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博始於哪個朝代

2025-07-14 06:25:18 字數 1218 閱讀 8925

1樓:ray說休閒

手博始於戰國時期。手博最早在戰國時期「以為戲樂,用相胯示」秦漢。

稱「角抵」,晉代又稱相搏、手搏、相撲。三國時期魏主曹操。

將摔跤引入兵營,作為練兵的科目,檔好唐代敬宗、莊宗、文宗都喜歡摔跤,致使摔跤猛發展到輕盈、敏捷相當的水平。

西元960年宋代,1110-1127年北宋。

末期《水滸傳》

中的第七十四回「燕青。

智撲擎天柱,李逵。

壽張喬坐衙」,燕青打擂爭跤王,已將「摔」的技藝描述的淋漓盡致。書中所述動作就是現在中國式的散手跤,穿襠摜。書中所記「太原相撲擎天柱任原教梁餘師爺教著二三百個上足徒弟,二三十個相撲(摔跤)高手」。

手博經歷代演練,容納各族及各個省份地區的摔法,於清朝已為朝廷所壟斷並職業化。清代皇室從大漠草原步來,偏愛摔跤競技,跤技高手經層層選拔,與宮廷武術大內高手精英,珠聯璧合,進一步挖掘、研究、整理、演練、錘鍊,使這一摔技,鑄成橡蠢滾、達到爐火純青之境。所納高手組成「善撲營」,也就是保護皇帝不掛刀的職業貼身御林軍。

2樓:熱愛健康生活的小公尺兔

手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拳勇「一詞,但到秦漢三國時尚無「拳術」這一專門的名稱,意思與之相近的有「卞」、「手搏州拍洞」。

漢書·哀帝紀》中說:「孝哀雅性不好聲色,時覽卞射武戲。」蘇林注:「手搏為卞,角力武戲也。」可知手搏與角力並非一回事。

漢書·藝文志》的兵技巧類中,記有「手搏六篇」(已亡佚)。這說明,漢時手搏已發展為具有多種方法相搏的專門技能。手博,即徒手搏擊之意,後世的拳術,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曹丕《典賀兆論·自敘》說:「宿聞(鄧)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當時即有徒手與短兵交手的「空手入白刃」一項,可知其技藝已達到相當水平。

在** 《東周列國志》(明 馮夢龍)第四十回:「是夜就寢,忽得一夢,夢見如先年出亡之時,身在楚國,與楚王手搏為戲,氣力不加,仰面倒地。」

中國古代徒手搏鬥技術書。

隋書。經籍志》及《舊唐書。藝文志》載,似在隋唐前就已亡佚。《手搏》被班固收在《漢書。藝文志》「兵書」部的「兵技巧」類,共收錄13家,199篇,其中手搏6篇。

班固並對兵技巧作了說明,認冊枯為「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據此,《手搏》當屬「習手足」之類,為漢以前關於徒手搏鬥技術的的專門著作,也是所知中國最早的一部拳術古書。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手搏。

對海神媽祖的崇拜始於哪個朝代

從宋代開始的,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賜 順濟廟額 泉州南門的泉州府天后宮為媽祖的第一次封神地 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 千里眼順風耳 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 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台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

清明是哪個朝代的?清明始於什麼朝代

清明 是唐代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全詩如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全詩的字面意思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詢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全詩簡析 第一句交代情景 納謹穗環境 氣氛 第二句寫洞卜出了人物,...

科舉制度開始於哪個朝代廢除於那個朝代

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科舉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滅亡在清朝。起源 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據史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 賢良 應為開皇七年 587 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 刺史,以 志行修謹 清平幹濟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