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課程標準的內容轉化成為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

2021-03-03 20:26:58 字數 5305 閱讀 2101

1樓:匿名使用者

新課程理

念下區域地理的教學要求和學習目標的變化深入認識新課程理念下區域地理教學的重要轉變,有助於我們把握區域地理教學中的教學要求和學習目標的變化。(一)明確課程標準地位,重視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分析地理課堂教學目標是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一切教學活動的動因和根據。因而,我們可以認為,從「教學目標設計」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領會、理解和實踐,這也將直接反映當前新課程區域地理教學現狀及其轉變過程。

下面試以「東南亞」為案例作一說明。人教版的實驗教材「東南亞」一節,選取了「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四段材料,其中包含的區域地理要素包括「地理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和首都」「氣候特點與農業生產及生活」「河流分布對城市分布的影響」「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涵蓋了「認識地區」部分9條課標中的4條,即:①在地圖上找出某一地區的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及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②運用圖表說出某一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③運用地形圖說明某一地區主要河流概況,以及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④舉例說出某一地區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我以為,為體現新課程理念,「東南亞」一節中「十字路口的位置」的教學目標設計應如下。知識與技能目標:運用東南亞地圖說出東南亞的位置,並概括出東南亞被稱為「十字路口」的特點,即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從而學會如何描述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如何對地理位置進行簡要的評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地圖、有關熟知的(東南亞)、身邊的地理事象等,感知地區地理位置,並通過分析、概括等思維,認識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絡和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認識空間地理位置的特點,產生對地理的好奇心。(二)重視構建區域地理良好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習遷移能力《課程標準》把區域地理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如何通過區域要素學習來認識乙個區域」,要從案例區域的資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義的、便於遷移的區域知識、技能、方法等,這也意味著要求區域地理教學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係。地理認知結構是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感知、記憶、理解空間關係的一般方式,是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認知模式、思維模式。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學習包括把新的經驗同化到乙個人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也包括調整乙個人的認知結構去順應新的經驗。建構主義也認為,學習就是實現新資訊與學生自己原有認知結構的同化、改組或重建,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在新意義上的構建。

可見,良好認知結構的建立,有利於把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使學生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根本。1. 重視區域地理認知結構的構建。

區域地理諸多要素中,例如,位置、範圍、地形、河流、植被、資源、人口、經濟、工業、農業、商業、城市、文化等,每一種地理要素,都固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和認識方法、思路。如認識區域地形特徵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其認知的基本框架如下。2.

在板書中體現認知結構。地理課堂教學板書是教師運用文字、符號、影象,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和認識過程,使知識概括化和系統化的教學行為。板書對加強系統性,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

板書表現的是地理知識的骨架,包括知識要點及其之間的聯絡;板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呈現出來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板書中的文字、符號、影象等,使一節課的內容簡明扼要、系統清晰地表現出來,重點突出,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板書加強了教學直觀性,也便於學生複習和鞏固。因此,新課程區域地理教學應在板書中體現認知結構。(三)重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和研究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把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之一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課程標準》的突出特點。

強調過程與方法是地理課程改革的亮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通過**性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和研究不同尺度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地理新課程的區域地理在設計思路上「使用案例的方式」,並鼓勵採用**學習的方式。所有這些都表明,「認識區域」學習目標的重點之一應是通過對「案例區域」的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認識這個區域的整體中掌握地理學習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通過「**學習」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理解應用地理科學方法,並經歷地理科學**過程。《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解讀》指出,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有:

①運用地圖和資料,認識某一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況;②運用歸納的方法,認識某一區域的地理特徵;③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認識地理特徵的成因;④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某一區域與其他區域地理環境的異同。因此,區域地理的一般學習和研究方法是結合地圖和有關資料,採用綜合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具體要掌握以下三種研究方法。1.

圖表研究法。地理學的表述有別於其他學科,文字只能恰當地表達地理概念和觀念的一部分,而不能形象地表達空間的概念。有形的圖表既是地理學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識與資訊的載體,同時也是地理思想的表達方式。

文字與圖表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徵。2. 區域分析和綜合研究法。

所謂「分析綜合」,是指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通過分析各部分的特點、作用及其相互關係,認清主導因素,從而認識其本質特徵。3. 區域比較研究法。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石。地理學的特點之一是「區域性」,即指區域內部相對一致性和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區域比較是地理學科重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通過區域間的自然、人文要素的橫向比較,認識區域間的「一致」和「差異」。

顯然,相對過去「大綱」的區域地理教學,新課程理念下的區域地理教學的變化是深刻的,為此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領會,再實踐。

如何把課程標準的內容轉化成為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

2樓:津津有味

課程目標分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具有整體性、階段性、持續性、層次性和遞進性。 廣義的課程目標 在廣義上的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與社會的關係,是乙個比較大的視角,涵蓋面是全層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圖,包含了「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

怎樣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

3樓:景德鎮地寶

新課程理念下區域地理的教學要求和學習目標的變化深入認識新課程理念下區域地理教學的重要轉變,有助於我們把握區域地理教學中的教學要求和學習目標的變化。(一)明確課程標準地位,重視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分析地理課堂教學目標是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一切教學活動的動因和根據。因而,我們可以認為,從「教學目標設計」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領會、理解和實踐,這也將直接反映當前新課程區域地理教學現狀及其轉變過程。

