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簡單的快樂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譯文] 時光總是有限,使得平常的離別都讓人傷心。那麼盡情地去歡樂吧,不要嫌這樣的場合太多。面對著滿眼的河山,空有一腔懷念遠人之心,無用。
眼前的花兒在風雨中飄零,更令人傷春,生出憐惜之情,這一切都不如珍惜自己身邊之人。此詞慨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全詞在章法結構上下關合:
下片 「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一向」,即一晌,一會兒。片刻的時光橘謹啊,有限的生命!
詞人的哀怨是永恆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圓雹基的年華能延續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詞》中常有的慨嘆,而本詞中強烈地直接呼喊出來,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閒」句,加厚一筆。
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閒」二字,殊不等閒,具見詞人之深於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佔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 酒筵歌席莫辭頻」.
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自遣情懷吧。「頻」,謂宴會的頻繁。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晏殊「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樂相佐」,「日以飲酒賦詩為樂,佳時勝日,未嘗輒廢」.
酒筵歌席」,即指這些日常的宴飲。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過片二語,氣象巨集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閒情,兼有剛柔之美,是《珠玉詞》中不可多得的佳句。
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語本李嶠《汾陰行》: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吳梅《詞學通論》特標舉此二語,認為較大晏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勝過十倍而人未知之。
吳氏之語雖稍偏頗,而確肆晌是能獨具慧眼。此處「滿目山河」二語,「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僅此而已。
2樓:曌殤望知
滿森盯目山河皆是你下一句是無關風月無餘春槐關雨。
意思是我眼裡的一切,我的整個世界都是你的樣子,不管周圍是颳風還是下雨,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存在。這句話並沒有固定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這句話也有另一種說法:曾經滿目星河皆是你,如今大海星辰不可及。大概意思就是曾經滿眼都是你,那些熱烈、歡喜、年少輕狂和桀驁不馴,連同整個世界都要送給你。
而現在明白豎友了你是遙不可及的,也終究要放下了。
祖國山河壯的下一句是什麼,祖國山河壯的下聯是什麼
祖國山河壯 人民歲月新。橫批 太平盛世.上聯的 祖國 山河 下聯的 人民 歲月 都是名詞,上聯的末字 壯 下聯的末字 新 都是形容詞,上下相對,平仄協調,內容與形式都符合規律。祖國山河壯 華夏氣運昌 祖國山河壯的下聯是什麼 1 上聯 祖國山河壯 下聯 世界氣象新 2 上聯 祖國山河壯 下聯 戰士鬥志...
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
不亦說乎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上有豐富的經驗,常常與學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他鼓勵學生培養很好的品德,深入鑽研,提出 學而時習之 和 溫故而知新 學生讚揚孔子教學的耐心,孔子謙遜地說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全句是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在 論語 學而 中有記錄,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下一句是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李白 古朗月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 峨眉山月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 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幫助。1,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 唐朝。詩名 古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