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公佈

2025-06-17 15:30:10 字數 3877 閱讀 2396

1樓:聊看民生百態

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為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區、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區、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鄭遊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區、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陝西)。

1、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

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江橡纖西省贛州市,保護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客家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

2、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

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保護範圍為河池市全境,以紅水河流域為中心,對集中分佈、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銅鼓習俗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的文化生態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

3、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

4、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區。

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涵蓋果洛州瑪沁、甘德、達日、班瑪、久治、瑪多6個縣,地理範圍與果洛州行政區一致。

5、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區域內,2023年7月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基本內涵如下:

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在乙個特定的區域中,通過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修復乙個非物質文化梁叢仿遺產和與之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歷史文化街區和村鎮等)互相依存,與人們的生活生產緊密相關,並與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口頭傳統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劃定文化生態保護區,將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原狀地儲存在其所屬的區域及環境中,使之成為「活文化」,是保護文化生態的一種有效方式。為此,國家提出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2樓:網友

***1月31日電 據「文旅之聲」微信***訊息,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釋出《關於公佈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的公告》指出,經材料稽核、實地暗訪、專家評審和唯兄並社會公示等程式,現將通過驗收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公佈為國家級文指跡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如下:塵檔。

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

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

陝北文化生態保護區(陝西省榆林市)

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山西省晉中市)

每幾年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什麼?

3樓:小新科普生活

每兩年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區開展一次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佈。

辦法》規定申報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生態區域性整體保護工作基礎,應當在本省(區、市)內已實行文化生態區域性整體保護兩年以上,成效明顯。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應堅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保護孕育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實現「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目標。

建設原則

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區域性整體保護,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後一年內,所在地區人民**應當在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的基礎上,細化形成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經省級人民**文化主管部門稽核,報省級人民**審議通過後釋出實施,並報文化和旅遊部備案。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文化和旅遊部出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每幾年

4樓:律說律答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每五年進行一次建設成效評估。根據我國《國家辯純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規定,文化和旅遊部不定期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每五年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開展一次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佈。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費,應當納入省市級當地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並作為重要評估指標。

法律依據。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第三十四條 文化和旅遊部不定期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每五年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開展一次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佈。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第三激困十三條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機構應當依據總體規劃,每年對總體規攜鉛咐劃實施情況和建設工作成效開展自評,將年度重點工作清單和自評報告廣泛徵求區域內民眾的意見,並報送文化和旅遊部備案。

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每幾年?

5樓:郭倩

法律分析:每兩年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區開展一次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佈。 法律依據: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 第七條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申報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一)傳統文化歷史積澱豐厚,具有鮮明地域或民族特色,文化生態保持良好;(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是當地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有序,傳承實踐富有活力、氛圍濃厚,當地民眾廣泛參與,認同感強;(四)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切相關的實物、場所儲存利用良好,其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良性的發展空間;(五)所在地人民**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集中、自然生態環境基本良好、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為完整的鄉鎮、村落、街區等重點區域以及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所依存的重要場所開列清單,並已經制定實施保護辦法和措施;(六)有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機構和工作人員;(七)在省(區、市)內已實行文化生態區域性整體保護兩年以上,成效明顯。第十四條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後一年內,所在地區人民**應當在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的基礎上,細化形成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經省級人民**文化主管部門稽核,報省級人民**審議通過後釋出實施,並報文化和旅遊部備案。

第十六條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實施三年後,由省級人民祥褲纖**文化主管部門向文化和旅遊部提出驗收申請;文化和旅謹仿遊部根據申請組織開展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驗收。驗純汪收合格的,正式公佈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並授牌。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每幾年評估

6樓:方維維

法律分析: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每五年評估一次。

法律依據:《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 第三十四條 文化和旅遊雹帆部不定期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每源笑雹五年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公升段開展一次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佈。

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每幾年

7樓:丁嫣

法律分析:文化和旅遊部不定期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每五年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開展一次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段蠢毀公佈。

法律依據:《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第檔廳三十四條 文化和旅遊部不定期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每五年對國家握備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開展一次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佈。

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每幾年

8樓:範洪傑

1、文化和旅遊部不定期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每五年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開展一次衫搭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佈。

2、《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第三十四條 文化和旅遊部不定期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每五年對或族拿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開展一次穗春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佈。

生態文化的教化價值,怎樣理解 文化生態 的意義

這麼說吧,以前養殖那就叫養殖,賣不上價,最多也就市場價,現在生態養殖,放養,廣告包裝一下,野生,放養,那 立馬蹭蹭的翻了幾倍。嗯,這就是我的理解。什麼叫生態文化?生態文化的基本概念 生態文化是新的文化,要適應新的世界潮流,廣泛宣傳,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識和關注,通過傳統文化和生態文化的對比,提高人...

國家如何保護傳統文化,如何保護傳統文化與傳承

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 1 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2 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3 繼承 借鑑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傳承 1 有一定的文化積累。2 明確方向。即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與以人為本 以民為本...

怎樣保護生態環境,如何保護生態環境?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答案正在飛速整理中,請您稍等兩分鐘 您好,保護生態環境應該 1 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汙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 三廢 廢水 廢氣 廢渣 粉塵 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 振動 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 液體 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