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折楊柳》王之渙的《折楊柳》裡的所有詩??

2022-09-29 03:45:05 字數 5374 閱讀 7514

1樓:匿名使用者

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雌雄。

《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2樓:匿名使用者

涼州詞 王之渙--中國名著半小時(古代文學部分)隋唐五代詩歌【原作】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釋】 涼州詞:

《樂府詩集》卷七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引《樂苑》雲:「《涼州》,宮曲名,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遠進。」鄺隴右道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此詩用《涼州》曲調,並非歌詠涼州。 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羌笛:西代羌人所製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 楊柳:

漢橫吹曲辭名《楊柳枝》的省稱。又名《折楊柳》。唐俗,贈別常以柳枝,取其「絲長」(與「思長」偕音)之意。

故《楊柳枝》也多用作送別曲。 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古詩今譯】 九曲黃河向西扶搖直上,遠遠地、高高地伸到白雲之間,隱隱約約,有一座孤城,背倚著萬仞高山。不要埋怨羌笛吹奏摺楊柳的悲涼曲子,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楊柳自然也就不會返青吐綠,還怨它有何用? 【賞析】 王之渙,公元688-742,字季凌,原籍晉陽,五世祖隆遷居絳州。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謗辭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縣,卒於官舍。王之渙善作邊塞詩,與高適、王昌齡、崔國輔等唱和,名動一時。

靳能為作墓誌,稱其「歌從軍,吟出塞,皎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中」。《全唐詩》存絕句六首,為歷代所傳誦。 本詩旨在寫涼州之荒涼,偏僻,險峻,進而烘托戍邊條件之艱苦以及將士們無盡的思鄉愁緒,還有無以寄託情思的無奈。

開篇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首先就顯示了詩人於眾不同的視角選擇。王之渙的立足點與李白《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兩人詩句的不同點一方面在於:

李白的目光是由遠而近,寫的是來勢迅猛而又無法攔留的一種動感流逝;而王之渙的目光是自近及遠,故而展現了黃河扶搖遠上的一種壯美奇觀。另一方面還在於他們在詩作中滲透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懷:上下句貫穿起來看,李白的詩句流露的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表現在個人心智上的是放棄,有以酒消愁的頹廢;而王之渙流露於字裡行間的則是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烘托邊地的荒涼、偏僻、險峻和戍邊條件之艱苦,表現的是企盼早日結束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與無奈,是在為國、為百姓、為戍邊將士抒情言志。

因此,詩人在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和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要,境界孤危之後,緊接著便由景及人,重筆渲染戍邊將士思鄉之情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吹不到「玉門關」,楊柳就不能返青吐綠,就抽出新枝,就不能折楊柳新枝以寄託情思,羌笛還有必要吹奏那悲涼傷感的曲子嗎?詩人在此不說戍邊將士思家懷鄉,而以「怨楊柳」喻之,實在是絕妙無比。

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將生怨恨,眼下「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皆為枉然,因而作「何須怨」,根本就沒有必要「怨」。雖說只不過是一句寬慰,然而這種寬慰著實含蓄而又委婉,深沉而又熾灼,耐人尋味,引人深思,堪稱邊塞詩之絕唱。

3樓:匿名使用者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樂府《涼州詞》的唱詞。唐人作《涼州詞》多反映邊塞生活。

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萬仞:形容極高。

仞,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一仞等於八尺。羌笛:古代的一種樂器,後常用於軍樂。

怨楊柳:語意雙關,既指曲調哀怨,亦指羌笛抱怨楊柳尚未發芽。楊柳,即《折楊柳》,古代的一種樂府曲調,這裡化用其意,以楊柳象徵春光。

玉門關:在今天甘肅敦煌西。

詩人首先極其概括地描繪出涼州蒼涼景象:黃河、白雲、孤城、萬仞山,場景蒼茫、壯闊而又悲涼。當此之際,忽聞羌笛所吹《折楊柳》曲,邊塞將士的哀怨也隨之而出。

羌笛明「怨」楊柳,實則表達出詩人對朝廷不關心戍邊將士的批評。全詩格調沉鬱蒼涼,意境高遠,言有盡而意無窮。

王之渙的《折楊柳》裡的所有詩??

4樓:比清古十郎

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雌雄。

《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5樓:匿名使用者

折楊柳歌辭

《北朝樂府民歌》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雌雄。

6樓: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雌雄。

7樓:香蜜沉沉燼如霜鳳凰錦覓

咯墨綠色熱快熱死了算了算了算了算了交手機了熱闊腿褲腿褲

王之渙的姜笛演奏著哀怨的折楊柳相應的詩句

8樓:海上鋼琴師

王之渙版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涼州詞》

涼州詞(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1]

王翰版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2]

註釋譯文編輯

王之渙版

註釋①涼州詞:又

王之煥詩《涼州詞》(黃仲金 書) (2張)

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

「《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②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釐公尺)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⑥何須:何必。

⑦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

《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⑧度:吹到過。

⑨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⑩春風: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3]

譯文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呢,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王之渙的<<折楊柳>>全文

9樓:匿名使用者

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雌雄。

《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10樓:詩詞那些事

王之渙的《折楊柳》應該是這首《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的《涼州詞》詩句是什麼?

11樓:止承業

《涼州詞》唐 ·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釋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6.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7.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賞析「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

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

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乙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

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絡。

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

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公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12樓:

王之渙《涼州詞》古詩翻譯及詩意賞析 王之渙《涼州詞》該詩又名《出塞》,描寫了邊塞... 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 達的語調排解道:羌.

《春夜洛城聞笛》中折楊柳指什麼?為什麼詩人聞折柳後就產生了故園情呢

折柳 即 折楊柳 古代曲名。折楊柳 表達的是一種哀傷之情,傷春惜別之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所以詩人產生了故園情。古人送別時一般會折柳贈人,所以楊柳 或折柳一般代表離別 後來有專門送行的歌曲 一般也會以楊版柳作權為意境,且曲調悽切蕭索 具體到這首詩裡 是說李白聽到了送別折楊柳的淒涼曲子 想起自己漂泊...

王之渙什麼時候死的,關於王之渙的故事

生於688年,卒於742年.關於王之渙的故事 4,王之渙的民間故事 智審黃狗 關於王之渙,民間一直流傳著乙個故事,就是他當縣令時曾經非常睿智的破了乙個案子,即智審黃狗的故事。王之渙在文安縣做官時,受理過這樣乙個案子。30多歲的民婦劉月娥哭訴 公婆下世早,丈夫長年在外經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

王之渙一共寫了多少詩,王之渙的詩?

王之渙的詩流傳下來的甚少,今可見者只有六首,而此六首,足使王之渙詩名與宇宙共存。他的詩雖只流傳下六首,但這寥寥數首,確為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寫了多少不知道。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涼州詞二首。黃河遠上白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