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勺之戰是指哪兩國間的一場戰役?

2025-07-06 07:55:21 字數 2699 閱讀 6036

1樓:娛樂我知曉喲

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西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齊襄公於周莊王十一廳顫年(西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孫無知暗殺,月餘後 (前685年春季)公孫無知亦被國人所殺。公子糾及公子小白各自從魯國及莒國返國。小白先至即位,是為齊桓公。

魯莊公為護送公子糾回國,與齊軍戰於干時而大衡芹敗,僅以身免。齊國隨後計劃再進攻魯國。

戰役背景編。

自西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起,中國歷史進入了諸侯兼併、大國爭霸的春秋時代。齊國和魯國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扮攔敗要諸侯國,又互相毗鄰,在當時的動盪局面下,不免發生各種矛盾,而矛盾衝突的激化,又勢必造成兩國間兵戎相見的結果,長勺之戰正是這一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春秋時期的魯國據有今山東西南部地區,都城曲阜(今山東曲阜),歷經魯公伯禽、考公酋、煬公熙、幽公宰、魏公晞、厲公擢、獻公具、真公濞,一直都是周室強藩,震懾並管理東方,充分發揮了宗邦的作用。

此時的魯國「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其國力之強,使得國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從」。但是疆域和國力較之齊國,均處於相對的劣勢。

2樓:匿名使用者

長勺之戰是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

長勺之戰是哪兩國間的戰爭?

3樓:**的盡頭

長勺之戰,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

此次戰役發生於禪坦西元前684年的長勺。是繼干時之戰後齊改消、魯又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核襲知後齊魯息兵言和。

此次戰役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暗殺,月餘後公孫無知亦被國人所殺。公子糾及公子小白各自從魯國及莒國返國。小白先至即位,是為齊桓公。

魯莊公為護送公子糾回國,與齊軍戰於干時而大敗,僅以身免。齊國隨後計劃再進攻魯國。

此次戰役最有名的事就是曹劌論戰,提出了著名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長勺之戰是什麼戰爭?

4樓:切公尺雪芙

長勺之戰發生於春秋時期的西元前683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交戰於長勺(今山東萊蕪苗山鎮,一說曲阜北),最後以魯國大敗齊國而告終。

春秋初期,剛即位不久的齊桓公,不相國管仲「內修政治、外結於國、待機而動」的意見,於周莊王十四年(西元前683)春,發兵攻魯,想一舉打敗魯國。

當時魯國明顯比齊國弱,但魯莊公注意整修內政,取信於民,又善於納諫,所以國雖弱,但發展形勢不錯。得知齊國來攻,魯莊公決心迎戰。

根據中學課文《左傳·曹劌論戰》所述,頗具謀略的魯國士人曹劌求見魯莊公,對魯莊公陳述了自己的看法,並自告奮勇請隨莊公出戰。

魯莊公根據齊強魯弱的形勢,率領三萬大軍在長勺迎擊齊軍。兩軍擺開陣勢,穗頌拿魯莊公本想先發制人,但被曹劌勸止了。

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以為示弱,便發起數次衝擊,均無功而猜搭返,還枉自折損了不少士兵。齊軍越來越疲憊, 士氣低落。而魯軍雖受幾次衝擊,卻依然陣勢穩固,士氣高昂。

曹劌見戰場形勢已明顯逆轉,就建議莊公實施反擊。

魯軍集中優勢兵力,將士一鼓作氣,潮水般衝向齊軍,齊軍大櫻叢亂,互相踩踏,死傷無數,魯莊公還一箭射死齊桓公的兒子雍,齊軍潰敗。

魯莊公想要趁勝追擊,曹劌擔心齊軍佯敗誘敵深入,當即落車察看齊軍車轍痕跡,發現車轍雜亂,又登車遠看齊軍旌旗,發現對方旌旗歪倒,判斷齊軍真的是敗了,於是建議魯莊公乘勝追擊。魯軍勢不可擋,一舉將齊軍逐出魯境。

這一戰役因採取後發制人、彼竭我盈,敵疲我打的戰略,以一當。

十、以少勝多而著稱於古代戰爭史,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歷來為兵家所稱道,也被後世所效仿。

5樓:小小石頭子

長勺之戰發生於周莊王十三年,齊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年(西元前684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交戰於長勺,最後以齊國的失敗、魯國的勝利而告終。西元前684年,齊桓春培公派兵攻魯。

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相遇。魯軍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

魯軍一鼓作氣,打敗齊軍。後乘勝追擊,直逼齊國國都,獲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

戰爭概述。中國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齊桓公,不聽主政大夫管仲內修政治、外結與國、待機而動的意見,於周莊王十三年(西元前684)春發兵攻魯,企圖一舉征服魯國。魯莊公注意整修內政,取信於民,決心抵抗。

深具謀略的魯國士人曹劌自告奮勇,請隨莊公出戰。魯軍根據齊強魯弱的形勢,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一說曲阜北)迎擊齊軍。兩軍列陣畢,魯莊公欲先發制人,被曹劌勸止。

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起衝擊,均未奏效。齊軍疲憊,士氣沮喪。魯軍陣勢扒冊唯穩固,鬥志高昂。

曹劌見戰場形勢已呈現「彼竭我盈」的有利變化,建議莊姿兄公實施反擊。魯軍將士一鼓作氣,擊潰齊軍。莊公急於追擊,曹劌恐齊軍佯敗設伏,即落車察看齊軍車轍痕跡,又登車眺望齊軍旌旗,發現轍亂旗靡,判明齊軍確敗,方建議乘勝追擊,終將齊軍逐出魯境。

此戰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中,以後發制人、敵疲再打的防禦原則取勝而著稱。

「長勺之戰」是先秦時期哪兩個諸侯國之間爆發的戰爭?()

6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長勺之配悔猜戰」是先秦時期哪兩個諸侯國之間爆發培型的戰爭?()a.齊國和楚國。

b.晉國和楚國。

c.齊前肢國和魯國。

d.晉國和魯國。

正確答案:c

長勺之戰過程左右,長勺之戰過程 30字左右

長勺 shu 之戰發生於周莊王十三年,齊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年 西元前684年 齊魯兩個諸侯國交戰於長勺,最後以齊國的失敗 魯國的勝利而告終。什麼叫歷史?歷史有三層含義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 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

「成也太后,敗也太后」是指哪朝?哪兩個太后?

是指清朝。分別是孝莊皇太后與慈禧太后。孝莊皇太后是為清朝康乾盛世奠基的一位極為強勢 英明的太后 而慈禧太后則是將清 推向覆滅的乙個推動者,他濫用職權,發動一些沒有勝算的戰爭,導致甲午戰爭戰敗,八國聯軍侵華,最後爆發辛亥革命,大清朝也就滅亡啦!慈禧,還有乙個不知道 呵呵。可以改變歷史卻沒有成功的太后有...

李杜是哪兩位詩人,小李杜指哪兩位詩人?求基本資料?

小李杜抄 杜牧和李商隱。杜牧,字牧之,今陝西西安人。杜牧的詩 賦 古文都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大,與李商隱齊名,世稱 小李杜 其詩 風格俊爽清麗,獨樹一幟。尤其長於七言律詩和絕句。李商隱 813 858 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 今河南省沁陽縣 人,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在詞採華豔這一點上,與溫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