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全文及理解,蘭亭序詳細解釋

2025-04-21 19:10:54 字數 1314 閱讀 1547

蘭亭序詳細解釋

1樓:雙子

譯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禊飲之事。此地德高望笑凱冊重者無不到會,老少濟濟一堂。

蘭亭這地方有崇山峻嶺環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映襯在左右,引溪水為曲水流觴,列坐其側,即使沒有管絃合奏的盛況,只是飲酒賦詩,也足以令人暢敘胸懷。這一天,晴明爽朗,和風習習,仰首可以觀覽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眾多的物類,縱目遊賞,胸襟大開,極盡耳目視聽的歡娛,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人們彼此親近交往,俯仰之間便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喜歡碰巨集反躬內省,滿足於一室之內的晤談;有的人則寄託於外物,生活狂放不羈。雖然他們或內或外的取捨千差萬孫高別,好靜好動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當他們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於一時,感到欣然自足時,竟然都會忘記衰老即將要到來之事。

等到對已獲取的東西發生厭倦,情事變遷,又不免會引發無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歡欣,很快就成為歷史的陳跡,人們對此尚且不能不為之感念傷懷,更何況人的一生長短取決於造化,而終究要歸結於窮盡呢!古人說:

死生是件大事。"這怎麼能不讓人痛心啊!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的感慨,其緣由竟像一張符契那樣一致,總難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嘆一番,不過心裡卻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我當然知道把死和生混為一談是虛誕的,把長壽與夭亡等量齊觀是荒謬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處。所以我要列出到會者的姓名,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

儘管時代有別,行事各異,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動因,無疑會是相通的。後人閱讀這些詩篇,恐怕也會由此引發同樣的感慨吧。

蘭亭序原文 蘭亭序原文介紹

2樓:愛創文化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2、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飢鬥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顫鬧,信可樂也。

3、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爛洞磨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4、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序的由來有哪些,蘭亭序的由來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 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 今浙江紹興 蘭亭修禊 x 各有詩,輯為 蘭亭集 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 蘭亭集序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 結構 筆法都...

蘭亭序誰寫的,蘭亭序的作者是誰

蘭亭序王羲之書寫的。又名 蘭亭宴集序 蘭亭集序 臨河序 禊序 禊貼 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法是通過用毛筆在紙上寫字來修煉心性的功夫!書法最直接呈現人生狀態和心相 象 是末梢神經的外現,跟人最接近!美是均衡,美是符合了宇宙的某種頻率 天人合一 動靜的平衡,蘭亭 就像舞蹈,每乙...

蘭亭序誰寫的,蘭亭序是誰創作的?

王羲之 現存的蘭亭序是摹寫的 王羲之的原作 據說已經不存世,但也有說深埋地下的墓室中。書聖王羲之吧。蘭亭序,又名 蘭亭集序 蘭亭宴集序 臨河序 禊序 禊帖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撰寫。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顏真卿 祭侄季明文稿 蘇軾 寒食帖 並稱三大行書書法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我國書法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