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殲10附面層分離隔道厚是用來防禦的。
何為附面層分離現象?它的產生條件是什麼
2樓:情感權墨傾宬
曲面附面層分離的主要原因:
當流體繞流曲面體流動時,在減壓增速區,流動維持原來的附面層;流動進入增壓減速區時,流體質點受到與主流方向相反的壓差作用,將產生方向的迴流,而附面層外的流體仍保持原有的前進,這樣,迴流和前進這兩部分運動方向相反的流體相接觸,就形成旋渦。旋渦的產生使得附面層與壁面發生分離。擴充套件資料。
邊界層為乙個薄層,它緊靠物面,沿壁面法線方向存在著很大的速度梯度和旋度的流動區域。粘性應力對邊界層的流體來說是阻力,所以隨著流體沿物面向後流動,邊界層內的流體會逐漸減速,增壓。
若流動在逆壓梯度作用下,則會進一步減速,最後整個邊界層內的流體的動能不足以長久的維持流動一直向下遊進行,以致在物體表面某處其速度會與勢流的速度方向相反,即產生逆流。該逆流會把邊界層向勢流中排擠,造成邊界層突然變厚或分離。
請教殲十進氣口為什麼不能緊貼機腹
3樓:網友
你說的是這個縫隙哇,這因為要避開機身表面的「附面層」。
在dsi進氣道出現之前。如果進氣道緊貼機身,這種緊貼機身的附面層空氣就會被吸進發動機,低速的空氣不僅會消耗發動機動力,嚴重就造成發動機停車。
所以設計進氣道時候就會架高進氣道,讓進氣道遠離機身。
比如下圖的f16的進氣道。
不僅f16有這個縫隙,就連強大的愛撫娘娘也離不開這個縫隙。
小日本最新的實驗機「心神」也跑不脫在進氣道與機身間開縫的下場最後強調,dsi進氣道在原理上不同與傳統進氣道,也就不用保留這個縫隙了,可以緊貼機身。
為什麼殲-10需要採用複雜的附面層分離板?(在進氣口處)
4樓:網友
進氣口看起來複雜是因為採用了多波系進氣道,而不是有附面層分離板。在高速效能方面j-10明顯優於採用皮託進氣道的f-16,但是在高亞音速時,這種進氣道效果沒有優勢,反而「死重」增加不少。採用這種設計是因為我國重視戰鬥機的截擊效能,與我國空軍國土防空的性質有很大關係,所以有人說j-10是「江湖最後一型截擊機」。
至於附面層分離板樓上解釋的很清楚了,那六根小棍棍無非是加強強度,外國飛機也有類似支柱但是不明顯,這也體現了我國的設計水平以及材料、工藝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大部分超音速飛機上(如果進氣口靠近機身或機翼表面)都有附面層分離板,另一種解決方式就是dsi進氣道(比如f-35、fc-1),但是dsi進氣道也不太適合高速飛行(fc-1和f-35最大速度均為,j-10則超過。
5樓:網友
你指的具體是哪個?
是想知道進氣口前伸很長,上面有6個棍棍的原因嗎?
其實j10的進氣還是比較簡單的。94二元多波系。
還有側面有出跗面層的地方而已。
6樓:網友
空氣流過機身時,在離機身很近的地方受摩擦影響,流速減慢,氣流紊亂,尤其是離機身表面幾公釐甚至幾釐公尺以內的地方,稱「附面層」。如果附面層中的不穩定氣流進入發動機,會擾亂發動機內的流場,使之工作不穩定。因此進氣道要與機身保持距離,所以在進氣道內側還有一伸出的附面層隔板。
殲十的進氣涵道前端為什麼沒有與機腹貼合?
7樓:網友
在進氣道和機體之間,一般都會留出一定的間隙,叫做附面層隔道,(進氣道)內部有放氣閥排出附面層氣流,否則發動機會有喘振。
附面層氣流是貼在進氣道內表面上的一層氣流。由於粘滯作用,其流速比進氣道中間的氣流流速要慢。這種氣流進入到發動機之後會引起發動機扇葉轉動不平衡,從而造成喘振,所以要將附面層氣流給放掉。
而fc-1、j20、f35、j31等飛機採用dsi(蚌式)進氣道,用乙個鼓包來避免產生附面層氣流,就沒有這個間隙,也不需要放氣門結構了,可以降低不少重量,同時減少非連續表面也能降低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
8樓:網友
那是殲十1代,二代的就是蚌式進氣了。因為一代在技術上差一點,必須加裝那幾個加強筋。
9樓:修伊葛萊爾
殲十進氣道上面的不是加強筋,那個是導向柱,可以做軸向運動,目的是防止超音速飛行時引起激波。
殲10為什麼不用dis
10樓:第三文明人
殲-10b是基於j-10a大幅度改進型,配備dsi進氣道(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雷達罩被重新設計,取消了傳統圓錐型的雷達罩,更改為扁身錐型,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藏紅外線搜尋及追蹤系旅攔統及雷射測拆衝胡距儀,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垂尾切尖、腹鰭切尖,進一步改進氣動佈局,整合有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2009年3月殲-10b的**出現在中文網路上,證實了殲-10b的存在。2015年1月央視公佈殲判行-10b已經量產。
11樓:吾仲韓餘
dis?看不起?什麼意思啊。
j10的進氣口為什麼不和駕駛室底部合在一起?
12樓:九丹南
是裝附面層隔板的進氣口,用6個片片連在機身上,可根據飛**況自動調節進氣量,難看也沒法子,是用好多種模型放在風洞裡吹,選出來的,優點是可保障高亞音速-跨音速-超音速各種速度下發動機工況保持良好。缺點是結構複雜,工藝要求高,不利於隱身。也許後續生產型會用f35\發財那樣的鼓包式,呵呵。
f16那種用楔形塊固定在機身上的扁圓進氣口,進氣量不能調節,結構較簡單,但超音速進氣效率不如殲10,是以高亞音速機動為主。可見殲10更強調超音速效能。
中國殲10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殲10買不出去
爬公升 下降。其實大部分的飛機都有個小機翼,只不過外國的比較注重漂亮。而咱們主義效能。樓上的答的不好啊。我來說吧。那個叫鴨翼,分為可動型和不可動型。j 的就是可動型的,至於不可動的,你可以看看以色列的幼獅,還有其他的一些飛機都有的,s 也有啊。主要是用來提公升啟氣動效能,也就是機動效能。s 就不是了,它...
殲10為什麼不能成為艦載機
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殲十是單發飛機,艦載機很少有單發的,單發推力不足,剩餘推力小。雙發戰鬥機安全性更高,即便壞了一台機器,靠另一台也能飛回來。而海上不同於陸地,需要高安全性。殲十是腹下進氣,起落架安裝在進氣道外面,沒有和主梁直接相連線,這樣前起落架強度不夠,當飛機高速直接降落時,很容易沖斷起落架...
殲20服役之後表現怎樣,為什麼殲20服役以後
目前,中國第5代戰鬥機殲 20已經開始服役,那麼,這些先進的戰鬥機在部隊都要進行哪些飛行訓練呢,相信這是廣大軍迷希望了解的 裝備運用常識。據悉,殲 20在2017年正式服役,2019 20年形成戰鬥力,包括國產的渦扇15發動機即將填補空白,空軍 曝出高原實驗的 證明殲 20正在各種條件下進行實際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