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風影鷹
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明十三陵中的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弊賣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公尺。其平面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第一進院落,前設陵門一座。其製為單簷歇山頂的宮門式建築,面闊顯五間,簷下額枋、飛子、簷椽及單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構件;其下闢有三個紅券門。陵門之前建有月臺,左右建有隨牆式角門(已拆除並封塞)。
院內,明朝時建有神廚(居左)、神庫(居右)各五間,神廚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廚、神庫均毀於清代中期,碑亭則儲存至今。
第二進院落,前面設殿門一座,名為祾恩門。據《太常續考》等文獻記載,天壽山諸陵陵殿名為「祾恩殿」,殿門名之為「祾恩門」,始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極之恩」意,長陵稜恩門,為單簷歇山頂形制,面闊五間(通闊公尺),進深二間(通深公尺),正脊頂部距地面高公尺。
簷下斗拱為單翹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頭的後尾作斜起的桿狀,與宋清做法皆不相同。室內明間、次間各設板門一道,稍間封以牆體。其中明間板門之上安有華帶式榜額,書「祾恩門」三金字。
稜」字系後世修葺時誤寫。門下承以旱白玉欄杆圍繞的須彌座式臺基。其欄杆形制,為龍鳳雕飾的望柱,和寶瓶、三幅雲式的欄板。
臺基四角及各欄杆望柱之下,各設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龍頭)大友。臺基前後則各設有三出踏跺式臺階。其中路臺階間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淺浮雕圖案十分精美:
下面是海水江牙雲騰浪湧,海水中寶山矗立,兩匹海馬躍出水面凌波賓士;上面是兩條矯健的巨龍在雲海中公升降飛騰,追逐火珠,呈現出一派波瀾壯闊的雄偉景象。
祾恩門兩側還各有掖門一座,均作隨牆式琉璃花門,門上的斗拱、額枋,門頂的瓦飾、椽飛均為黃綠琉璃件組裝,在紅牆的映襯下租仿逗格外分明。院內,北面正中位置建有高大巍峨的祾恩殿。這座大殿在明清兩代,是用於供奉帝后神牌(牌位)和舉行上陵祭祀活動的地方。
2樓:旅人
明十三陵中頌團長陵主人是永樂皇帝朱棣!
長陵。長野野橘陵-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314路; 872路; 878路; 879路; 925路; 925路東關-南菜園; 925路南菜園-東關; 昌55路; 昌平32路; 昌平55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是誰的墓?
3樓:南山村居
<>定陵金剛牆。
明十三陵之定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大峪山東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1563年一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孝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始建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歷時6年建成,是十三陵當中規模較大的一座。1956年5月至1958年7月對明定陵進行了考古發掘,是迄今唯一一座經過發掘的明代帝王陵。
明十三陵旅遊明十三陵好玩嗎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 西 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 1409 五月始作長...
旅遊攻略明十三陵好玩嗎明十三陵怎麼樣
可以看一看,畢竟裡頭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既然想去何不去瞧瞧 旅遊攻略 明十三陵好玩嗎 明十三陵怎麼樣 北京郊區的乙個景點,景區好像很大,除掉10個野陵,但真正對外開放的並不是很多。開放的三個陵據說值得看的就是定陵 主要是有地宮 風景確實是不錯,環境也很好,遊客挺多,讓原本應該安...
明十三陵是怎麼來的,明十三陵是什麼樣的?
明成祖永樂七年 1409 開始建陵昌平。歷經230餘年,先後建立了十三座皇帝陵墓。陵園建築規回模巨集偉,答一陵各居一山之下,中有神路勾通各陵,形成乙個整體。明代永樂到崇禎,共十四個皇帝,其中景泰帝朱祁鈺葬在京西金山,其餘十三個皇帝都在永樂的周圍安葬。所以統稱為明十三陵。這一大片陵區也因封山而名為天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