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仁 義 禮 智 信的具體含義有哪些?出自哪家學派?

2025-07-05 00:50:20 字數 2295 閱讀 5762

1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拍州」,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何謂仁? 仁者,仁義也。指在與另乙個畢亂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何謂義?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何謂禮?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手賀檔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何謂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何謂信?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仁是仁愛之心;義是處事得宜和合理;禮是人際關係的正常規範如禮儀、禮制、禮法;智(古書或作「知」)是明辨是非;信是言無反覆、誠實不欺。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對他人遭遇的不幸生起惻隱之心即是仁心。羞惡之心是對自己做出不合宜不合理的事感到羞愧,對別人犯此則厭惡。辭讓是指不接受違反禮制的好處。

是非之心則需要智慧來支撐。

2樓:匿名使用者

是古代禮儀所提出的三綱五常中的五常:仁義禮智信。

為什麼古人那麼重視「仁、義、禮、智、信」?

3樓:東東的小店

重視並崇尚精神生活,是古代思想家們的主流觀點。

中團旅逗國傳統文化認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崇尚「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追求。中國古人在義利觀上主張見利思義、以義制利、先義後利,在理欲觀上主張導欲、節慾,強呼叫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對慾望進行引導和控制。

重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崇尚精神的優秀傳統,首先表現在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互關係的獨到理解上。古聖先賢認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在於人有道德,有精神追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並崇尚精神生活,是古代思想家們的主流觀點。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塌賣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公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在歷史典籍里加以明確、歷代歷朝基本形成共識的內容主要是「仁、義、禮、智、信」五個要素。當然,在傳統道德方面還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延伸及發展。

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提出並歸納的五個最重要的道德要求,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鎮蠢了「禮、義、廉、恥」四個道德要素。把「仁、義、禮、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闡述和規範的,是漢代的董仲舒。

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到魏晉之後,官方、民間出現了道德認識的不同觀點、不同主張,對「仁、義、禮、智、信」也進行了多種闡述,進行了新的創造和新的規範。

仁義禮智信的具體含義

4樓:文史一家人

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2、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

3、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4、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5、信:信者,信字從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義可解為「學說」、「思想」。信與知對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襲帶知宜者從他人言而信,進而守禮以近仁。

儒家道講的是仁、義、禮、智、信。()

5樓:白日夢想家

儒家道講的是仁、義、禮、智譽棗、信。()檔銷。

a.正確。b.錯誤。

正確慶蠢拆答案:a

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是什麼意思,仁義禮智信 天地君親師是什麼意思

仁義禮智信 稱之為 五常 三綱 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 指仁 義 禮 智 信。這是立身之本。現在有必要學習發揚廣大。天地君親師,為中國儒教道教祭祀的物件,多設一天地君親師牌位或條幅供奉於中堂。為古代祭天地 祭祖 祭聖賢等民間祭祀的綜合,也是傳統敬天法祖 孝親順長 忠君愛國 尊師重教的價...

仁義禮智信具體解釋是什麼?要詳細

孟子提出 仁 義 禮 智 董仲舒擴充為 仁 義 禮 智 信 後稱 五常 這 五常 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不僅是最基本的 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 仁至義盡 義...

仁義禮智信華珍濱玉莉是對聯嗎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 對 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 聯 起來 平仄相對 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 仄聲 貼在右邊 上手 下聯末字 平聲 貼在左邊 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