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來解釋下意思?

2022-12-04 16:05:06 字數 1301 閱讀 5826

1樓:山魈木客

哲學啊夫以名求物,物無當名之實。以物求名,名無得物之功。物無當名之實,非物也;名無得物之功,非名也。

是以名不當實,實不當名,名實無當,萬物安在?〔註釋:同上書,152頁上〕。

這是說,用物的名強加於物,則被定名的,都可稱為物;用物的名加之於非物,則非物雖被冠以物名,實際上並不是物。可見物並非因具有物的名就合乎物的實,同樣,名也非因其加之於物而成為真名。僧肇認為,在認識論領域,以物的概念(名)去認識物,物並沒有和名相符合的實,以物去求名,名也沒有代表物的功用。

「名」與「實」不相當,「實」與「名」也不相當。名實既互不相當,**還有真實的萬物存在呢?僧肇通過揭示名(概念)的主觀性以及名實之間的矛盾,來論證萬物現象的虛假性。

與名實關係的論證相聯絡,《不真空論》還闡發了「永珍不能自異」的論點:「永珍雖殊,而不能自異。不能自異,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則雖象而非象。

」〔註釋:同上書,152頁上〕。這是說,森羅永珍,千差萬別,宇宙現象雖有差異,但並非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由於事物本身都是無自性的,性空的,因此事物本身並無彼此之別。這樣也就可知事物並不是真象,是雖象非象,也即幻象。僧肇說:

「故《中觀》雲:物無彼此,而人以此為此,以彼為彼。彼亦以此為彼,以彼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懷必然之志。

然則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無。既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註釋:

《不真空論》,《大正藏》第45卷,152頁下]。這也是說,事物原來並無彼與此的差異,區分事物的彼此完全出自於人為,是人們強加在事物之上的。既然事物沒有彼此的分別差異,又有什麼事物是真正存在的呢?

下句就是說:世間所有東西都是由人心所生,心不變,萬物不變,惟心啊。就象那個故事,旗動風動心動。

2樓:小荷出塵

佛法觀點:「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現代氣功學研究觀點:意識即物質。

與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恰恰相反。是我們的認知有問題?還是先哲在糊說?

有智慧型的人細細體悟吧!

「命由已造,福自已求」,正是佛教破除迷信的有力的證據。「命」雖有天定,但「運」完全在自己手中掌握。正是「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可參閱袁了凡先生寫的《了凡四訓》。充分的論述和分析了為何命由已造?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我也解釋不好。但只覺得此段話與《金剛經》裡的內容非常吻合。不妨看看,也許就會心領神會了。

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語言、文字又何嘗不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幫忙解釋下什麼意思,幫忙解釋下是什麼意思

長亭送別你聽過吧 這就是。風是晚風,柳時扶柳,陽是夕陽,連笛聲也是殘缺的。這些事形容送別的悲傷,托物言情。從此天涯海角。呵呵 亭怎麼會是長亭?因為不捨。古道自然就帶有一種悲涼的感情在裡邊知交零落,濁酒餘歡則有一種孤獨的感覺了 總的意思就是長亭古道送別朋友,從此分離兩地,天涯海角相距甚遠,心裡充滿了難...

解釋下這句話什麼意思,解釋下這句話什麼意思

我天,這是 殷商甲骨卜辭吧 呵呵。樓主挺高深的 這句話什麼意思啊?解釋 這句話大致的意思講的是,乙個人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意見,希望能在這個社會立足,而學會了所謂的社交手段,並把自己按照社交守則教的那些約束自己,逐漸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到了最後,等度過了一段時間,會覺得身心俱疲和喪失了態度和自我的虛假...

能解釋一下意思嗎?解釋是什麼意思?

流光惜遠,美璞黯淡,遺世怨 光陰似箭,我是去了他。而曾經的他也早已不復存在。最終,我曾經心愛的兩個男人都這樣離去,讓我怎能不感到遺憾?曾經都是我的摯愛,為什麼都這樣離去?引申 段王爺花心,但是段王爺對每乙個女人都真心。我不是花心,我只是多情。喜歡乙個人沒有錯,但我的心還是屬於你,為何因此而拋棄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