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史鐵生的細節描寫,摘抄一篇有關史鐵生的故事

2021-03-03 21:29:45 字數 4732 閱讀 8057

1樓:黃漢三呦回來了

史鐵生《我與地壇》:

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乙個怎樣的難題。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裡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乙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裡整天都想些什麼。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常是發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裡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麼話都不說。

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於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願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麼。

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後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麼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牆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

」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裡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乙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

現在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後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後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後準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裡出了什麼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在那段日子裡——那是好幾年長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親作過了最壞的準備了,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

「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乙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她有乙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乙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乙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有一次與乙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學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麼?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

為了讓她驕傲。」我心裡一驚,良久無言。回想自己最初寫**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願望我也有,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佔了很大比重。

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願望過於天真了。

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我想,他比我坦率。

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為他的母親還活著。而且我想,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乙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麼簡單。

在我的頭一篇**發表的時候,在我的**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裡,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我便又不能在家裡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裡是沒頭沒尾的沉鬱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

為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歲呀!

有那麼一會,我甚至對世界對上帝充滿了仇恨和厭惡。後來我在一篇題為「合歡樹」的文章中寫道:「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

」小公園,指的也是地壇。

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上帝的考慮,也許是對的。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裡只默念著一句話:

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裡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裡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裡,她就悄悄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

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乙個人在園子裡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於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

但這倔只留給我痛侮,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兒子想使母親驕傲,這心情畢竟是太真實了,以致使「想出名」這一聲名狼藉的念頭也多少改變了一點形象。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且不去管它了罷。隨著**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

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裡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麼。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摘抄一篇有關史鐵生的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21歲時候雙腿癱瘓。2023年,患嚴重的腎病。2023年開始做透析。他說自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

·他的著名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深圳中學生楊林在文章的鼓勵下,走出了車禍帶來的陰影,以《生命的硬度》奪得了乙個全國作文大獎。

人家讓他拜佛,他不拜。因為,佛不能使他癱瘓的雙腿站立起來,因為,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稱其為佛。他認為佛之本義乃「覺悟」,是乙個動詞,是行為而非絕頂的一處寶座。

人家讓鐵生算命,他不算。因為,如果命好則無須算,「好」自會來;如命不好,更不必算,樂得活一天高興一天,省卻明知前程險惡,還不得不步步逼近那災難,成天戰戰兢兢,何苦!高人說能「為你避災」,鐵生也不信,因為那就是命運無定了,其所「算」,乃是妄說,還算它幹什麼?

關於史鐵生的作文

3樓:劉亦心

四十七年前,當轟隆隆的火車碾過他的身軀,他手中的詩集被拋在了鐵軌上,還有他的靈魂。

海子自不被世人理解,他活在乙個封閉的、充滿了壓抑的空間,於是,他用詩歌發洩,他不分晝夜的寫詩去發表,出詩集。然而旁人不理解他所處的世界,對他冷漠甚至冷嘲熱諷,以至於在世時他沒有一首讓人讚不絕口的詩歌。

直至他死後,人們才幡然覺悟,紛紛在他的紀念日上贈花圈、慰問,開詩歌朗誦會。海子是消極的,但也是環境所逼,那是他的無奈,他沒有適應社會,於是,他便去了另乙個國度。

「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不如壓根兒沒有這個世界的好。可你並沒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

可是不必著急的事並不證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總是決定活下來,這說明什麼?是的,我還是想活。

人為什麼活著?因為人想活著。」史鐵生遇見了海子,他便會對他這麼說。

他知道他的靈魂還在,一直都在,每一首海子的詩便可以跳出乙個靈魂。

2023年12月31日,史鐵生逝世,享年49歲。我想,他死時必定懷著一種安然和恬淡,他珍惜且好好度過了自己的年華。

《我與地壇》中的那個青年史鐵生指責《春天,十個海子》中的海子:「既然你嚮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為何還未等到,便匆匆辭於人世?」

十個海子低下頭沉思,不知道沉思的什麼。他自殺的那晚大腦不聽使喚一般,迷氣功的他以為道教巫徒操縱了他的大腦,所以才意識混亂的捧了幾本自己的詩集,匆匆趕赴鐵軌。也許,有什麼在召喚他。

青年史鐵生又不客氣地說道:「我當初腿瘸了,忍受下來了,成天無所事事地閒逛地壇,從未動過自殺的念頭,因為我還有母親,還有我未完成的夢。」他頓了頓,語氣緩了下來:

「如果你還在的話,定能見證自己的成功。」

也是海子的承受能力不夠,如果他能捱過當初,說不定現在他也還尚在人世。他沒有領會到生命的存在時神聖而不易的,他辜負了每乙個愛他的人。

如果,我是說如果。在很久以前,海子就遇見過《我與地壇》,並且像我一樣,被它深深地感動,那麼他的內心會不會柔軟一點?

史鐵生適應了這個社會,並在逆境中頑強的存活下來,於是他便成了神話,撇開《我與地壇》,單是他的精神、經歷,便是讓人感動。而海子,人們對他的感覺只有「悲痛」,他沒有融入社會,人們也便會覺得他分外遙遠,他也有一顆善良的心,乙份美好的願望,但他用錯了方式。唯一不變的,是他對詩歌的熱情。

史鐵生的死引起了轟動,全國上下幾萬人為之悲愴。網際網路、電視,報紙紛紛報道這一噩耗。是的,只有人死了,人們才萬般重視。

一番轟動之後,才會漸漸緩下來,相比於史鐵生,海子的死在過去了47年之後,人們提起,便只有淡淡的哀愁。人的肉體存活於世有限,但精神及留下的作品卻可以超脫塵世,深深的鐫刻在,億萬人的心中。

史鐵生的骨灰被灑在了地壇之中,那個時候,想必他是微笑的。當人們的悲痛褪去,便可懷著一種恬然與溫馨的感覺,讀他們的作品。

史鐵生遇見海子,是兩種精神的契合——兩種迥然的生活態度,兩個不同的靈魂,對生命和詩歌有著不同的堅守,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動。乙個人活在不被理解的塵世中25年很不容易,而好好活著,更加偉大。

史鐵生的外貌描寫的句子,有關史鐵生的細節描寫

1 人有三種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來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來注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並且是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第二,人生來就有慾望,人實現慾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慾望的能力,這是乙個永恆的距離.第三,人生來不想死,可是人生來就是在走向死,這就意味著恐懼.上帝用這三種東西來折磨我們.不過有可能...

摘抄名家名篇的有關愛的小故事,摘抄一篇名家名篇的有關愛的小故事

執著蓉是大院裡最漂亮的乙個女孩,走到 都是一抹婉約的風景。眾多的男孩子拜倒在她的裙下。只是,蓉對所有人的追求都是淡淡的。沒有特別反感,也沒有特別喜歡。這樣過了很久,突然有一天,所有的男孩子都放棄了。原因很簡單,據乙個可靠的人透露,蓉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雖然不影響正常生活,但是,卻永遠不能負擔起生兒...

史鐵生的《合歡樹》讀後感,求一篇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500字

合歡樹 讀後感 院子裡有一棵合歡樹。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想 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 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裡吹過。看到這裡的時候,突然知道原來我也能夠因為這樣的傷感而流淚。後來他在 我與地壇 裡寫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