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相關,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相關資料

2021-03-03 21:04:04 字數 5378 閱讀 2241

1樓:匿名使用者

物質生活

衣近代:長袍馬褂旗裝—學生裝、西裝、中山裝;

2樓:匿名使用者

(1)物質生活:服飾——斷髮易服

飲食——西式餐飲出現並逐步為老百姓接受

居住——西式住宅不斷增加

社會風俗:婦女解放——廢止纏足,倡導婚姻自由婚喪禮儀——由鋪張煩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

社交禮儀——平等風尚漸濃

(2)交通工具的更新:人力車、自行車

電車、公共汽車、

輪船、火車、飛機

郵電通訊設施的逐步完善:郵電通訊建設

電信事業:電報、**

(3)大眾報業的發展:西人辦報——國人辦報網際網路與民眾生活的漸變

廣播影視的普及:廣播、電影、電視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以去找一套書《老**》這是部90年代中期的書,挺好的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4樓:匿名使用者

1、從政治上來看,一方面是鴉片戰爭使國門大開、西方工業文明的傳入對社會生活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更主動地融入世界,引起了社會生活的極大變化。

另一方面是,中國社會內部新興進步力量在理論上與實踐上的努力。中國近現代史上三次歷史性巨變對社會生活的變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主的觀念深入人心,舊的風俗習慣受到極大的衝擊,人們的精神生活都相應地發生了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些社會醜惡現象被取締,呈現出計畫經濟體制下的生活特色;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與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小。

2、從生產力角度來看,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

新的發明創造不斷湧現,火車、電燈、有線無線電報、**、電影、輪船、打字機以及現在高科技領域的許多成果等,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幫助;

石油的發現和汽車、火車、輪船的普及則促進了交通事業的發展,擴大了人們活動的範圍。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重視科技的發展,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先後制定了三個科學技術發展的遠景規劃,如第三個遠景規劃擬在生物工程、空間技術、資訊科技、雷射技術等幾個最主要的高技術領域有所突破,這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3、從思想啟蒙和思想革命角度來看,歐洲的啟蒙運動,中國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十一屆三中全會等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對人們思想觀念、衣食住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總之,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是工業文明對我國全方位的衝擊造成的,實質上體現了西方生活方式、民主自由精神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同時也是中國人自己追求自由、民主、富裕的結果,從而引起了中國社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

5樓:勝寒

1、近現代以來我國人民四次大的社會生活變遷2、具體的分類表現

(1)物質生活:服飾——斷髮易服

飲食——西式餐飲出現並逐步為老百姓接受

居住——西式住宅不斷增加

社會風俗:婦女解放——廢止纏足,倡導婚姻自由婚喪禮儀——由鋪張煩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

社交禮儀——平等風尚漸濃

(2)交通工具的更新:人力車、自行車

電車、公共汽車、

輪船、火車、飛機

郵電通訊設施的逐步完善:郵電通訊建設

電信事業:電報、**

(3)大眾報業的發展:西人辦報——國人辦報網際網路與民眾生活的漸變

廣播影視的普及:廣播、電影、電視

6樓:馬路弟弟

.鴉片戰爭至2023年物質生活的變化

2.鴉片戰爭至2023年社會習俗的變化

3.2023年以來的物質生活變化

4.改革開放以來的城鎮化程序

5.影響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主要因素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怎麼寫?

7樓:匿名使用者

服飾近代:鴉片戰爭後,「洋布」、「洋裝」漸漸進入人們生活,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並存;中式服裝改良,出現中西合璧的服飾:中山裝、旗袍。

現代:改革開放前:灰藍單調、款式單一。改革開放後:款式色彩多樣,追求個性,多彩時尚。

飲食近代:傳統飲食豐富;出現西餐館,西式的糖、煙、酒、飲料和糕點傳入且逐漸被百姓接受。

現代:改革開放前:食物簡單;糧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等實行統購統銷,主要消費品都憑票**。改革開放後:基本解決溫飽問題;「菜籃子工程」豐富飲食;從吃飽向吃好轉變。

建築近代:鴉片戰爭後,西式住宅開始出現在沿海大城市;**時期,大城市出現高階公寓和別墅式住房,如花園洋房;中西合璧的建築裡弄流行。

現代:改革開放前:住房擁擠、陳設簡單。

改革開放後:住房狀況得到空前改善,並出現「裝修熱」,追求擁有現代裝置、環境優雅舒適的住宅成為生活時尚;2023年,啟動「安居工程」,讓中低收入職工買到住房。

社會習俗

近代: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主張「斷髮易服」、「禁止纏足」,改革傳統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前後:「斷髮易服」、「不纏足」不僅是移風易俗,還具有鮮明的反清革命色彩。

現代:新中國成立後,提倡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無私奉獻、樂於助人,使社會風氣發生了根本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穿著打扮、居住條件、流行語言等發生了新的變化;休閒方式多樣;注重環保、講究衛生、賑濟災區的社會風尚逐漸形成。

交通鐵路:唐胥鐵路是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標誌著中國鐵路事業的誕生。

鴉片戰爭後,輪船開始進入中國,西方列強壟斷中國水運業。

汽車和公路:20世紀初,汽車開始出現在上海。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和發展了****和石油工業,公路交通發展較快。

