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教育中心,中國中心五大城市是什麼

2023-02-14 02:15:03 字數 4209 閱讀 5199

1樓:甜沁檸檬

國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國家城鎮體系頂端的城市,這些城市要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它們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

在五個中心城市中,上海是東部的中心,北京、天津是北方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廣州是珠三角地區的中心,重慶則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心。能獲得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對該地區的發展,極具重大意義。

一、北京。我國首都,全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

二、天津。我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位於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我國北方的海運與工業中心。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未來第三增長極」。

三、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和航運中心。擁有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最大的外貿港口。

四、廣州。我國華南地區第一大城市,華南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我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五、重慶。我國長江上游地區經濟和金融中心,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先行區,我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長江上游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中西部地區發展迴圈經濟示範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開發地區以及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方面與上海、北京、天津以及廣州看齊後,重慶將成為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重慶的影響將輻射全球。

2樓:匿名使用者

繼***3號檔案後,又一重要規劃將重慶發展提公升到國家戰略!記者昨日獲悉,在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重慶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一起,被確定為國家五大中心城市,在中西部地區一枝獨秀。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並沒有入選,而被確定為華南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發端於2023年,建設部根據《城市規劃法》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時,就提出了這一概念。「所謂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重慶市規劃局總規劃師張遠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

此次入選國家中心城市,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戰略調整,在五個中心城市中,上海是東部的中心,北京、天津是北方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廣州是珠三角地區的中心,重慶則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心。【點評】繼國家頻繁出台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後,本次戰略調整規劃有點出乎大家意料,五大中心城市的最終確定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同時此次入選國家中心城市,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戰略調整,在五個中心城市中,上海是東部的中心,北京、天津是北方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廣州是珠三角地區的中心,重慶則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心。

我們認為重點應該關注重慶,重慶將作為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為其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與契機,而且加上成渝經濟圈的建設,對重慶地區的上市公司將形成重大利好,同樣其他中心城市也將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3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基本上在我國的華北、西北、東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東南都有分布,具體來講,華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城市群為代表的北京市,東北地區是遼中南城市群為代表的大連市,西北地區是呼包鄂城市群為代表的包頭市,華東地區是魯東城市群為代表的青島市,東南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為代表的上海市,華南地區是珠三角城市群為代表的深圳市,西南地區的代表則是成都市。

4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

5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 上海 廣州 鄭州 還有 深圳。

全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是哪四個?

6樓:匿名使用者

確實有合肥。中國四大科教城:北京,上海,合肥,南京。因為這個是按人均科教資源來排的,不是按規模。

規模的話,武漢,西安,甚至成都都要超過合肥。

7樓:拖著史萊克走

中國四大科教城:北京,上海,合肥,南京。

合肥是國家確定的四大科教版城市之一。

合肥權擁有:享譽海內外的著名理工科學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著名物質科學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此外還擁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8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官學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等一批高等院校。

合肥是全國除北京以外唯一乙個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的城市。分別為: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和托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

楊振寧:2023年10月1日出生,合肥人,世界著名美籍華人物理學家,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這是乙個低調的城市。

8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是北京、上海、南京、西安。

中國的五大名校是哪幾個?

9樓:薑絲有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

1、介紹:北京大學創辦於2023年,初名京師大學堂,以最高學府身份創立,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北大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亞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學之一。

北大開創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農科、醫科等學科的大學教育,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誕生於2023年,依託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2023年設立大學部;2023年更名「國立清華大學」。2023年抗戰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大、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2023年遷至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2023年遷回北京清華園;202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該校是一所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雙一流」高校,也是國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和「2011計畫(協同高校)」重點建設的高校,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最高學府」,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

浙江大學,簡稱浙大。學校位於「人間天堂」杭州、美麗的西子湖畔,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底蘊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雙一流」高校,也是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珠峰計畫」重點建設的名牌大學之一,也是中國大學「常春藤聯盟」(c9聯盟)的成員。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雙一流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五大美術學院是哪五間學院呢?

10樓:晚安

提取碼: 7p8a **美術學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簡稱「央美」, 1] 位於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高等美術學校,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和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2]

**美術學院建於2023年,是由蔡元培先生倡導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2023年改名為北平大學藝術學院,2023年,恢復為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2023年,改名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2023年11月,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和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併,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的前身是成立於2023年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經­**人民**批准,成立國立美術學院,***主席題寫院名。2023年1月,經**人民**政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美術學院。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美術學院教學科研面積共占地495畝,總建築面積萬平方公尺。其中望京校區占地205畝, 建築面積14.

4萬平方公尺;燕郊校區占地205畝,建築面積萬平方公尺;后沙峪校區占地67畝,建築面積萬平方公尺; 小營校區占地18畝,建築面積0.

6萬平方公尺;下設8個專業分院,有22個本科專業;有各類在校生6425人,其中本科生3464人,碩士研究生1161人,博士研究生213人,留學生215人。

11樓:蜜蜜

**美院。清華美院。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

中國的五大區是?

12樓:匿名使用者

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西,華南,西南,華中。

13樓:匿名使用者

華南 華北 華中 華東 華西。

14樓:匿名使用者

你指的是什麼型別的5大區。

中國的五大山都是哪五大山,中國五大山是哪五大山?分別在哪個省啊?

1 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 岱宗 岱嶽 東嶽 泰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綿亙於泰安 濟南 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公尺,氣勢雄偉磅礴,有 五岳之首 五岳之長 五岳之尊 天下第一山 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

中國的五大菜系是那五大,中國的五大菜系是什麼?

四川菜第一 湖南第二 山東第三 河南第四 福建第五 中國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 魯 川 粵 閩 蘇 浙 湘 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 八大菜系 滷菜,川菜,湘菜,粵菜,對不起昂 我就知道這4個 中國的五大菜系是什麼?中國的五大菜系為 魯菜,川菜,湘菜,粵...

中國五大姓,中國五大姓氏分別是哪五個

你好 中國五大姓各個時期有所不同,1 唐代 李 崔 盧 鄭 王五大姓 2 宋代 趙 錢 孫 李 周 乃漢人中五大姓3 元朝 張 王 李 趙 劉 乃漢人中五大姓4 明代的十個大姓,依序為王 陳 張 劉 郭 吳 楊 李 胡 朱。5 前清全國五大姓 陳 李 張 王 何 6 1982年中國人口普查的統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