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注 音】hú lún tūn zǎo
釋 義】囫圇:整個兒,完整的。吞:嚥下去。把棗整個吞嚥下去。多指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接受。
出 處】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核老伍有底人,細嚼慢含冊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
又作「鶻崙吞棗」,見宋代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答許順之書之三》:「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崙吞棗。」
用 法】偏正改或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示 例】(1)茅盾《夜讀偶記·理想和現實》:「缺乏辨別力的青年,~地讀了《紅樓夢》,的確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緒。」(2) 乙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清《論詩學門徑》 魯迅曾對他的兒侄說過∶「你讀書不能囫圇吞棗,你做事更加不能囫圇吞棗,生活在這個時代人你應該能知道這個時代的『黑暗』,你要知道你們年輕人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從現在起你就要擔當起你們年輕人的『責任』。」英 文】 swallow dates whole; to 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to read without comprehension
2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弊行和】:宋·圓悟禪師《帶喚碧巖錄》 【解釋】:囫圇:整個兒租盯。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出自】
3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囫圇吞棗的意思
4樓:
親~答陸物案如下:釋義:囫圇:
整個的。把整隻鍵大棗子不加咀嚼地一口吞下去。比喻學習時不加分析辨別,含混籠統地接受,根本沒有理解和消化。
出處: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稿悉豎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例句: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囫圇吞棗地看一遍。近義:
一知半解走馬觀花生搬硬套。
囫圇吞棗的出處是什麼?囫圇吞棗的意思是
宋 圓悟禪師 碧岩錄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 囫圇吞棗意思如下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指 吃棗的時候不嚼,整個吞下去。喻指學術不精,只了解了個大概,沒有分析和思考。在漢語言裡偏正式,可用作謂語 賓語和狀語,屬於貶義詞。囫圇吞棗故事賞析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餘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
囫圇吞棗的意思
囫圇吞棗比喻學習上籠統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多指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接受。典故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懂得許多道理。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說 這世上很少有兩...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是什麼要兩個,囫圇吞棗的反義詞是什麼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 舉一反 三 融會貫通 貫通融會 含英咀華 細嚼慢嚥 窮原竟委 尋根究底 咬文嚼字希望能幫到你!囫圇吞棗 近義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 反義 含英咀華 細嚼慢嚥 融會貫通 釋義 囫圇 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出處 朱子語類 論語十六 道理也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