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伊彩緣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作為同盟國,參加了戰爭。美國陸軍要求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電工系和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每天共同提供六張火力表。每張表都要計算出幾百條彈道,這項工作既繁重又緊迫。
用臺式計算器計算一道飛行時間為60秒的彈道,最快也得20個小時,若用大型微積分分析儀計算也要15分鐘。阿伯丁實驗室當時聘用了200多名計算能手,即使這樣,一張火力表也往往要算兩三個月,根本無法滿足作戰要知棗求。 為了擺脫這種被動局面,迅速研究出一種能提高計算能粗雀力、速度的方法和工具是當務之急。
當時領導這項研製工作的總工程師是年僅23歲的埃克特,他與多位科學家合作,經過兩年多努力,終於在 1945年底,製造成功搭凳拆了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命名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簡稱 eniac。 這臺神奇的電子計算機猶如乙個龐然大物,裡面裝有18 000個電子管,佔地面積170平方公尺,重30噸。每秒鐘可做5 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運算,它比過去用臺式計算器來計算彈道,要快2 000多倍。
從此,人類在計算領域中進入了乙個完全嶄新的時代。
電腦的製造者是誰?
2樓:匿名使用者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複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位,在計算上非常麻煩。
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臺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西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佔滿乙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
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乙個被電,電了腦袋的傢伙 答案補充 馮 諾依曼。
紙杯的製造者是誰?杯子是誰發明的
紙杯歷史的成長曆程經歷了四個階段 圓錐形 折褶紙杯 最初問世的紙杯是圓錐形的,由手工製造而成,用膠來粘合,較容易分離,必須儘快地使用。後來出現的摺疊紙杯,在側壁加了折褶,以增加側壁的強度和紙杯的耐用性,但要在這些摺疊表面印上圖案就較為困難,而且效果不甚理想。塗蠟紙杯 年,第乙隻塗蠟兩片紙杯問世,其平...
金字塔的製造者究竟是誰
人總是要死的,但是,為什麼要花費這樣多的勞力,消耗這樣多的錢財,為自己建造乙個屍體貯存所呢?除了國王們的奢侈外,有沒有其它的原因呢?有,科學家們研究表明,金字塔的形狀,使它貯存著一種奇異的 能 能使屍體迅速脫水,加速 木乃伊化 等待有朝一日的復活。假如把一枚鏽跡斑斑的金屬幣放進金字塔,不久,就會變得...
江南製造總局是誰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最大的軍事工業。建立者是( ) A 李鴻章 B 左宗棠 C 張之
江南製造總局是李鴻章創辦的。1 江南製造總局成立於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實際負責,是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2 1865年,李鴻章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鑑於原設三局裝置不全,在曾國藩支援下,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與韓殿甲 丁日昌的兩局合併,擴建為江南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