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來歷 破釜沉舟的發源地

2025-05-23 23:10:12 字數 1229 閱讀 6745

1樓:匿名使用者

破釜沉舟一般用來比喻決心戰鬥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戰世孫遊。表示下了極大的決心,捨出一切,必欲達到目的的作法。這裡就是關於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後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

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裡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兵,以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飢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

之後,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鉅鹿。取得小勝後,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在全軍渡河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

把所有船隻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巨搜銷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九天激戰,最終取得鉅鹿之戰凱銀的勝利 .

西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西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市)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

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史記》所載「項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備了典型性:項羽前鋒軍救鉅鹿,初戰少利,項羽便率大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厲士氣。終於殺蘇角,虜王離,大敗秦軍於鉅鹿之野。

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地圖。

破釜沉舟的發源地

2樓:

摘要。親親,傳說中的」破釜沉舟「典故的發生地——漳水 , 現在叫老漳河邊 , 也就是是老漳河生態文化公園 。

親親,「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親親,破釜沉舟出自:鉅鹿之戰帶譽簡。 破釜沉舟的故事簡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當時秦國的三十萬虛談人馬包圍了趙國鉅鹿,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項羽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蠢褲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

親親,傳說中空輪嫌的」破釜沉舟「典故的發生地——漳水斗手 , 現在叫老漳河邊 , 也就是是老漳河生態桐圓文化公園 。

破釜沉舟是什麼典故 破釜沉舟的典故

西元前207年,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鑊,渡江後鑿沉舟只,只帶三天乾糧。最後於巨鹿大敗秦軍。後以 破釜沉舟 表示下定決心,義無返顧。西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 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 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

破釜沉舟的主要內容,破釜沉舟的概括要點

破釜沉舟 的主要內容 項羽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 皆沉船,破釜甑 意思是說跡帶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經過九次的姿仔蘆激戰,楚軍戚則最終大破秦軍...

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介紹一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破釜沉舟是乙個著名的歷史故事,是關於項羽的乙個故事,史記 項羽本紀 記載,項羽與秦兵打仗,領兵過河後就把鍋打破,把船鑿沉 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介紹一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 楚軍統帥宋義 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春 版蒲將軍將卒二萬權渡河 漳河 救巨鹿。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