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服飾是什麼?阿珠服飾簡介

2025-07-06 17:30:07 字數 2457 閱讀 3616

1樓:緱宜嘉禚章

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

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釐公尺長的穗頭垂於腦後。如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碧核或,喜歡斜背乙個「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

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梁悔伍河地區的婦女一般穿紅色或藍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用黑布裹包頭,高達約公尺,包頭頂端左側還垂掛四五個五彩小繡球,頗具特色。

每逢外出,婦女們都精心打扮一番。她們取出珍藏的各種首飾,戴上大耳環、雕刻精緻的大手鐲、銀項圈氏爛,還在胸前的四顆銀鈕釦上和腰間繫掛上一條條長長的銀鏈……走起路來銀光閃閃,風采耀眼。

阿昌族服飾特點 阿昌族服飾有什麼特點

2樓:諾遠跳

1、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顏色跟是鮮豔無比。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

2、阿昌族服飾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釐公尺長的穗頭垂於腦後。男子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乙個「筒帕」和一把阿昌刀,更顯得英俊而瀟灑。

3、婦女的服飾因地而異。戶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飾,已婚和未婚的沒有區別,均與附近傣族的很相似。臘撒、梁河兩地婦女上衣均為長袖圓擺對襟衣,下著筒裙,也配戴銀項圈、銀手鐲等飾物。

4、兩地已婚婦女包頭製作款式略有差別,梁河婦女的包頭約有33公分高,而臘撒婦女是帶圓盤黑包頭。少女的傳統服飾是淺色對襟上衣,下著深色褲子。腰繫繡花圍裙,髮辮挽於頭頂,髮辮上插花。

阿昌族服飾和阿昌族銀飾是如何加工的?

3樓:校易搜全知道

龍川縣戶撒鄉阿昌農民製作的銀飾非常有名。常被稱為「能工巧匠」,以製造鐵器、家用刀具和銀器而聞名。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有的家庭是銀匠,有的三代同慧仔困爐做銀飾。

家用銀飾品加工工藝複雜。有兩種基本型別。

板材加工程式。**製成銀條,然前念後捲成片,再根據需要分割成片,一片一片焊接成各種圖案。然後用軟金屬填充它們來雕刻圖案。最後取出墊片,完成前將零件焊接在一起。

繪圖過程。將融化的銀捲成圓棒,在不同的母線上拉出各種規格的銀線。除了做絞絲手鐲,筋刻在銀絲上,其餘都是絞絲。

如果做了銀鏈,就把拉出來的銀線剪成各種規格的小圓圈。需要規定長度時,將小圓連線到焊縫上,然後用鉗子將小圓擰成扁平狀,用冰粉清理乾淨。至此,一串亮如星辰的銀鏈完成。

最難做的是銀耳環。由於配件小,拉絲需要做40多次。拉完之後會捲起來扭曲。為了使耳環華麗,耳環底部必須焊接兩條龍燈。

銀飾品的焊接方式也很獨特。焊接時,點亮煤油燈,將零件放在板上,在板上滴上助焊劑,戚李形成需要焊接的圖案,然後將一根細金屬管放入口中,煤油燈的火焰吹在銀色的零件上。滅火時,目標要明確,力度要均勻。

當地的煉銀技術非常強大。溫度要保持在960-1000之間,火力要均勻。所以要多加碳,拉風箱要平穩。

撒鄉阿昌族農民製作的各種銀飾,做工精美,造型美觀,歷來受到少數民族的喜愛。

阿昌族服飾的服飾介紹

4樓:vic白菜

臘撒地區阿昌族的衣著民族特色最濃。姑娘愛穿藍色、黑色對襟上衣和長褲,打黑色或藍色包頭,有的像高聳的塔形,高達。

一、二尺。有的則用二寸多寬的藍布一圈圈地纏起來,包頭後面還有流蘇,長可達肩;前面用鮮花和極色絨珠、纓絡點綴;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銀首飾,像一朵盛開的菊花,上面鑲玉石、瑪腦、珊瑚之類;姑娘們還以銀元、銀鏈為胸飾,頸上戴銀項圈數個,光彩奪目。阿昌姑娘還扎腰帶,她們叫氈裙,多用自制的線和土布繡制。

這與阿昌人的勞動生活有關。據說,古時有位獵人的女兒,為了跟父親學打獵的本領,就縫了一條腰帶把腰身紮緊,勤學苦練,練得一身好武藝,姑娘們羨慕她,也學她紮起腰帶。扎時在身前留出一長一短兩條扎頭,既緊束腰肢,方便勞作,又飄如彩蝶,十分美觀。

已婚婦女多穿窄袖對襟黑色上衣,改著筒裙。裙與褲成了區分婚否的標誌。男子則可以包頭顏色來區別婚否。

一般未婚者打白包頭,已婚者打藏青色包頭。

阿昌族服飾的服飾特點

5樓:詛咒疹

世居雲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飾從現有文獻看,多與狩獵和遊牧活動及高寒山區的自然生態相適應,「衣皮服氈」,「織皮冠之」。從頭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都曾用獵物的皮做材料。明代以後,阿昌族服飾有了新的特點。

明景泰《雲南圖經志書》卷五說:雲龍州「境內多峨昌蠻,即尋傳蠻……散居山壑間。男子頂髻戴竹兜鍪,以毛熊皮飾之,上以豬牙雞毛羽為頂飾。

其衣無領袖,兵不離身。」這些明顯帶有遊獵特色的服飾,構了古代阿昌族服飾的基本特徵。

阿昌族服飾特點

6樓:來自鴛鴦溪美目盼兮的葡萄柚

阿昌族的頭飾也挺漂亮的嘛。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還錯,少數民族的特色。

景頗族服飾有什麼特點景頗族服飾的特色服飾

景頗族的服飾風格粗獷豪放。景頗族男子喜歡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園領上衣,包頭布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出門時肩上掛筒帕,腰間挎長刀,簡直就是乙個氣宇軒昂 矯勇彪悍的武士。景頗族女子多穿著黑色對襟或左衽短上衣,下著黑紅相間的統裙,用黑色布條纏腿,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

苗族服飾特點,苗族的服飾特色是什麼

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 儲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 苗族服飾博物館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 繡 挑 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

朝鮮族服飾的起源,朝鮮族衣服的來歷是什麼

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是清末陸續從朝鮮半島移居東北逐漸形成的乙個少數民族,所以,探索朝鮮族服裝的歷史淵源應從朝鮮半島的服裝入手。朝鮮半島服裝受中國唐朝服飾的影響較大,穿著朝鮮族服飾的夫妻 朝鮮人著裝整齊 乾淨,並認為這是一種道德。三國末期,貴族男子穿寬大的褲子 短上衣,腰間系腰帶 貴族中的女子則穿長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