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起源及風俗,清明節的起源與風俗?

2023-01-02 05:55:02 字數 2932 閱讀 5395

1樓:居家能手小晴

清明節最早起源於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干支曆法和春祭禮俗文化。而清明節主要的習俗有掃墓祭祖、踏青、植樹、放風箏、插柳、拔河、盪鞦韆、蹴鞠等。

清明節又叫做踏青節、行清節,其主要起源於干支曆法、原始信仰、祭祀文化。清明節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且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最初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來確定的。其中個,當斗柄指向「乙位」(太陽黃經達15度)的時候,說明清明節氣已至。

而我國祖先的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據考古發現,在廣東英德青塘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這說明早在萬年前就已經有了墓葬行為和禮俗。

因此,清明節的很多習俗都流傳至今,如兩大節令傳統習俗,分別為掃墓祭祖、踏青。除此之外,還有植樹、放風箏、插柳、拔河、盪鞦韆、蹴鞠等習俗。

掃墓又叫做「墓祭」「拜山」「掃山」「上墳」,主要是在清明時節前往祖先墳墓進行雜草、擺貢品、拜祭、鳴放鞭炮等一系列活動。

而踏青主要融合於上巳節的傳統習俗。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比清明節早一些,有祓除畔浴、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活動。清明節的踏青習俗就是承襲了上巳節的郊外游春的習俗。

清明節的起源與風俗?

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

2樓:北葵向暖與風相擁

一、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歷史悠久,源於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二、清明節的習俗。

1、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2、掃墓祭祖。

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拜清的方式或專案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3樓:網友

清明節的來歷 簡短:科普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和來歷

4樓:網友

清明節的來歷 簡短:科普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

5樓:手機使用者

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乙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乙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6樓:匿名使用者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公尺糖藕。

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是什麼?

7樓:小小小白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 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鬥雞:鬥雞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

」「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乙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乙個節氣,不是節日。

8樓:韓安

清明節是乙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氣時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從2023年開始,中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23年,又改為三天。

一直延續至今。清明節是乙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23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

清明節風俗及禮儀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 掃墓,還有踏青 盪鞦韆 蹴鞠 打馬球 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盪鞦韆 這是中...

清明節有什麼風俗,清明節還有哪些風俗

清明節有掃墓 插柳 盪鞦韆 踏青 放風箏等風俗。清明節這天,外出的遊子會趕回家中,為逝去的親人掃墓。掃墓之前,人們會準備好祭品 紙錢等。掃墓的時候,一定要給墳上清除雜草,並且給墳墓進行修整。掃完墓之後,很多人都會在墳墓上插上。清明節還有哪些風俗 清明節的習俗有什麼呢。清明節的習俗有踏青 植樹 放風箏...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五十字。

1 掃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2 食俗。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 漿麥草 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公尺粉拌勻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