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環球網校
謝謝題主信消缺任!我是東北吉林人,孩提時代講東北話。吉林人講的東北話,語音與普通話沒有差異,只是有些方言、土語夾雜其間。
比如:好多動詞都用乙個「整」來代替。喝酒說「整乙個」就是乾一杯的意思。
講話時說「整幾句、整一段…」,就是講幾句或來一段。一件事情幹不幹雀橋纖,就說「整不整?」意思是還幹不幹。
也是「整啊!咋不整呢!」就是幹啊,為什麼不幹呢!
後來上學了,經常要朗讀課文、報紙…。就開始有意識地向普通話靠攏,注意摒棄土語。因此為老師青睞,朗誦、發言的機會越發多了起來。久而久之,就學成了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工作以後,有很長時間,要經常出差,我走過中國近二十個省(含直轄市)。就是在家也要和天南地北的朋友打交道,一口普通話給了我莫大的幫助,讓我工作得非常順利。深深地體會頃仿到統一的語,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和效益。
現在的東北話,更加接近普通話,以前常說的方言土語,大部分被人們遺忘。今天的年青人,都不知道那些曾經使用過的語言了,說出來他們也聽不懂。可以這樣講:七十年前的東北話,已經消失了。
而我,不管張口講話,還是靜坐思索,就只使用普通話一種語言。
2樓:紅日卯卯卯
我平時都是用白話思考說話讀漢字。
用普通話怎麼說家鄉話?
3樓:樺南小夥
用普通話表達方言一般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只有對方言的含義十分清楚,且漢語水平和拿燃普通話的水平十分高的人,才能夠表達出來。
一般人不用心去理解方言的含義,且自身的漢語水平和普通話水平不高,又不用心去尋找普通話中對應的詞語,那麼,往往就不能夠將方言用普通話表達出來——這裡用乙個大家常用,但是現在人們都訛傳的方言做個生動的說明——現在大多數人把吹牛皮說出了吹牛逼,且因為不理解這個方言的含義,而以為「吹牛逼」這個詞**,所以,有的人在書寫這個詞時用吹牛x或bi等符號或拼音來替代,其實殊不知這「吹牛逼」是吹牛皮的上海方言的讀音!即上海人用方言說吹牛皮就被髮音成為「皮伏吹牛逼」,而一般人吹牛能夠理解或能夠聽懂,但是不知「皮」在上海話中的讀音是「bi」,比如上海話把皮鞋讀作「bi,a」等等。由此可知,「吹牛逼」的普通話正確讀法就是「吹牛皮」——這本是乙個通俗詞語,結果就是因為一般人不能夠理解方言的含義,結果以訛傳訛,結果把個常見的詞讀錯,且被引申為**的之詞,不就是乙個很好的例項嗎?!
其實,一些方言中的詞彙是大雅之詞,或者是古音,而一般人沒有真正理解,結果不知道該用什麼普通話中的詞來表達——這裡再舉乙個方言來說明:天津話中有乙個詞叫做「xueme(讀音:學麼)」,用乙個完整的話來表達——天津人常會說「這是哪兒「xueme(學麼)」來的?,意思是:這是哪兒弄來的,而這個「xueme(學麼)」其實對應的普通話應該是「尋覓」,只是方言的口音問題,被髮音成「xueme(學麼)」。
這類用詞大雅的方言(或古音)各地都有,只是現在的人們不用心去尋根溯源地查詢對應的普通話詞語,而是直接「引用」,猶如今人為了拽,時不時地在普通話中摻雜一些英文或其它「外來語」之類,以示自己的「博學」。
因此,只要用心,方言燃敏攜是能夠用準確的普通話來表達的。
家鄉的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比有哪些?
4樓:餡嘍嘍嘍
《方言與普通話》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而且,越往南,越變腔。像我的家鄉相隔十里,說話的腔調都會變。儘管國家一再強調推廣普及普通話,可在個別地區、個別人群並不以為然。
以至,有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出行,出行則會出洋相。
這盞燈錯了,說的是這盞燈亮了,這盞燈不錯,說的是這盞燈不亮,這種方言,全國大慨只有我們那裡才是這樣說。如果,換了個地方還是這樣說,外地人會是怎樣理解呢。
請問大家說的話是怎麼樣變成普通話的?
我對你提的這個問題無語啊!經常用普通話交流。大家口中說的 普通話 是怎麼演變出 普通話 的名字?為何不叫北京話?普通話和北京話當然不一樣。最明顯的普通話沒有過多的兒話音,你去北京體驗一下北京公交車售票員報站的聲音就明白你說的是普通話,不是北京話。普通話並不是北京話,北京話知識在普通話上聲調製化不大。...
比較拗口的話比較難讀普通話,拗口的讀音是什麼
八百標來兵奔北坡 炮兵併排自北邊跑。炮兵怕把標兵碰,bai 標兵怕碰炮du兵炮。八了百了標zhi了兵了奔了北了坡,dao 炮了兵了並了排了北了邊了跑。炮了兵了怕了把了標了兵了碰,標了兵了怕了碰了炮了兵了炮。在蘇州有乙個六十六條胡同口 那麼住著乙個六十六歲的劉老六,他家有六十六座好高樓,在那樓上有六十...
你認為孩子在家是該說普通話還是說方言
回家是方言,在外普通話。南方人去北方就一定要吃麵嗎?不要將方言跟普通話對立起來。完全可以同時存在。在學校講普通話,放了學就講方言!我是說方言的我又不是說普通話的為什麼要我說普通話呢 我認為應該說普通話,因為普通話才是中國的通用語言,你在家說方言大家都懂,但假如去了外面又是會出現交流障礙,掌握普通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