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詞劉禹錫的賞析是什麼?
1樓:野有蔓草
1、賞析:「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
那凌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乙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
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裡,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麼悲涼的氣息,我們隨著詩人的「詩情」,藉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2、原詩:秋詞。
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3、譯文: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乙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唐 劉禹錫 《秋詞》的意思
2樓:網友
劉禹錫《秋詞》賞析。
原作】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註釋】自古逢秋悲寂寥:暗指宋玉的悲秋名句「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liáo),寂寞空虛。這句話詩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人們一寫到秋天,總是感嘆它的荒涼寂寞。
春朝(zhāo):春天。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那凌空高飛的白鶴,把我的詩情帶上了靑天。排雲上,即直衝雲霄。排,衝擊。碧霄,青天。
古詩今譯】自古以來,人們一寫到秋天,總是感嘆它的悲涼寂寞,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秋高氣爽,白鶴凌空直衝雲霄,彷彿把我的詩興也帶到藍天上去了。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在郎州時寫的,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後,依舊傲然向前,不願消沉,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遠品格。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就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對秋天的感情情結——寂寞、蕭索、悲涼。「自古」和「逢」,極言人類悲秋這一傳統看法的時代之久遠以及人們不可改變的思維模式。
我言秋日勝春朝」,這一句直接表明我對秋日的態度——秋天勝過春天。「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秋日勝春朝」,直接抒發感受,熱情讚美秋天。
其實原也如此,秋天是多彩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天也是空氣清爽、豔陽高照的季節,人們悲秋本也就帶有個人脆弱、頹廢的不健康的思想因素。春天固然好,可是秋天也未必就一定要觸發人們心中的悲涼,詩人在這裡就帶著昂揚向上的心態對待秋天的。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憫秋天的思想意識情節的乙個有力的挑戰。
晴空一鶴排雲上」,「排」,這裡是「衝擊」的意思,它寫出了一種精神,一種不可阻擋的向上的力量。詩人選擇這一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這一壯美的場景畫面,應該是有他的特別用意的。
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句是由上句引發而來的,是內心感受的直接抒發,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詩情也被激發了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衝到雲霄去了。在字裡行間作者那不甘消沉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昂揚奮發的鬥志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這首詩的可貴之處在於詩人對「秋」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一反歷來文人墨客的悲秋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謳歌了秋日風光的美好和令人想往,唱出了一首奮發向上的勵志之歌。
秋詞劉禹錫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思想感情
作者開篇就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比春日更勝一籌,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並借黃鶴直衝雲霄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釋義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求劉禹錫秋詞的意思,秋詞劉禹錫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秋詞二首 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來,每逢秋季人們多哀嘆自己孤獨寂寞,我言秋日勝春朝。我卻說秋天比春天要好.晴空一鶴排雲上,你看,一隻仙鶴拍打著雲朵直上萬里晴空,便引詩情到碧霄。把我的賦詩情趣也帶到了碧藍的九霄.山明水淨夜來霜,山和水都是那樣的明淨,草上還殘留著白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幾棵楓...
劉禹錫的秋詞中蘊含了什么道理,劉禹錫的秋詞中蘊含了什麼道理
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 欣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