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最早雛形是什麼?春聯的資料,它的起源是什麼

2025-07-09 03:50:11 字數 1354 閱讀 3087

1樓:楊老師秒懂課堂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鬱壘兩神神像,用來驅穢辟邪,到了後來,桃符不斷規範化,演變成為用於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幾經演變,就形成了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寓意:春聯是我國特有文學形式,也是槐蘆繼承傳統習俗的方式,代表著我國傳統文化種延續。春聯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傳統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傳說。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裡,有乙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乙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

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鉛李帶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擾坦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2樓:擰發條鳥糧司手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在秦漢時期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有在大亂扮門左右掛桃符的習俗,到前巧了五代,人們開始慧陪鍵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春聯。

春聯的資料,它的起源是什麼

3樓:abc生活攻略

1、春聯,又稱「春貼」、「門對」、「對聯」、「桃符」,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鋒賣舉紅」中乙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

2、一說春聯**於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3、春聯的另一**配慧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4、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銀碧,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云:

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我國最早的春聯是什麼是誰寫的

春聯作為一抄種獨特的文襲學形式,在我國有 bai著悠久的歷史。它從du五代十國時開 zhi始,明清兩dao 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 神荼 tu 和 鬱壘 的名字,...

春聯的由來,春聯的來歷是什麼?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為什麼呢?春聯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變而來的。相傳古代有一兇暴甚於鬼的人叫后羿,被桃枝打死,人們就相信在門楣上懸掛桃枝可以驅鬼 後來又盛傳山林裡住著 神荼 鬱壘 兩位神仙專門吃鬼怪,人們就把桃枝刻成這兩個神的模樣懸掛在門上,期能永久平安,這就是所謂的桃符。後來桃符漸漸簡化,...

春聯的民間傳說,春聯的來歷是什麼,春聯有什麼傳說?

春聯亦名 門對 春帖 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是怎麼來的呢?山海經 裡有這麼一則故事。傳說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捱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著各種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