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知識,關於中秋節的知識

2022-12-13 06:45:02 字數 3801 閱讀 7172

1樓:詠love公尺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1]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23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節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段]中秋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2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8月15日 中國重要傳統節日之一。 8月15日在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亦稱仲秋。

秋分總是在8月15日的前後,這時天空格外淨。古詩雲:「八月十五月光明」。

因此,在歷史的變遷中,人們祀月和賞月的活動就逐漸固定在8月15的中秋節。在秦漢以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了秋分祀月的規定。在秋分這天的夜晚,天子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

中秋之夜,旅居異鄉的人們仰望玉盤般的皎潔的明月,情不自禁地想到家人。他們借助明月,以寄託自己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人們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在中秋節的那天,吃月餅的風俗最為盛行。

當人們吃著圓圓的月餅時,也殷切希望家人永久團圓。

我國人民對這一節日編出了許多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

我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到魏晉已有中秋賞月之俗,到唐代頗盛行。北宋時始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

月餅被列為節日佳品,明田汝成《西河遊覽志餘·熙朝樂事》載:「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明代,是日宮中除吃月餅酒饌外,還吃螃蟹。

到明代,是日人家各有家宴,以酬佳節。建國後,是日民間盛行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等。月餅已成為傳統糕點。

其製作風味因地而異,有蘇式月餅、廣式月餅、京式月餅、滇式月餅、潮式月餅等。中秋習俗也因地而異。是日,在陝西一些地區男的划船、爬山,女的夜晚吃西瓜;在廣西一些地方,男女青年舉辦「歌墟」,縱情歌唱,交結愛侶;在蘇州許多婦女盛裝結隊出遊或拜訪親友,俗稱「走月亮」;在廣東農村,是夕小孩提花燈在街上玩,大人在高處豎一旗桿掛一對小燈籠,俗稱「豎中秋」。

3樓:土豆是只三色邊牧

中秋節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關於中秋節的知識

4樓:也也也是你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23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樓:耕硯樂

關於中秋節來歷和部分民俗的簡介。

6樓:吾人不消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樓:我愛中國人

中秋節的來歷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

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閤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8樓:跑馬的漢子

您好。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9樓:土豆是只三色邊牧

中秋節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關於中秋節的一些知識。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乙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乙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

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

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髮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知識知多少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 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 明代 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 拜...

中秋節簡介,中秋節介紹 中秋節簡介

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后羿射日之後成為英雄,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二人恩愛的過著日子。偶然一天后羿巧遇王母求得不死藥,本打算和妻子一塊成仙,不想被小人惦記,趁后羿不在家的時候要搶奪。嫦娥無奈,危急之時吞下不死藥,立時成仙飛上了天空。后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中秋節的童謠,關於中秋節的童謠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戶戶賞月忙。擺果餅,燒線香,大家一起拜月亮。分紅柿,切蛋黃,賞罷月亮入夢鄉。乘火箭,逛月宮,看看嫦娥和吳剛。台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 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 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