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閏年(leap year),在公曆(格里曆)或夏曆中有閏日的年仔散鬥份,以及在中國舊曆農曆中有閏月的年份。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天)即一迴歸年(tropical year)。公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迴歸年短約 日,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於第四年加於2月,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
現行公曆中每400年有97個閏年。夏曆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個朔望月短日,為使每月初一與月朔相合,規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這一年的歷年有355日,即為閏年。中國舊曆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平年比一迴歸年少約11天。
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執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乙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在加有閏月的那一年有13個月,歷年長度為384或385日,這一年也稱為閏年。
按照每四年乙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天,這樣經過四百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掘塌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所以規定,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的才是閏年,不念磨是400的倍數的就是平年。
五年級四班 鄭xx
【數學】關於年份的計數問題(不簡單)
2樓:星辰翼年
1,要算上兩個年份。2:應該不受影響。
3樓:網友
用後面的年份-前面的年份就得到結果了。
數學發展史時間軸
4樓:新蘭永恆
一般分為:1.數學的萌芽時期;2.常量數學時期;3.變數數學時期;4.現代數學時期。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為古中國六藝之一,亦被古希臘學者視為哲學之起點。數學最早用於人們計數、天文、度量甚至是**的需要。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結構、空間以及時間的研究;對結構的研究是從數字開始的。
數學發展史的分期,一般來說,可以按照數學本身由低階到高階分階段進行,也就是分成四個本質不同的發展時期,每一新時期的開始都以卓越的科學成就作標誌,這些成就確定了數學向本質上嶄新的狀態過渡。
數學的來歷 50字
5樓:demon陌
數學」一詞是來自希臘語,字面意思有學習、科學之意。它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公尺亞及古印度就已經出現。
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公尺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字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乙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乙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6樓:匿名使用者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生產活動,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亦被古希臘學者視為哲學之起點。其演進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續發展,或是題材的延展。第乙個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數字,其對兩個蘋果及兩個橘子之間有某樣相同事物的認知是人類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如何去數實際物質的數量,人類亦瞭解瞭如何去數抽象物質的數量,如年份。算術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7樓:網友
數學是一種古希臘語,它是來自古埃及法老的語言,傳說神龍是古埃及裡的維爾曼里納夫人的寵物,她爸是數學家高斯。
8樓:網友
數學小故事:數學的起源:數學是一門最古老的學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萬多年以前。
但是,西元1000年以前的資料留存下來的極少。迄今所知,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倫發現了比較系統的數學文獻。
遠在1 萬5千年前人類就已經能相當逼真地描繪出人和動物的形象。這是萌發圖形意識的最早證據。後來就逐漸開始了對圓形和直線形的追求,因而成為數學圖形的最早的原型。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又逐漸產生了計數意識和計數系統,人類摸索過多種記數方法,有開始的結繩記數,用石塊記數,語言點數進一步用符號,逐步發展到今天我們所用的數字。圖形意識和計數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又產生了度量意識。
這一系列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完整的數學這一門學科,它包括算術、幾何、代數、三角、微積分、統計和概率(其實它一開始是人們為了鑽研賭博而來的呢)……等等各個分支,而且還在不斷發展下去。
看這就是數學的起源,你們知道嗎?
雖然字數有點多 但是還是很不錯的!!!
希望您會喜歡哦!!!
9樓:網友
數學最初是從結繩記事開始的。大約在三百萬年前,人類還處於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以採集野果、圍獵野獸為生。這種活動常常是集體進行的,所得的「產品」也平均分配。
10樓:網友
「數學」一詞是來自希臘語,字面意思有學習、科學之意。它又稱算術,後來改為數學。在中國古代算術中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11樓:網友
數學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數學與其他科學分支一樣,是在一定的社會。
條件下,通過人類的社會實踐和生產活動發展起來的一種智力積累.其主要內容反映了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和結構.這可以從數學的起源得到印證.
古代非洲的尼羅河、西亞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南亞的印度河和恆河以及東亞的黃河和長江,是數學的發源地.這些地區的先民由於從事農業生產的需要,從控制洪水和灌溉,測量田地的面積、計算倉庫的容積、推算適合農業生產的歷法以及相關的財富計算、產品交換等等長期實踐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逐漸形成了相應的技術知識和有關的數學知識.