飛機和航空業:2023年,馮如製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誌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新中國成立初,民航業發展有限;改革開放後,航線大幅度增多,中國成為世界民航大國。

通訊近代:

傳媒報刊

19世紀中期前後,中國出現近代報刊,多為外國人創辦,著名的有《中國從報》、《萬國公報》等。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等黨報成為宣傳黨路線、方針和政策的主要**。

改革開放後,報刊業恢復生機,各種專業性報刊雨後春筍般出現。

電影2023年,法國盧公尺埃爾兄弟使電影進入實用階段;2023年電影傳入中國,《定軍山》是中國人第一部自攝影片,標誌著中國電影事業的誕生。新中國成立後,反映工農生活和革命戰爭的題材紛紛搬上銀幕。改革開放後,中國電影走向輝煌,數量和質量超過以前。

廣播2023年,哈爾濱廣播台開播(第一座);2023年,**廣播電台開播(全國性)

網際網路2023年,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在美國誕生;2023年,美國建成網際網路,90年代以來,發展為全球資訊網;2023年,中國正式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相關資料有哪些?

8樓:百度使用者

(1)物質生活:服飾——斷髮易服

飲食——西式餐飲出現並逐步為老百姓接受

居住——西式住宅不斷增加

社會風俗:婦女解放——廢止纏足,倡導婚姻自由婚喪禮儀——由鋪張煩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

社交禮儀——平等風尚漸濃

(2)交通工具的更新:人力車、自行車

電車、公共汽車、

輪船、火車、飛機

郵電通訊設施的逐步完善:郵電通訊建設

電信事業:電報、**

(3)大眾報業的發展:西人辦報——國人辦報網際網路與民眾生活的漸變

廣播影視的普及:廣播、電影、電視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20

9樓:匿名使用者

(1)物質生活:服飾——斷髮易服

飲食——西式餐飲出現並逐步為老百姓接受

居住——西式住宅不斷增加

社會風俗:婦女解放——廢止纏足,倡導婚姻自由婚喪禮儀——由鋪張煩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

社交禮儀——平等風尚漸濃

(2)交通工具的更新:人力車、自行車

電車、公共汽車、

輪船、火車、飛機

郵電通訊設施的逐步完善:郵電通訊建設

電信事業:電報、**

(3)大眾報業的發展:西人辦報——國人辦報網際網路與民眾生活的漸變

廣播影視的普及:廣播、電影、電視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怎麼複習最好記

10樓:仔仔媽時代

第20課社會生活的變化

1、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

(1)19世紀初,西方發明了輪船、火車,後來,這兩種近代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淞滬鐵路)

(2)19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

2、文化生活的變遷

(1)西方發明的照相和電影傳入中國,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為後人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

(2)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2023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

(3)2023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3、社會習俗的變化

(1)廢舊俗(男子留辮、女子纏足、跪拜禮等)

(2)樹新風(剪辮、易服、廢止纏足、握手等)

(3)意義:改變了不良社會習俗,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第21課 人們社會方式的變化

1、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到20世紀末,我國在整體上進入了小康社會。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就業制度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鼓勵人們可以通過人才市場自主選擇職業。持證上崗、就業培訓、公開招聘等新鮮事物層出不窮。

3、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在就業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最引人注目的與大多數城鎮居民密切相關的醫療保險制度也邁出了步伐。

4、結合史實說明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或者簡述建國以來新中國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並指出其主要原因。

國際地位的提高:新中國成立後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建國的第一年,就同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中國在亞非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20世紀70年代,中國同美國.日本關係實現正常化;2023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2023年,中國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中國國力的不斷提高。

5、建國以來,我國綜合國力迅速提高.請結合所學知識,在科技、教育、文學藝術、體育、生活方式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⑴科技:兩彈一星.秈型雜交水稻等。

⑵教育: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發展等。

⑶文學藝術:大量優秀文學作品的出現.影視藝術的發展等。

⑷體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等。

⑸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變遷.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滾動卷四近現代中國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變遷

對近代社會生活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因素包括 經濟體制的變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政治制度的變革 科學革命對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的影響.以鴉片戰爭為轉折點,中國被迫放棄了 閉關自守 的政策,開始受到西方物質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響.1840年,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為滿足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需要,謀求開啟中國的...

寫關於社會生活的作文,寫一篇關於社會生活的作文

1 合作與奇蹟三月叩響了春的大門,百花綻放,嬌豔無比。引得路邊的行人都停下腳步,嗅著空氣中陣陣芳香,心情格外舒暢。可是,在這和諧的美景中,一棵枯樹破壞了它們的整體美,讓沉浸在美景中的人們總感覺有些礙眼。萬物吐綠時,它沒有抽芽,因為它的生命已經終結了。它不能再繼續它的使命了,因此在燦爛的三月,它是孤獨...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近代中國被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強行裹進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的事務 制度 思想如潮水一樣湧入中國 第二,經濟方面自洋務運動以後中國經濟近代化歷程開始,工業化會改變社會面貌的。第三,政治方面變法維新運動促進了社會政治制度的變化,至少中國封建統治有所鬆動,政治制度的變革對於後來辛亥革命的促成是不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