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致第三人死亡屬於什麼犯罪

2025-07-18 12:30:04 字數 5754 閱讀 8949

1樓:網友

報復殺人,即便殺害物件錯誤至第三人死亡,仍然成立故意殺人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吸毒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

2樓:法妞問答**諮詢

吸毒,不構成bai犯罪,是違法行為du

根據《治安管理zhi處罰法dao》的規定,吸毒內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容拘留,可以並處兩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對於吸毒成癮的,國家可以進行強制戒毒,時間為兩年,必要時還可以延長一年。

從法益保護的角度來看,吸毒是單純的自傷行為,並不直接侵害他人的法益。就像自殺、自殘行為並不觸犯法律一樣,這種自傷行為並不在刑法的保護的範圍之內。

3樓:大超love雪子

違法《全國人民。

來代表大會常務委自員會關於禁毒的決bai定》第三條du規定了非法持有毒品zhi

罪,其第。dao八條又對吸毒規定了行政處罰:「吸毒的,由公安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2000元以下罰款,並沒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這一條款表明,單純的吸食毒品行為是不受刑法規制的。

拓展資料。吸毒危害。

1)對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

這是吸毒的危害之一。

2)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吸毒首先導致身體疾病,影響生產,其次是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同時毒品活動還造成環境惡化,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3)毒品活動擾亂社會治安:毒品活動加劇誘發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給社會安定帶來巨大威脅。無論用什麼方式吸毒,對人體的身體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4樓:情感新港灣老師

這個是違法行為,如果你吸毒很嚴重的話,那麼就是犯罪行為了,其實我覺得不管怎麼說這個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千萬不要去碰它。

5樓:蘇世獨立百川平

吸食毒品違背治安處罰條例不違背刑法,在我國吸毒是一般違法不是犯罪。

6樓:網友

吸毒就是說違法的,只要不是一賣毒,販毒,還購不成犯罪,最好不要吸毒,對自己對家庭負責。

7樓:金公尺豆粿

吸毒是一種違法行為,所以如果吸毒給抓住了,一般都是去強制戒毒而不是判刑。

8樓:羅家房鎮房申村

如果自己吸毒的話,就屬於是違法行為,而不是犯罪行為。

9樓:網友

吸毒是一般違法會被強制戒毒,會被帶到戒毒所強制戒毒的。

10樓:餘波

吸毒是違法行為我建議不要參加這個活動,他可能傷害到你。

11樓:網友

吸毒本身只是一般違法行為,但如果存在持有數量到一定程度可能構成犯罪。

12樓:敲予悄悄

現在是屬於犯罪的,刑法,我們要防範並且杜絕的。

13樓:包子

吸毒是違法的,如果涉及到販毒就是犯罪了。

14樓:真是鬥不過地主

吸毒是屬於犯罪行為的。

15樓:網友

屬於違法行為,不屬於犯罪。

16樓:網友

吸毒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我認為吸毒只是一般的違法,還構不成犯罪。

17樓:法律快車

僅僅是個人吸bai毒行為,du屬於違法行為(違反zhi了《治安處罰。

法》和dao《禁毒法》),中國版刑事處罰原則之一就是「罪權刑法定原則」,在刑法中的468個(類)罪名中並沒有吸毒罪。n但是吸毒行為往往又參雜了「非法持有毒品」、「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非法生產、買賣、運輸製毒物品、走私製毒物品」等犯罪行為,所以吸毒的人很容涉罪受罰。n對於吸毒行為(一般指初涉、在一定場所吸用或受他人濛濛蔽吸用)是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治安處罰法》和《禁毒法》給予行政處罰或施以戒毒**、社群戒毒、強制隔離戒毒措施。

對吸毒中涉嫌犯罪行為的予以刑事處罰。對此,在《治安處罰法》、《禁毒法》、《刑法》中都有相應的法律規定。n

無犯罪記錄證明與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區別

18樓:煙臺華士科技

要是被行政拘留過在無犯罪記錄證明裡備註,所以開不開都沒用因為用人單位一看被拘留過直接會拒絕的。

19樓:網友

從嚴格來講,後者包含。

前者。就如同闖紅燈違反「交通法」但不經過法院處理,雖然違法,但不算犯罪,犯罪一般指計入公安系統個人檔案記錄的行為(俗稱前科),但廣義講兩者是一樣的。治安處罰一般不記入檔案,可以開出證明!

