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眾生是虛妄的所以吃肉是幻覺實際沒有被吃眾生的痛苦只有業相的反應

2022-10-06 14:50:06 字數 5065 閱讀 9983

1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世間一切,皆有因果。因果依眾生相,五蘊空,因果才空。

只要有相這個果報就隨緣現報,所以不應住空隨意造惡。又輪轉六道,常為父母兄弟,中表內外。所食眾生肉,皆是我親。

所以一切諸肉,悉不應食。南無阿彌陀佛!

2樓:一向專念生極樂

阿彌陀佛這是你在說,不是佛說,不要把自己的錯誤的理解和胡思亂想說成佛說。

自己是一介凡夫,就按佛經教我們修行的方法去修,不懂的就去看祖師大德,淨空法師的講經說法,不要自己在那裡亂理解和妄想。

自己是一介凡夫,沒有佛菩薩的功夫和境界,就老實按凡夫的功夫和境界去做。佛菩薩可以不吃飯,你能不吃飯嗎?佛菩薩示現各種死亡和在地獄是沒有痛苦的,你能沒痛苦嗎?

淨空老法師---《不善思》:曾經有人問我乙個問題:「既然一切都是空的,為什麼還要學傳統文化?

」我反問他一句:「既然一切都是空的,你為什麼還要吃飯?」這是典型的執理廢事的偏差,執著理論而否定事相。

一切都是空的,這是真諦的境界、是聖人的境界,你現在還是個凡夫,還達不到那樣的境界,怎麼能否定事相呢?你只知道一點理論,但那不管用,你不吃飯還是肚子餓;你不學傳統文化,還是不明白事理,愚痴、糊塗!

3樓:

萬法皆空,空而不空,無中生有,虛中生實。一切都是真實的,一切而又是虛無的,空與實是不矛盾的,就像有白天和黑夜一樣,都是矛盾而統一的存在。

如何理解「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話是《金剛經》所說,也可以說是佛法的根本原則。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妄的,只要不去執著它,就會產生智慧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根染住了六塵(見了相),而有了觀念、見解、意思 。

這些觀念、見解、意思其實都是虛妄不真實。都是主觀、扭曲的。因為不同因緣下所見同一種相觀念或見解都屬無常變化。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當有此境界,能於一切相而不染住則不生無常變化的觀念或見解、即見自性。

凡夫的表現:凡所有相、眼見為實。

明心見性的表現: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5樓:若舞飄逸

就是所有看得見,摸得著,有形象的,其實都是虛幻的,不是真正實在的.若你看到的相脫離了相本身,你就參悟了,可以見到如來. 但是你能看到相非相,那如來也非如來,這個就要深入講了.

所有眾生及萬法,皆如夢中境、鏡中花、水中月,剎那生滅,虛幻不實.事因人立,人既虛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虛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沒有花,因病見花,事如病花之果.

阿彌陀佛! 相是虛妄的,其實就是說的乙個「空」字.這個「空」不是說睜著眼睛說沒有,視而不見.

而是說任何事物都是不穩定的,不是永恆不變的.他們都是暫時的假合在一起.都要經過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最終歸於消失.

事物在不停的變化發展,沒有任何東西是固定不變的,所以都是「空」的.所以愛情,事業,親人.等一切你現在看見的認為「真實」的東西最終會消亡,一切歸於空寂.

6樓:惜惜玖

意思是: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外表,都是虛假,不真實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外表的時候,能夠不被這些外表所迷惑,能夠認識到看到的相並不是真實的相,那麼就能達到如來的境地了。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乙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

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呂澄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擴充套件資料:

思想重心

一、著重「無相」:

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於一切相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相」與原始般若的「無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稱之為「離相門」一樣。

《金剛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

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習慣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薩行著重「無我」。而古傳般若即以「無我」悟入實相。「原始般若」闡明菩薩(我)與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樣的。

但《金剛經》不只說「無我」,也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三、著重「利他」的菩薩行:

般若的原義,菩薩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薩「報得波羅蜜」、「報得五神通」,「成就眾生」,「莊嚴國土」。《金剛經》著重菩薩「受記」、「度眾生」、「莊嚴國土」,與《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著重佛的體認:

如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是離一切相的。「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是不能於色聲相中見的。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是不能從威儀中見的。如來說法,其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無所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度眾生,其實「實無眾生如來度者」。

如來能知一切眾生心,其實「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五、佛和法的並重:

早期佛教視舍利塔為佛,從下品到上品般若卻寧取般若經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剛經》是重法又重佛(塔)的(與《法華經》相同),如說:「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這與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7樓:女神經g小莉f硾

淺薄理解、從乙個例子開始、看到年輕女子和 年老女

子、不要被表相所誤、外物具相都是虛擬妄想出來的、展現在每個人眼前的都已經根據人不同的喜好進行了修飾、就像看美女第一眼看到的肯定不是缺點、看到糟老頭子、如果他是愛因斯坦、那很有可能會更加尊重、如果我們對每個人 每件事 都能 不參雜個人情感、用全部自己的理性或者 學來的理性去認識、我們認識到的諸班具相更接近真實的相、如來所見與你所見相同、 你就是如來、如來便是你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金剛經》中很核心的話,也是大乘佛教裡面至高的智慧型,這是說,所有的相,都是我們的虛妄分別出來的,待達到了無色無相的境界時候,才能達到佛的境界(即見如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就是至真、至美、至善,就是最美好的那一塊。「凡所有相」——凡是有形體構造的東西,都是虛妄分別,都是不正確的。

事因人立,人既虛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虛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沒有花,因病見花,事如病花之果.相是虛妄的,其實就是說的乙個空字.