下面試以「東南亞」為案例作一說明。人教版的實驗教材「東南亞」一節,選取了「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四段材料,其中包含的區域地理要素包括「地理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和首都」「氣候特點與農業生產及生活」「河流分布對城市分布的影響」「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涵蓋了「認識地區」部分9條課標中的4條,即:①在地圖上找出某一地區的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及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②運用圖表說出某一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③運用地形圖說明某一地區主要河流概況,以及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④舉例說出某一地區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我以為,為體現新課程理念,「東南亞」一節中「十字路口的位置」的教學目標設計應如下。知識與技能目標:運用東南亞地圖說出東南亞的位置,並概括出東南亞被稱為「十字路口」的特點,即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從而學會如何描述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如何對地理位置進行簡要的評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地圖、有關熟知的(東南亞)、身邊的地理事象等,感知地區地理位置,並通過分析、概括等思維,認識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絡和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認識空間地理位置的特點,產生對地理的好奇心。(二)重視構建區域地理良好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習遷移能力《課程標準》把區域地理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如何通過區域要素學習來認識乙個區域」,要從案例區域的資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義的、便於遷移的區域知識、技能、方法等,這也意味著要求區域地理教學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係。地理認知結構是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感知、記憶、理解空間關係的一般方式,是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認知模式、思維模式。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學習包括把新的經驗同化到乙個人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也包括調整乙個人的認知結構去順應新的經驗。建構主義也認為,學習就是實現新資訊與學生自己原有認知結構的同化、改組或重建,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在新意義上的構建。

可見,良好認知結構的建立,有利於把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使學生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根本。1. 重視區域地理認知結構的構建。

區域地理諸多要素中,例如,位置、範圍、地形、河流、植被、資源、人口、經濟、工業、農業、商業、城市、文化等,每一種地理要素,都固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和認識方法、思路。如認識區域地形特徵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其認知的基本框架如下。2.

在板書中體現認知結構。地理課堂教學板書是教師運用文字、符號、影象,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和認識過程,使知識概括化和系統化的教學行為。板書對加強系統性,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

板書表現的是地理知識的骨架,包括知識要點及其之間的聯絡;板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呈現出來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板書中的文字、符號、影象等,使一節課的內容簡明扼要、系統清晰地表現出來,重點突出,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板書加強了教學直觀性,也便於學生複習和鞏固。因此,新課程區域地理教學應在板書中體現認知結構。(三)重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和研究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把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之一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課程標準》的突出特點。

強調過程與方法是地理課程改革的亮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通過**性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和研究不同尺度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地理新課程的區域地理在設計思路上「使用案例的方式」,並鼓勵採用**學習的方式。所有這些都表明,「認識區域」學習目標的重點之一應是通過對「案例區域」的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認識這個區域的整體中掌握地理學習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通過「**學習」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理解應用地理科學方法,並經歷地理科學**過程。《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解讀》指出,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有:

①運用地圖和資料,認識某一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況;②運用歸納的方法,認識某一區域的地理特徵;③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認識地理特徵的成因;④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某一區域與其他區域地理環境的異同。因此,區域地理的一般學習和研究方法是結合地圖和有關資料,採用綜合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具體要掌握以下三種研究方法。1.

圖表研究法。地理學的表述有別於其他學科,文字只能恰當地表達地理概念和觀念的一部分,而不能形象地表達空間的概念。有形的圖表既是地理學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識與資訊的載體,同時也是地理思想的表達方式。

文字與圖表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徵。2. 區域分析和綜合研究法。

所謂「分析綜合」,是指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通過分析各部分的特點、作用及其相互關係,認清主導因素,從而認識其本質特徵。3. 區域比較研究法。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石。地理學的特點之一是「區域性」,即指區域內部相對一致性和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區域比較是地理學科重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通過區域間的自然、人文要素的橫向比較,認識區域間的「一致」和「差異」。

顯然,相對過去「大綱」的區域地理教學,新課程理念下的區域地理教學的變化是深刻的,為此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領會,再實踐。

如何把課程標準的內容轉化成為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

課程目標分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具有整體性 階段性 持續性 層次性和遞進性。廣義的課程目標 在廣義上的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與社會的關係,是乙個比較大的視角,涵蓋面是全層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圖,包含了 教育方針 教育目的 培養.如何準確把握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係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

如何把pdf轉化成,如何把pdf轉化成word

pdf怎麼轉換成word呢?一起看一下 pdf已經是 格式了 要轉word只能如下 一 選擇文字工具,選好了貼到word裡 如果你的pdf檔案是用文字製做而不是 製做的,可以 在adobe acrobat 7.0中有選擇文字的工具,可以選好了貼到word裡 但是根據你介紹的情況,你的pdf檔案是用 ...

excel中如何把2019 10轉化成

選中寫入日期的單元格或單元格區域 右鍵 設定單元格格式 自定義 型別中寫入 emmdd 或 yyyymmdd 確定 如果這樣確定了格式還沒有發生變化那說明原有的日期是文字格式的日期,那麼你選中日期所在單元格或列區域 再操作 資料 分列 完成 如果想用公式來完成 則假設日期寫在a列b1單元格寫入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