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行為有哪些
1樓:網友
1、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bai;
2、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3、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4、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5、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6、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擴充套件資料: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係,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係。
對此,大致有三種觀點。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
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定社會的教育目的,承擔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務,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教師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雖然是教育活動的物件——客體,但是學生作為有一定認知與實踐能力的人,也是作為主體在活動著。針對教師作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學生也在這種活動中主動地認識著、實踐著。學生也把教師及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運用的一切教育資源作為認識與實踐的物件。
鑑於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的關係,在現代教育思想中,人們一般認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著主體的作用。
面對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教師可以運用哪些教學
2樓:啊往事知多少
1.削弱策略。
對於課堂上大聲說話的學生,教師可以採取削弱策略。這一類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引起他人注意,會覺得這樣很「好玩」,教師如果大聲制止,他們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應採取削弱策略,不做過多理睬,反而讓這類學生自覺無趣,這種行為也就會相應減少了。
2.適當干預策略。
教師遇到影響他人或個別學生在課堂下搞小動作的情況,可以運用適當干預的策略。這類學生影響範圍小,但如果不做適當提醒,會影響他們自己的學習。教師的提醒或提問,會讓他們再回歸到課堂上。
3.相互約束策略。
面對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學生的課堂,教師既要教授知識,又要儘可能地保證課堂紀律,讓每乙個學生都能聽懂課、聽好課,這不是教師一人之力能完全達到的,可以採取相互約束策略。筆者在做教師的時候,採取給班級訂規則的方式。比如,讓學生上課之前誦讀這些規則,久而久之,學生犯錯誤影響紀律的時候,自然會有其他同學指出,讓班級形成互相監督,互相提醒的風氣。
4.適度懲罰策略。
教師也可以使用適度懲罰策略應對學生影響課堂紀律的行為。適度的懲罰會對學生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懲罰要有度,以免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有效課堂教學包括哪些方面?
3樓:幡剞琀
有效課堂教學主要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與科學化。而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主要是體現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科學高效的達成。
其實質是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知識教學、思維訓練和學習體驗這三個方面。那麼,如何評價這三個方面在教學課堂中的有效體現呢?一、關注知識技能的可檢測性。
這是通過考試檢查成績來體現學習效益的。是課堂教學中的顯性標誌。
二、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性,也就是看學生在課堂合作**之中展現出來的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是有效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價值。
這些方面都能做到,也就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化。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包含哪些要素
4樓:網友
準備階段。一節課的準備階段對於學生集中注意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乙個遊戲,乙個心算測驗,或者乙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熱點問題都可以被用作熱身環節。
比如,當前的信貸危機、外幣匯率、奧運田徑運動員劉翔的成績等。學習目標。必須讓所有的學生明確清晰的學習目標並充分理解。
上課時要考慮到所有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應被給予均等的機會。舉乙個典型的設定學習目標的方式:所有學生將能掌握x;多數學生將能掌握x+y;部分學生將能掌握x+y+z。
激發潛能。為了讓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儘量發揮潛能,教師應熟悉和了解每一位學生。他們的興趣是什麼?
他們畏懼什麼?他們是哪一型別的學習者?聯絡現實。
如果你在講授「一次方程圖表」時,你可以讓學生比較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提供的不同的話費**,哪個話費**更經濟合算?提問評估。教學評估應包含對已有學習成果的評估以及對促進下一步學習的評估。
整個課堂從始至終,教師都應該評估學生是否真的在學習。這個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提問來考查學生。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什麼
5樓:網友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
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
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
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如何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和諧 民主 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今天強調 以人為本 的教育理念中,尊重學生 關心每乙個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理念,新課程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 互學,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實現教學有效的保障。在課堂上要讓學生 親其師而信其道 只有學生 親其師 學生才...
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包括哪些,課堂教學有哪幾個基本環節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包備課 上課 課外作業的布置和批改 課外輔導 教學評價 一 備課 教學以上課為中心環節,但是,要上好課,課前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即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備好課又必須做好一下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 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教學大綱 教科書和閱讀參考書.教...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哪幾個環節
什麼是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 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 教學策略 教學評價等教學 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 計畫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 學習需要分析 學習內容分析 學習者分析 學習環境分析 確定學習目標 設計教學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