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正月十五,家裡老人去世了,有沒有什麼說法。

2021-03-04 06:25:28 字數 5607 閱讀 2759

1樓:匿名使用者

有講究、不能死、你能讓老人死而復生嗎???汗!!

2樓:老實話好聽

老人已經死了,你還講究個屁呀?愚蠢!

正月十五,家裡老人去世了,有沒有什麼說法。

3樓:曲水流觴

沒有什麼說法,正常辦葬禮即可。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鼓勵讀書,民間都把小孩送上學。入學的第乙個節目叫"開燈",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校去,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徵前途光明。從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後開學,因此開學的花燈,也成了"上元節"的點綴。

4樓:熱心網友

沒有什麼說法,過你的日子,

還有正月初一老人過世的,沒事,

死生由命,誰也無法控制,

老人正月十五去世好麼

5樓:飛過太平洋

去世的日子是不能選的。如果說對後人好不好的話,要看老人自己的功德和子孫的功德,與日子無關。

理解家屬心情,我要是老人也會支援子孫如此,活著純屬受罪。另外剛查了一下黃曆,十

五、十六、二十一適合安葬,看看家裡習俗吧,有的去世了還要放幾天才安葬

6樓:必殺豬的

不要迷信,人要走你也留不住。

7樓:百度使用者

不要那麼說,人去世不會選時間的,

老人正月十五去世是家運不好嗎

8樓:匿名使用者

積善之家有餘慶,積惡之家有餘殃.——《周易》建議樓主可以請法師或者自己讀誦《地藏經》,或者念阿彌陀佛,來超度老人的靈魂,願死者往生淨土,生者幸福平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9樓:胡委屈

最後老人能過完年再走

也不算差

父親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10樓:千葉爵士

在親人的頭七祭奠結束之後就可以理髮。

因為,從親人去世到頭七祭奠時間都是相連線的,沒有時間,同時,也不能表達對親人的哀悼心情。從頭七到三七,還有二星期時間,時間相對充分。

在古代,有居喪制度。居喪是孝子們在親人去世後的一段時間內,在生活等各方面的節制。以此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悼、思念。

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之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後,兒子也應該還報三年,即居喪三年。

居喪三年內,孝子不能在家居住。需要為父母守墓。在父母墳前搭個小棚子,穿孝服,睡草蓆、枕磚頭土塊,以此表達對父母的懷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應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飲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不能洗澡,不能剃頭,不能更衣,春節不能貼紅對聯。

但是禁忌可以變通,例如,有疾病,年老體邁可以不必拘禮。忠孝不能兩全,對國家的「忠」,就是對親人的「孝」。沒有國,哪有家!如果國家進行徵召,必須服從國家徵召,為國出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例如,理髮、更衣、洗澡等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進行改變,但是,過年不能貼紅對聯一直延續至今。

11樓:匿名使用者

老人逝後,孝子要守孝三年。

《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公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

「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

」「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這段文字記錄了孔子與宰我的對話,大意是:宰我問孔子:「守孝三年的時間太長了,一年就夠長的了。

君子在三年中間不行禮,禮一定要廢棄;三年不奏樂,樂一定要毀掉。舊糧已經用完了,新糧已經收成了,鑽木取火也到了改換木料的時候了,一年也可以了。」孔子說:

「吃著稻公尺,穿上綢緞衣裳,你於心安嗎?」宰我說:「安呀。

」 孔子說:「你於心安就做吧!君子在居喪期間,吃美好的食物也不覺得甜,聽美好的**也不覺得快樂,日常起居都不安適,所以是不肯那樣做的。

現在,你於心安,就做吧。」宰我出去以後,孔子說:「宰我是不仁的人啊,兒子出世,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那三年的喪服,是天下共同的喪期。

宰我呀,在他父母那裡也得到三年的愛撫了吧?」

父母亡故,守孝三年,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綿延至今不絕。宰我不仁,早已被人唾棄。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守孝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三年之約仍然在人們心中,被世人視為大禮。

淮北一帶對孝子守孝有許多講究,給「三年喪期」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孝子穿三年白鞋。舊時孝子的白鞋是父母亡故之日臨時縫製的,鞋底鞋面鞋口全白,沒有二色。如今孝子已不再縫製白鞋,都是直接從商店裡買來白色宗酸鞋或運動鞋、皮鞋。

解放後,穿白鞋的時間逐漸縮短。如今時興西裝,與運動鞋不搭配,生活節奏快,忙於生產工作,出入公共場合,不再苛求穿白鞋,農村尚能穿仨月倆月,城市裡穿十天半月,意思到就行,「五期」內的祭奠儀式上多以黑紗戴孝了。

三年內不辦嫁娶喜事。直系子孫,即便定好了婚期也要更改,有的在老人彌留期間,匆匆把事情辦了,還有個說法叫「沖喜」,辦喜事能把老人的病災沖走。還有的因各種原因等三年有困難,就在老人入土後立即辦喜事,不貼「喜」字,不放鞭炮不聽響(喇叭)。

如果是後來要辦喜事,也可以遷就著掛三個年頭計算。

三年內正月十**蒸燈。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麵燈的習俗,面燈上分別捏出一到十二個褶子,對應著一年的十二個月,掀鍋後,從燈裡所蓄的蒸汽水推斷月份的旱澇,**年景。人在三年守孝期間,沒有蒸燈的權利,但可以點燈。

鄉鄰們用籠布包三個五個面燈送去,說給孩子點個燈吧。主人答謝。不在於幾個面燈的價值,在於人家能想到自己,與自己共同懷念老人。

人緣好的能收到數十上百盞面燈。

三年春節不貼門對子(春聯)。過春節時,不貼門對子不聽響。從門前過路的人一見便知這家有變故,也會為之嘆惋,念一聲:

