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禮之本
1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八佾篇第一至四章】
註釋】禮的本質是什麼?在《八佾》篇中,論語的編者們由淺入深,把這個問題給讀者引導了出來。
魯昭公在位年間,季平子執政專權,想要凌駕於公室之上。昭公不能忍受如此屈辱,開戰討伐季平子。作為三桓的叔孫氏、孟孫氏發兵援救季氏,擊敗了昭公的軍隊。
昭公沒有辦法逃到齊國,後又逃到晉國,最終死在晉國之乾侯。「孔子謂季氏」這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發生的故事。
孔子一談到季孫氏,非常地憤慨,說「連'八佾舞於庭'這種僭禮的事,都能狠心做出來,還有什麼事不能狠心做出來?」
同樣,在「三家者以《雍》徹」這章中,也表達了孔子的憤慨。孟孫、叔孫、季孫三家,他們祭祀祖先的時候,居然用天子的禮,唱著《雍》詩撤退祭品,簡直太無禮了,簡直太無德了寬啟!
緊接著,編者在本篇的枝巧鬥第三章中,把孔子的「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收錄進來,猛磨放在了這個位置,這是大有深意的。
從表面上看,這句話是說「作為人,沒有仁,怎樣來對待禮儀制度呢?作為人,沒有仁,怎樣來對待**呢?」實際上這話分別暗指了「八佾舞於庭」和「三家者以《雍》徹」的僭禮行為和不尊重樂的行為(先秦的**大多強調政治功能,移風易俗,和禮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強調了「仁」是禮樂的前提。
於是,第四章「林放問禮之本」就自然而然地放在了這個位置,它是在前面三章的基礎上對問題**的深入,即先舉了兩個僭禮的例子,然後點出「仁」與「禮樂」的關係,最後問題進一步深入,**禮的本質。
魯國研究禮的專家林放去向孔子詢問禮的本質。孔子認為這是乙個意義重大的問題,就一般禮儀來講,與其鋪張浪費,寧願樸素簡約;就喪禮來說,與其禮數周到(把禮節辦得穩妥),寧願深沉悲哀。
孔子的答覆非常智慧,他不去空談理論,而是就現實中禮儀的奢華鋪排和喪禮的儀式周全來答覆問題,「禮」貴在得宜適中,「禮」是以真誠的情感為基礎的,而不是搞些虛文浮飾的假把式。真實、真誠、真心才是「禮」的根本。
論語,禮之本
2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孔子告訴我們,禮的本質不是奢華,隆重,不是簡單清淡。其本質在於投入感情。與其注重奢華的外在形式,不如注重真摯的情感禮節。
恰當的表達感情,把握分寸,拿捏尺度。不過分,不過頭,恰當很重要。
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好多家長愛的死去活來,愛的掏心掏肺,恨得咬牙切齒,吵打任意。
我們是不是也該思考:育子之本?引導和幫助孩子頃鬥成為更好的他虧型自己。
愛恨都要恰當得體雀空磨尊重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親子之間也應該有邊界,學會尊重,學會體諒,學會預留自由自主的空間。
培根隨筆三則 論求知 論愛情 論美
關於上述問題,我找到了如下文章,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培根隨筆 培根隨筆讀後感 培根隨筆 論美 培根隨筆 論求知 培根隨筆 論愛情 培根隨筆 簡介 培根隨筆主要內容 培根隨筆的練習題 求 培根隨筆 的摘抄及賞析 培根隨筆 培根隨筆 為英國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 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 培根所著。培根隨筆 分為...
求《演化論》和《相對論》內容,相對論和演化論有聯絡嗎
求 愛因斯坦 相對論 和達爾文 演化論 10 演化論是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論。從古希臘時期直到19世紀的這段時間,曾經出現一些零星的思想,認為乙個物種可能是從其他物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地球誕生以來就是今日的樣貌。而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 達爾文的演化論為主軸,已為當代...
貫穿《論毅力》全文的表現方法是,《論毅力》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1 貫穿 論毅力 全文的表現方法是對比法。2 原文簡介 論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 著名學者 時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梁啟超在 戊戌變法 失敗後,為激勵當時從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志士仁人不要因一時的挫折而灰心喪氣 而應以堅韌的毅力去戰勝逆境 爭取成功而寫的,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3 簡析 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