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秋水》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1)。莊子曰滲搏:
儵魚出遊從容(2),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舉戚非魚,安(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3)。
子曰『汝安(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 莊周和惠施在濠水岸邊散步。
莊子隨口說道:「河裡那些魚兒遊動得從容自在,它們真是快樂啊!」一旁惠施問道:
你不是魚,怎麼會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瞭解魚的快樂?
惠施又問道:「我不是你,自然不瞭解你;但你也不是魚,一定也是不能瞭解魚的快樂的!」莊子安閒的道:
我請求回到談話的開頭,剛才你問我說:『你是在**知道魚是快樂的?』,這說明你是在已經知道我瞭解魚的快樂的情況下才問我的。
那麼我來正喊陵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岸邊知道魚是快樂的。」
莊子故事兩則答案
2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故事兩則》課後習題答案1.莊子講鵷鶵的故事用意是什麼?
答:鵪鴇的故事裡,鵯鴇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
莊子將自己比作鵪鴇,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餘味不盡的效果。
2.莊子堅持認為「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答:莊子的一些思想對我們理解他所說的「魚之樂」不無啟發。
莊子追求「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認為魚「樂」,其實也就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遊,這是符合莊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斷定魚兒「樂」是理所當然的事了。本篇表現了莊子無意於功名利祿,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清高的品質。
二、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1.相,宰相,這裡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國,國都,京城。
3.止,停止,這裡是棲息的意思。4.安,疑問代詞,怎麼。5.止:棲息。6.安:疑問代詞,怎麼。
莊子知魚樂的故事
3樓:愛創文化
莊子在濠水橋上與著名的哲學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見魚兒在水逗毀中悠然自得地遊戲,便對身邊的惠施說:「這是魚兒賀指罩的樂趣啊!」
惠施不以為然地反問莊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莊子反唇相譏:「那禪鬧麼,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瞭解魚的樂趣呢?」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惠施辯解道:「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感覺。你本來就不是魚,你肯定也不會知道魚的感覺。」
莊子到底是做學問的人,十分善於總結問題的癥結。他認為兩人爭論的焦點是,你問我怎麼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是你承認我瞭解魚的樂趣以後才會提出的問題。於是他告訴惠施:
那是因為我在橋上的心情很高興,所以我就認為魚兒在水中也是很快樂的。」
這篇寓言是中國古代一場著名的辯論,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
惠施的觀點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莊子的觀點則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莊子》中的神話故事是什麼?怎麼翻譯
1 佝僂承蜩tiao 原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 子巧乎!有道邪?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 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
貓和魚的故事你知道怎麼想嗎,貓和魚的故事
可以逆轉思維 某一天,xx家養了乙隻貓,xx讓貓和以前養的金魚做朋友。貓就和魚聊了起來,到第二天。第二天,貓拿了魚食為了小魚,小魚表示很高興,但是還是有戒備心理,貓很純潔,什麼也沒在意,短短寫上幾句對話,貓走開了。第三天。第三天,魚缸裂開了縫,水開始漏了,主人不在家,貓發現了。然後急中生智 編上一段...
金龍魚跟銀龍魚打架怎麼辦
養龍有這麼一說,養單不養雙,如果不想放棄一條,那麼,就再請一條大小一致的銀龍回來,這樣,就分散了金龍的攻擊目標了,你的銀龍也可保命了。勸架啊,多和金龍魚聊聊天,談人生,談理想什麼的。那你只好再買個魚缸分開養了 金龍和銀龍都是兇猛的食肉魚,除非在繁殖交配期間能在一起混養,否則就是同種魚也互相殘殺 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