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出門好嗎?為什麼正月初七(人節)不能出門?有什麼講究嗎?

2025-05-02 04:45:11 字數 1547 閱讀 4967

1樓:乾萊資訊諮詢

答:不好。

按照習俗來看,大年初七是七煞日,也叫「人日子」。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長輩們為了家裡的人都能好好呆在家裡,都在這一天吃麵衫春塌條,意思是能綁住他們的腿,不讓小孩子到處亂跑,以免被鬼帶走,所以或圓是不太適合出門的。但是如今人們基本上在初七就要上班了,如果不講究這些的話是可以出門打工的,比較忌諱這個說法的還是注意一下比較好。

所以是不太適合出門的,但是如今人們基本森碼上在初七就要上班了,如果不講究這些的話是可以出門打工的,比較忌諱這個說法的還是注意一下比較好。

為什麼正月初七(人節)不能出門?有什麼講究嗎?

2樓:乾萊資訊諮詢

有人說,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因此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

七不出,八不歸。這確實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話。但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這七件事是:

柴。公尺。油。

鹽。醬。醋。

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而「八不歸家」的意思是有八件事沒有做好就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反了任何一條,就會無臉見祖宗。

大年初七是七煞日,也叫「人日子」。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長輩們為了家裡的人都能好好呆在家裡,都在這一天吃麵條,意思是能綁住他們的腿,不讓小孩子到處亂跑,以免被鬼帶走。

農曆正月初七,也稱「人日」、「人勝節」,或曰「七元」。這個古老的節日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古書如《初學記》、《荊楚歲時記》和《西清詩話》等,皆有記載。詩人尤喜以「人日」為題,賦詩寄意,如杜甫詩:

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便是。 道教認為,天地時先有雞,再後來是狗、豬、羊、馬,之後才有人的存在。

因此,認為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是吉祥,代表那一年能夠出入順利,人口平安。

正月初七這天要吃七樣蔬菜合煮的菜餚,其中不乏寓意勤勞聰明的芹、蔥、蒜。同時正月初。

七、十。七、二十七都是「人」日子,要吃麵條,其中又分初七是小孩的日子,是絆小孩腿,保佑小孩順順溜溜、平平安安地成長;十七是中年人的日子,要絆住中年人的腿;二十七是老年人的日子,要絆住老年人的腿。

但在北方,尤其山東、遼寧一帶,初七不吃麵條而是吃餃子的,因為小孩子又是詆譭自己的「小人」的代稱,而包餃子就是要捏住小人的嘴,使自己在這一年能夠少受到小人壞話的攻擊和詆譭。

正月+七出門怎麼樣

3樓:

正月+七出門怎麼樣。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依據我們老一輩的說法,在正月初七這天最好不要出門。大年初七這一天,其實又叫「人日」,也是七煞日。所謂的人日,就是人的生日,女媧造人的日子。

每年野李數的農曆正頌首月初七就是漢族傳統習俗中的「人日」,是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來自專家著述稱,人日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歷史。這天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擾辯長輩們為了家裡的人都能好好呆在家裡,都在這一天吃麵條,意思是能綁住他們的腿,不讓小孩子到處亂跑,以免被鬼帶走,最後得不償失。

農曆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正月初七是什麼節日,那天幹什麼?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七為人節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 盒子菜 熟肉食品 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 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 芥蘭 韭菜 春菜 芹菜 蒜 厚瓣菜 客家人用芹菜 蒜 蔥 芫茜 韭菜加魚 肉等 台灣 福建用菠菜...

誰知道正月初七是什麼日子?正月初七是什麼日子??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 人日 人日節 或 人勝節 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人和動物都有各自的生日。雞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豬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馬的...

農曆正月初七是什麼節日,傳說中正月初七是什麼日子

正月初七亦稱 人勝節 人慶節 人口日 人七日 等。傳說女媧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 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 人勝 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 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