20樓:易通國際諮詢

是的,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和無犯罪記錄證明是同乙份檔案,通常成為無犯罪記錄證明。

境外公民或者中國公民在境外留學生活工作等,回國就業入職,申請長久居留權,申請移民等,都需要提供該國的無犯罪記錄證明,用於中國還需要進行使館認證,手續簡單,認證時間簡短。

21樓:上海嘉邦公證

是一樣的,只是習慣性叫法不同。

22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人在沒有經過法院判決有罪之前,都是無罪的,可以去看看刑法,說的很清楚。

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區別

23樓:不想取名字啊西

兩者的區別:

1.犯罪結果不同:未遂的結果是犯罪目的。

無法完成,既遂則是完成了犯罪目的。

2.定義不同: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實施完成的是既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第二章:

第二節: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三條: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四條: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24樓:法妞問答**諮詢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屬於犯罪的一種形態。犯罪未遂應當負刑事責任。犯罪未遂的危害性大於犯罪預備小於犯罪既遂。

25樓:網友

犯罪未遂、既遂的區別犯罪的未遂犯罪的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

第一,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這是犯罪未遂與犯罪預相區別的標誌。所謂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對某一具體犯罪構成所規定的客觀要件的行為。

第二,犯罪未得逞,這是犯罪未遂與犯罪既遂相區別的標誌。所謂未得逞,是指行為沒有齊備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即沒有完成犯罪,主要是指行為人追求的犯罪結果沒有發生。

第三,犯罪未得逞是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這是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相區別的標誌。

所謂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違背行為人本意的因素。 犯罪未遂根據犯罪行為實行終了與否為標準,可以分為實行終了的未遂與未實行終了的未遂;

根據實際上能否構成既遂為標準,可以分為能犯的未遂與不能犯的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犯罪的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中止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

26樓:z不可替代

區別為:

1、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為已經結束。

2、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施犯罪行為,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種基本形態,學界關於犯罪既遂的標準存在著爭論。在司法上,應當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應當以「犯罪構成要件要素齊備說」作為認定犯罪既遂的標準;在立法上,則應當從犯罪事實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發,以「犯罪目的實現刑事政策說」作為確立犯罪既遂形態的標準。

各國刑法均未再專門規定既遂犯的特殊處罰原則,而是按照刑法總則的一般量刑原則和刑法分則各具體犯罪的法定刑對其適用。

特徵:1、行為人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

2、行為人必須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3、行為人的行為齊備了某種犯罪的基本構成的全部要件。

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僅發生在故意犯罪中。

27樓:楊必宇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種基本形態,在司法上,應當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應當以「犯罪構成要件要素齊備說」作為認定犯罪既遂的標準。犯罪既遂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已經齊備了刑法分則對某一具體犯罪所規定的全部構成要件。

根據刑法分則各種犯罪構成的具體規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論,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幾種形式:

行為犯。是指行為人只要實施了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即已構成既遂的犯罪。

結果犯。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必須發生了法定的結果,才構成既遂的犯罪。

結果加重犯。是指行為人實施的犯罪行為,導致了基本犯罪構成結果以外的嚴重結果的犯罪。

危險犯。是指行為人實施的犯罪行為,足以造成某種危害結果的特別危險狀態而構成既遂的犯tuo

犯罪未遂(attempt of crime)是指犯罪分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為犯罪未遂。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

實踐概述:構成要件(齊備)說、犯罪目的(實現)說、犯罪結果(發生)說、構成要件(齊備)說。

28樓:我來奧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為已經結束,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施犯罪行為,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29樓:網友

結果不同,既遂是達到了犯罪的目的,未遂是未達到犯罪目的。

共同犯罪及其構成條件

30樓:法妞問答**諮詢

共同犯罪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必須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2.

共同犯罪人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4.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客體。

31樓:網友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兩人以上、共同故意、共同行為,構成共同故意包括以下兩個內容:個共同犯罪人有相同的故意、各共同犯罪人之間有意思聯絡。

片面共犯是指參與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認識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沒有認識到有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一般情況下認為、片面共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一般分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團兩種、一般共犯是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共同組織犯罪是犯罪集團。客觀方面必須有共同犯罪的行為。

犯罪的主觀方面必須要有犯罪的故意、主體條件是兩人以上。這裡的人包括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單位、法律上的擬製人。共同犯罪是指兩個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兩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論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

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32樓:

刑法第25條的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構成簡單的說是:主體均適格,主觀都故意,互相有聯絡,有共同行為。(我自己編的,呵呵)

33樓:張勇

依照我國《刑法》第25條第1款得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什麼是善意第三人,什麼叫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所謂善意第三人,是指在有關經濟業務事項交往中,沒有與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串通,從事故意損害投資人利益的第三人。什麼叫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說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對不知情的第三人不發生效力。合同雙方當事人以外的人稱為第三人,不能對抗第三人是指不能以雙方簽訂的合同約定損害第三人...

第三人稱是什麼,什麼是第三人稱?

在言語活動中,指稱說話人與聽話人以外第三方的,為第三人稱。如 他 她 它 他們 等,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中運用第三人稱是最常見的敘述方式。什麼是第三人稱?在言語活動中 指稱說話人與聽話人以外第三方的 為第三人稱。如 他 她 它 他們 等 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中運用第三人稱是最常見的敘述方式。運用第三人稱即以...

什麼是第三人稱單數形式,什麼叫第三人稱單數??

第三人稱單數 third person singular 是語言中對對話雙方外其它某乙個人指示時使用的代詞。簡稱單三,亦稱三單 第三人稱是相對於對話時,某一句話中,言語發出方 第一人稱 和言語的聽受方 第二人稱 以外的其它人稱。單數是指該句中提到的其它人是乙個人,相對於兩個人 雙數,在太平洋島嶼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