這個空不是說睜著眼睛說沒有,視而不見.而是說任何事物都是不穩定的,不是永恆不變的.他們都是暫時的假合在一起.

都要經過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最終歸於消失.事物在不停的變化發展,沒有任何東西是固定不變的,所以都是空的.所以愛情,事業,親人.

等一切你現在看見的認為真實的東西最終會消亡,一切歸於空寂。

不實為虛,不真為妄.但凡六識能夠感知到的事物的顯現,都是不真實的.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只是我們的成見,而從來沒有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只要有能知和所知,就存在二元對立.然而證悟是超越二元對立概念的.非相超越了有相,無相,既有相亦無相,和既非有相亦非無相.

諸相是一切事物的顯現,而非相則是一切事物的本性.如果了悟諸相不異非相,非相不異諸相;諸相即是非相,非相即是諸相;就見到了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即如來法身

學佛的疑惑 既然眾生是不能度盡的,那成佛是否就是逃避?

9樓:緣舞雅閣

師兄您好,很高興能夠看到您提出的疑問,我們共勉:

成佛永遠不是逃避,佛教是佛陀對十法界眾生至善圓滿解脫的教育,通過佛陀的教育能夠使眾生離苦得樂,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怎麼說是逃避呢,我們說逃避,是因為自己有一顆避世之心,一切法由心想生——《金剛經》。

記住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實在講這四條是一不是二,眾生度盡了,煩惱也就沒有了,還有什麼法門不法門的呢,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成佛了,佛,乃覺悟,覺悟空性,空是大圓滿,空中妙有,所以這一點我們要知道的

地藏經雲: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眾生度盡 方成佛道;這是地藏菩薩的大願,實在講與四弘誓願是一不是二,眾生在**,無處不在,眾緣和合而生就是眾生,地獄在**,在內不在外,眾生在**,在內不在外,宇宙是一體,是自性變現,所以只有返觀內照自心方能解脫成道。

阿彌陀佛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水汙染了魚,而是魚汙染了水。你說的「法力」應該是「神通」的意思,佛說過,神通不敵業力。只有自身的轉變,自性的覺醒才能斷了那汙染的源頭。

久處馨室而不覺其芳,久居陋屋而不覺其臭。

有的佛國土是沒有三惡道的,直至成佛。佛國很多的。

應當學大願地藏王菩薩,幫助在苦海掙扎的眾生,做乙個苦海引航人,讓眾生少走一些彎路或錯路。而佛就是那盞明燈與彼岸。

11樓:匿名使用者

1 成佛不知度化終生的結束 而是乙個新的開始 例如阿彌陀佛 雖然成佛了 但是西方極了世界還在繼續招人

2 有句話叫做"佛不度無緣之人" 不是佛不願度他們 而是沒有能力度(無緣度) 正如你所說的 因果不能轉變 "因 緣 果"三者是一體的 如果佛菩薩用法力阻止某眾生造惡 我們可以看成是一種果報 而這種果報必須要有 因 和 緣 才能變成果 眾生有感 佛菩薩才有應 這種感應也是有因緣的

3 四聖法界是否會退轉的問題 本人不太清楚 因果問題是乙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也許用現代最先進的計算機也算不清楚

4 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今天的凡夫承受著自己累世造下的業果 既然果報出來了 實在沒有必要去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努力修因吧

人生不過是周而復始的虛妄而已何解

人生就是一場夢 所有的種種,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所以活著就要實現自己的價值 不是物質上的 而是精神上的 因為 精神是不毀滅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 人生 就是精神 思想周而復始 而缺席的 只是宿命而已 我認為這是一句年齡話,我不認為它是哲學,人活著為什麼,為什麼而活.這是一種抽象的事物,讓人閒暇時間浮想連...

什麼是五乘佛法,佛教中的五乘佛法意指什麼?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說法三千餘會,內容涉及社會人生的諸多問題和各家學說。佛所說的全部法從內容上可分為 五乘佛法 或 三士道 五乘佛法 即 人乘 天乘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乘 是運載之義,指能乘載眾生,運至彼岸者的交通工具。五乘佛法 即 1 人乘法 以歸依佛法僧三寶 和守五戒 為乘,脫離四...

佛法是從何而來的,佛經是怎麼來的?

佛祖發現的。在傳給人。法是永遠在的不變。佛經是怎麼來的?佛經是當時唐玄奘去印度取經回來的。當時唐玄奘經歷了千辛萬苦。還是非常辛苦的。佛經是通過印度佛教傳播而來的,然後經過了中原人士的編撰。五個佛法的由來 1 中方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 大日如來 佛名號。梵音maha vairocana。平等覺 法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