二周年皆為小祭,只是頭周年規模稍大一些,但均只限於本家和出嫁的女兒等極近的親屬之間。屆時,主家將亡靈請回家中,設立靈位,焚化紙錢,以表紀念。

三周年最為隆重,一般都要過大事,搭設祭棚,請鼓樂手、陰陽班子打醮念經、呈獻紙活、花圈等。舊時,家中有長者亡故時,子孫三年內不准身著彩衣,不行娛樂,不能酗酒,不許歡笑,表示有重孝在身,待三年孝滿後方可恢復正常。現時,除三年內本家不貼紅對聯外,其他多不甚講究。

12樓:高山上的雲霧

我們江淮一帶是以人去世那天算起的。分別叫做:頭七,二七,三七....六七 。

回答者:縮頭龜 - 見習魔法師 ** 5-15 21:16

燒七 燒七即「過七」,從老人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作乙個祭奠的日期,稱作「燒七」。第乙個七天叫「頭七」,第二個七天叫「二七」,以此類推,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後一天稱為「盡七」。燒七時,孝子們要到墓前焚燒冥紙冥錢,慟哭一場,以示哀悼。

此為小祭。

百期 死者亡故後100天,孝子要上墳燒化冥紙冥錢,或將死者亡靈請回家中祭奠。此亦為小祭,也稱「百日」。

周年 周年分頭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頭周年、二周年皆為小祭,只是頭周年規模稍大一些,但均只限於本家和出嫁的女兒等極近的親屬之間。屆時,主家將亡靈請回家中,設立靈位,焚化紙錢,以表紀念。

三周年最為隆重,一般都要過大事,搭設祭棚,請鼓樂手、陰陽班子打醮念經、呈獻紙活、花圈等。舊時,家中有長者亡故時,子孫三年內不准身著彩衣,不行娛樂,不能酗酒,不許歡笑,表示有重孝在身,待三年孝滿後方可恢復正常。現時,除三年內本家不貼紅對聯外,其他多不甚講究。

13樓:常德子

首先更正「期」,應該是「七」,不是「期」。

人從死開始就為一天,比如今天老人不在了,那麼今天就算第一天,隔夜就算第二天,每7天算乙個「七」。一般是頭七出殯[老人在家要放整7天,特殊情況提前或推後都行,但要讓陰陽先生看過才能決定],意思是紀念媽媽生下我們以後,7天就要自己動手幹家務了。一般二七沒有什麼講究,到了三七家裡人要聚在一起懷念老人的功德。

到四七不過。到了五七,也就是5*7=35天,也就是我們生下來已經到「滿月」了,這也是要大家聚在一起好好過的。六七不過。

七七到後,大家要到墳地裡大哭一場,因為七七以過,我們的服喪期就滿了,就不需要在過什麼「七」忌日了。七七過後再過就是百日忌和周年忌日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人去逝五期紙怎麼fu

去世的人,三期五期是什麼講究?

15樓:

應該是頭七 三七 五七 七七 吧 是按天數算的。

殯喪習俗---做七

按照古代的喪俗,靈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據說是希望死者還能復生。三天還不能復活,希望就徹底破滅了。

實際上停柩的時間長,是由於當時喪禮繁縟複雜,尤其是天子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隨葬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近代以後,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後入葬。按傳統的說法,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事實上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佛教認為,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靈魂一般並不能夠馬上轉生。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來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

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過了七七期之後,亡靈託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託生的類別了。如果乙個人,生前作惡很多,注定來生要託生畜類,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為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懺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為人了。

而道家也認為超度度亡靈最好是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有些地方,舊喪俗中的第五個七天,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一天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人死後的第乙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

在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習俗,就是說在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兒和媳婦們,每人各自提乙隻燈籠,在規定的儀式中飛也似地賽跑,爭取第乙個跑回家,俗稱「爭英雄」,認為這樣死者靈魂能庇佑降福。因為人們認為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活人一樣有情感。

穿孝——老人死後,兒孫為表示哀悼』,直系子孫、媳婦,要每人做一孝衫、孝鞋、孝帽、直穿至謝孝日。葬後三日為「祭墳」,七日為「小期」,二十一天為「三期」(也稱「三七」),三十五天為「五期」,四十九天為「斷七」。百日、亡人生日,孝男孝女上墳祭奠。

期年為周年。三年過了才換下孝衣。所謂守孝三年,至此了結。

現代做七比起傳統的做法要簡單,但很多人還在「大期」日到殯儀館燒點紙,祭奠一下。

人去世後五七有什麼講究?

按照傳統,人死了之後的紀念儀式是很有講究的。剛死的時候叫做七 也可以稱為頭七 就是從剛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頭。七 二。七 三。七 四。七 五。七 六。七 斷七。之後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漸漸的拉長距離,再大的哀傷也該漸漸的淡了。這些之中,五七是乙個很重要的日子,說死了的人會在這一天...

老人去世了逢7逢8有什麼講究,老人去世後的頭七如果遇到七代表什麼

在我家這邊,去世在那一天沒有什麼講究。比較講究七不出八不葬,就是初七不能出殯,初八不能下葬。一般信佛教的或者信主的,是沒有七八這種說道的。沒什麼說法,別過於迷信,只要記得逢年過節給他們燒紙,記得祭祀就好了。真還沒聽說有什麼講究。老人去世了逢7逢8有什麼講究 地方不同風俗不同,我們這是過七的,每七天祭...

親人去世百天有什麼講究,為什麼人死後,要過一百天,有什麼講究嗎,

親人去世百天,要把親人生前喜歡的衣物都給她燒掉,她的親人到她的墓地給她燒百日紙。1 舊時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別人家去 不剃頭 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 百日守靈盡孝 2 過了百日,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漸減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時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