實在不能再刪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數學是從很早開始的》它從數字。
13樓:匿名使用者
額外服務商weyf7五 uhgwey8h唯一8文化圖畫如故iehjrgi【我好人和各位。
14樓:什麼名字啊了沒
≈劣質疑我的天去買的好了一直在成都你的好了一直用是不要來調我在這樣我在這。
15樓:十月人心
只要你死了,我就可以打你。
16樓:網友
我愛你,擁有一塊,你們沒有車牌,愛的感覺,你是店長,或者說,老闆,我愛你,我愛你一人之悲,愛的感覺,你是我夢想的終點站,和這個世界的所有傷,還有所有的。
17樓:網友
1普路通阿露露克蘇魯他就來了祥雲路蝸居我就來哦哭了。
求教,關於數學中間隔年份的問題。
18樓:網友
年平均增長率一定是除以7啊。
這類問題就要從少往多推。
2001~2002年,增長率是除以1就可以了(如果除以2就不對了,2001年到2002年中間只能增長1次)
2001~2003年,就是2了。
2001~2004 年就是3
以此類推2001~2008年就是7年。
19樓:網友
年平均增長額是個數值,是總的"額" 除以年數得出,平均增長率是比率、比值,是後者比前者減1得出,不夠減則為負增長,間隔是指兩者相隔,「差距」、「距離」所以例子中應是7年而不是8年,有的資料沒有標準導致lz誤解。
20樓:柴1公尺2油3鹽
年平均增長額是個數值,平均增長率則是比率、比值,是後者比前者減1得出,不夠減則為負增長。
21樓:支秋英淡秋
發車每隔7分鐘,即6點發第一輛,6:07第二輛,6:14第三輛。是指在這個點數上發車,不需要加1。
間隔天數問題,比如你星期一去一次,間隔了兩天去,實際去的時間是星期四(星期一和星期四中間間隔2天),第二次實際是第一次去了後的第三天去的。那麼2+1=3天。
數學的由來是?
22樓:咪浠w眯兮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公尺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字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
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乙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乙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絡到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用計算證明幾何學的定理;同時也可以用圖形來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數方程,而其後更發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積分。
數學的演進大約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續發展,或是題材的延展.而東西方文化也採用了不同的角度,歐洲文明發展出來幾何學,而中國則發展出算術。第乙個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數字(中國的算籌),其對兩個蘋果及兩個橘子之間有某樣相同事物的認知是人類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認知到如何去數實際物件的數量,史前的人類亦瞭解如何去數抽象概念的數量,如時間—日、季節和年。算術(加減乘除)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更進一步則需要寫作或其他可記錄數字的系統,如符木或於印加人使用的奇普,歷史上曾有過許多各異的記數系統。
古時,數學內的主要原理是為了研究天文,土地糧食作物的合理分配,稅務和**等相關的計算。數學也就是為了瞭解數字間的關係,為了測量土地,以及為了**天文事件而形成的,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數量、結構、空間及時間方面的研究。
23樓:alphag的春天
數學」一詞是來自希臘語,字面意思有學習、科學之意。它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回其基本答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公尺亞及古印度就已經出現。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向左轉|向右轉。
24樓:網友
第一bai時期。
數學形成du時期,這是。
人類建立zhi最基本的數dao學概念的時期。人類從專數數開始逐漸。
屬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簡單的計演算法,並認識了最基本最簡單的幾何形式,算術與幾何還沒有分開。
幾何第二時期。
初等數學,即常量數學時期。這個時期的基本的、最簡單的成果構成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這個時期從西元前5世紀開始,也許更早一些,直到17世紀,大約持續了兩千年。
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算數、幾何、代數。
第三時期。變數數學時期。變數數學產生於17世紀,歷了兩個決定性的重大步驟:第一步是解析幾何的產生;第二步是微積分(calculus),即高等數學中研究函式的微分。
它是數學的乙個基礎學科。內容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方程及其應用。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
它使得函式、速度、加速度和曲線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討論。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為定義和計算面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第四時期。現代數學。現代數學時期,大致從19世紀初開始。數學發展的現代階段的開端,以其所有的基礎---代數、幾何、分析中的深刻變化為特徵。
關於數學的一些疑問求指教,關於數學的一些疑問求指教
作為過來人,談談個人經歷吧。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內容上的必然聯絡倒是沒有,但這並不意味著初中數學對高中就沒用了。高中的很多內容是初中數學的加深,比如二次函式,三角函式等,會衍生出不少內容。初中階段更多的是為高中培養數學基本功,如基本概念,計算能力,解題速度,初步的證明,思考問題的方法等,如樓上諸位說的...
有沒有關於數學的書籍,推薦一些關於數學的書籍?
數學史通論 翻譯版 海外優秀數學類教材系列叢書 數學史通論 翻譯版 共分四大部分 6世紀前的數學 中世紀的數學 500 1000 早期近代數學 1400 1700 近代數學 1700 2000 數學史通論 主要特色如下 1 靈活的編排 儘管 數學史通論 主要是按年代順序編排的,但每一時期則是圍繞某一...
增加數學知識,關於一些數學知識。
哈哈,既然你的數學基礎不錯並且對數學超有興趣,我認為你應該做一些比較難的題目去提高自己,可以在附近書店買一些奧數的題目,最好帶有講解,自己寫出後,與講解對對,看誰的方法簡單,我認為提高數學知識的最好途徑就是兩個 看書 做題,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自己腦海中的題庫,舉一反三,見到類似的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