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和自我和超我怎樣關係協調呢?特別是如何自我調節

2025-05-03 19:25:06 字數 2690 閱讀 6169

1樓:自由生活

本我、自我和讓灶超我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協調的,它們可以支撐彼此,並相互作用。本我代表人內心的真實願望和需粗穗求;自我則是乙個受外界影響的人格特徵;而超我則是一種道德標準和衡量行為正誤的標準。要想進行有效地自我調節,就要在這三者之間保持協調。

首先要找到內心真實想法;然巖滑卜後對外界施加適度影響;最後保護好道德標準不受侵犯。

2樓:帳號已登出

本派神謹我、自我和超我是心理學中的三個部分,它們相互作用來影響人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本我代表著一些原始的、本能的慾望和需求;自我是人對自我形象和個性的認識;而超我則代表人的道德信仰和文化傳統。協調這三者的關係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實現,具體方法包括:

意識到內心的衝突,制定目標和價值觀,積極尋求支援、反思及調整個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以及決策前慎重塵基思考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內心的價值觀和行為上找到平衡和協調,以實瞎野現全面的人生髮展和健康成長。

本我、自我、超我的關係如何?

3樓:休閒娛樂頻道

例子有:

本我:餓了想吃飯。

自我:餓了去做飯。

超我:自己的餓被滿足了,想到有人還沒飯吃,於是去為了大多數人不餓而努力做公益事業。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滾消御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

相互關係。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

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絡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大巖,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

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禦機制。防禦機制有:壓抑、否認、退行、抵消、投射、昇華等等。

其實三者橋粗相互關係很好理解,簡單來說,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們的理想化目標,自我則是二者衝突時的調節者。

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就像一口沸騰著本能和慾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洩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

自我(ego)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防衛和中介職能,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任何能成為意識的尺冊東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許還有仍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東西。

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層領導,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嚴厲正經的大家長。弗洛伊德認為,只有三個「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才會健康發展;而三者吵架的時候,人有時會懷疑「這乙個我是不是我」?或者內飢困蔽心有不同的聲音在對話:

做得?做不得?」或者內心因為慾望和道德的衝突而痛苦不堪?

或者為自己某個突出其來的醜惡念頭而惶恐?這種狀況如果持續得久了,或者衝突得比較嚴重,就會導致神經症的產生。

對於本我和自我的關係,弗洛伊德有這樣乙個比喻:本我是馬,自我是爛州馬車伕。馬是驅動力,馬車伕給馬指方向。自我要駕御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對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過去在**,自我即應在**。」自我又像乙個受氣包,處在「三個暴君」的夾縫裡:

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調節三者之間相互衝突的要求,所以說自我是永遠的矛盾產物。

什麼是自我、本我和超我?

5樓:網友

1、含義不同。

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即自己的表面面目;

本我,則是原始慾望自然表現,即自己的真實面目;

超我,則是社會行為準則及形成的禁忌,即在現實無法實現,但可以在象夢境一樣的情景下幻想一下,可能是對現實不滿的一種發洩。

2、象徵特點不同。

本我代表所有驅力能量的**。個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於生與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發揮其功能時,本我尋求解除興奮和緊張以及釋放能量。

本我是沒有理性、邏輯、價值觀、道德感和倫理信條的。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其作用主要是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其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其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

3、依據原則不同。

本我依據快樂原則來運作,即追求快樂和迴避痛苦。依據這樣的運作方式,本我尋求立即的完全的釋放。它具有乙個被寵壞的孩子的品質:當想要得到時,就要得到想要得到的。

自我依據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

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衝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

什麼是自我 本我和超我?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這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學說,他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 自我 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 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 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

自我,本我,超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我 id 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就像一口沸騰著本能和慾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洩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自我 ego 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防衛和中介職能,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

怎麼理解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部分組成

這個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譬如你在工作或學習的時候,覺得很無聊,想偷懶玩會,這就是本我的想法。因為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 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不理會道德 外在的行為規範,惟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而這時超我就會出來制止了,你會想 不行,如果現在去玩,那工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