這家子老的去世了。到第三個春節可以貼黃色或藍色門對子。親屬的門對子也有講究,哥哥嫂子死,弟為幼,為長者執禮,大爺大娘死,其父為幼,自己父母健在也當執父母禮。

弟弟弟妹死,兄為長,叔叔嬸子死,若父母健在,其父為長,均可貼紅色門對子。有時堂兄弟之間處理不當,也會反目。

三年沒有好時運。說父母去世三年內做事不順利,凡事要格外謹慎,不冒險,不經營大生意,不與人鬥惡。這大概是因為心情極度悲傷,情緒不穩,做事易出差錯。

有時孝子與人鬥惡,人們便用「三年沒有好時運」相勸,孝子很容易接受,鬥惡的對方也會謙讓。

這些習俗,都是用來勸人恭敬父母,身教子孫,引導父慈子孝,使人倫有序,社會和諧,承載的是傳統美德。雖然今天已是百無禁忌,而這些習俗依然在人們心中莊重地保留著,三年守孝的儀式雖然難以做到,而世人心中皆有三年之約。

正月十五鄰居家有老人去世,能放烟花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法律沒有規定鄰居家有人去世,就不能放烟花。只是部分城市禁止燃放鞭炮,或限制地點,時間。燃放。但,考慮到鄰里關係、感情,還是不放或遠些地方燃放為妥。

13樓:兩個小朋友

可以放的,我們這辦白喜事都可以放烟花。

14樓:匿名使用者

最好不要放,別人家正在傷心,畢竟是隔壁,鄰居聽見不舒服,控制一下明年再放吧

老人在臘月去世,五七在正月十五那一天,有人說跨年了,五七可以不做,有這說法嗎? 5

15樓:蒙利黎

這個要看當地的習俗。農曆的最後乙個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蠟月。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係,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

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漢代

應劭的作品《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

」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

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關於臘祭即臘日節的時間,自周代以來歷朝都在十二月固定不變。至於在十二月份的哪一天,秦以前的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漢以後,歷朝各個皇帝依據五行相生理論,有的定在臘月的某個辰日,有的定在戌日,不盡相同

家裡有人去世後,有些什麼習俗?

16樓:匿名使用者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干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然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亦有說認為人死後魂魄會與「頭七」前到處飄盪,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乙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17樓:匿名使用者

家人去世後的主要祭日:三天、頭七、三

七、五七、百日、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三天要圓墳,意思是給逝去的人蓋房子。圓墳的人不許哭,哭會漏房子。

燒七要避開陰曆有七的日子,一般要提前一天。五七要提前三天(天一天,地一天,兒女一天)。五

七、周年、三周年是大祭日,其他祭日簡單些。

18樓:匿名使用者

曆的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於蘭盆節、也是民間俗稱的鬼節。 三元節。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五斗公尺道初創時信奉的主要神靈。

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毫分無失。所言三元,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以後,三個考校世人功過的日子又演變而為三官的生日,見明代所出的《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之《聖誕令節日期》,謂:

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聖誕;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聖誕;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聖誕。從此,三元日作為道教節日,一直留傳至今。 盂蘭盆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有些地方又俗稱「鬼節」、「施孤」。也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

據說它起源於佛經故事《目蓮救母》。目蓮是指當年釋迦牟尼佛的乙個**大目犍蓮,他是個孝子,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型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稱,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他發現自己過世的母親一直在地獄裡吃苦,卻無力救贖。

便在釋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訴他,須集天下佛**的慈悲和智慧型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親回心向善才行。並要求他必須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這天,以百味飲食、汲罐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等放在盆中,虔心供養十方大德僧眾。目連按佛陀的辦法去辦理後,他的母親果然脫離了餓鬼之苦,往**上,享受福樂。

後來民間便流傳起在七月十五這天追先悼遠的俗信,到了晚上,家家戶戶放水燈,也叫河燈或荷花燈。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燈籠內點上蠟燭,飄浮在河水之上,以普度孤魂。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

「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張燈在水裡。無數盞河燈放在緩緩流動的河水中,星星點點,閃閃爍爍,給盂蘭盆節留下了無盡的情思。

老人去世了逢7逢8有什麼講究,老人去世後的頭七如果遇到七代表什麼

在我家這邊,去世在那一天沒有什麼講究。比較講究七不出八不葬,就是初七不能出殯,初八不能下葬。一般信佛教的或者信主的,是沒有七八這種說道的。沒什麼說法,別過於迷信,只要記得逢年過節給他們燒紙,記得祭祀就好了。真還沒聽說有什麼講究。老人去世了逢7逢8有什麼講究 地方不同風俗不同,我們這是過七的,每七天祭...

正月十五有什麼習俗,正月十五是什麼風俗習慣

1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元宵也由單一餡料演變成了各色餡料,例如豆沙 芝麻 玫瑰 核桃 棗泥 豬肉 白糖等,而且烹飪方式也發生了不少的改變,例如湯食 蒸食 炸食等烹飪方式。2 放天燈 天燈,又稱為孔明燈。在傳統習俗中元宵節是需要燃放孔明燈幫助營造節日氣氛的,而且有傳說在孔明燈...

正月離婚好嗎,正月裡離婚有什麼講究麼

能不離盡量別,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要說正月離,2月14號情人節就有200多離婚的,再有就是不知道你們當地有什麼風俗 離婚什麼時候也不好!過了正月十五就可以離 離不離婚對大人無所謂,但是受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其次是父母,可以肯定地說,什麼時間離婚都不是好事,但夫妻之間感情確已破裂,這樣的死亡婚姻再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