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戒規有哪些,和尚有幾大戒?分別是什麼?

2022-09-24 14:30:05 字數 4206 閱讀 2242

1樓:輝常從容

在家人是不准許去**出家人的戒規.

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2樓:加內沙

《比庫-比庫尼戒》法雨道場 明法 尊者

和尚有幾大戒?分別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和尚是對出家佛教徒也就是僧人的尊稱,不分大小男女。

古代與現代,各個派系不同所持戒本也不同。下面籠統的就一般情況大體說個數目。

一般來說居士最多五戒,沙彌沙彌尼十戒,式叉摩尼16戒或22戒,比丘250戒,比丘尼約348戒。密教徒有密乘戒。此外還有菩薩戒,從居士到僧人不論修學的是顯教密教都可附加受持。

此外,一切人都可修學八關齋戒,持八關齋戒一般為一日或多日,並不要求終身受持。

平常人但於一戒受持不破就是聖人之流,龍天鬼神無不恭敬守護。

和尚有幾戒啊?

4樓:鐵浩宕鳳捷

蘇東坡和bai佛教的淵源非常深du厚,他和方zhi外朋友過往也非常親密dao。在版

居士分燈錄裡,記

權載東坡前生為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蘇軾的母親剛剛懷孕他的時候,夢見一位身軀瘠瘦、眼睛眇細的出家人,後來就生下了蘇軾。事隔數年,蘇軾的弟弟蘇轍在高安為官的時候,和真淨、文聖、壽聰等三位法師時常在一起論道參禪。

有一天這三位出家人同時夢見迎接五祖戒禪師,三人正在交談時,蘇軾剛巧來寺拜訪。三人於是把夢境告訴蘇軾,蘇軾就回答自己

七、八歲的時候,曾夢見自己身為僧侶,往來行化於陝右一帶。真淨法師聽了,趕忙介面說:

『戒禪師也是陝右人,晚年來遊高安,五十年前圓寂於大愚。』細問之下,蘇軾當年剛好四十九歲,大家終於了悟五祖戒和尚原來就是蘇軾的前身。

所以,或許就是蘇東坡的轉世

5樓:匿名使用者

比丘250戒,比丘尼350戒.

6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和尚是對出家copy佛教徒也就bai是僧人的尊稱,不分du大小男女。

古代與現zhi代,各

dao個派系不同所持戒本也不同。下面籠統的就一般情況大體說個數目。

一般來說居士最多五戒,沙彌沙彌尼十戒,式叉摩尼16戒或22戒,比丘250戒,比丘尼約348戒。密教徒有密乘戒。此外還有菩薩戒,從居士到僧人不論修學的是顯教密教都可附加受持。

此外,一切人都可修學八關齋戒,持八關齋戒一般為一日或多日,並不要求終身受持。

平常人但於一戒受持不破就是聖人之流,龍天鬼神無不恭敬守護。

7樓:匿名使用者

八戒 五戒 具足戒等

和尚要遵守哪十大戒律?

8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不要知道了,現在的和尚什麼戒律都沒有了,在外面比普通人還過分。

和尚六大(忘了幾個)戒律是什麼?

和尚為什麼要有清規戒律?

9樓:帥帥的良

問到這個問題,那麼你就要知道清規制度的由來,也就是叢林制度。

首先,清規和戒律是不同的

戒律是由佛所制定,只有佛才可以制定戒律,清規是祖師制定的,佛所制定的戒律條條都是有原因的,佛在最初並沒有制定戒律,直到後來每發生一件錯事,佛就制定一條戒律,這就說明這些問題是會發生的,佛制戒才會服人。

當了知: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

現在來說清規的由來,關鍵問題你要問的就是,見性成佛,悟無所得,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制定那麼多規矩是吧?

好,很簡單,你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見性成佛,正覺如來」這句話你會說,你會背,現在我來問你,你見性了嗎?你成佛了嗎?

事實是沒有,我們大家都沒有,見性談何容易,可是在沒見性以前呢?

中國禪宗自六祖慧能大師後大為興盛,禪宗主張頓悟

但是這樣久而久之形成了乙個問題,就是當時的修行人,美其名說在參禪

其實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去想,就在那裡偷懶,這樣每天都在混日子

因為悟是心,心的東西在外表看不出來,這樣弊端就出現了。

六祖慧能大師的第二代法脈傳人馬祖道一禪師眼見於此,特別制定了叢林制度

也就是寺院的制度,而道一禪師的傳人百丈懷海禪師制定了清規

懷海禪師制定清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並且也在那時制定了早課和晚課

無論頓悟與否,不可借參禪悟道為名,而偷懶。

所以,在見性前,該下的功夫還是要下,這不妨礙悟道,所以戒律和清規是必要的,它是幫助修行人正確的引出一條道路,使修行人在菩提道上能有指引,能不犯錯,能鞭策自己努力不懈。

因此,戒律和清規是一定要的,這不妨礙見性,而且對幫助見性也是起到了輔助

要不然,每天在那裡說我要見性,我要見性,什麼事也不作,除非你是六祖的根器,不然什麼事也不作,會見性才怪呢。

10樓:釋歡顏

關於嚴守清規戒律的重要性,我以禪宗為例吧:

「禪宗歷史上,除了偶然的幾位「過來人」沒有守足具足戒就頓悟,其他的人都是守了幾年的具足戒才開始行腳求師見性的。

所以在現在末世而言,不知道是否還有漢地僧人曾經守足這250條戒律。據說現在的寺院這些戒律都流於形式了。

而行走坐臥皆為禪定,守戒之時,如此多的戒律,要守好來,則要求學人時時觀心,這就是最好的禪定過程。所以真正守完了這些戒律的人,即便從來沒有打坐過,都已經能夠進入甚深禪定境界,才有可能生出俱生妙觀察智以觀得慧,剎那頓悟。

所以我一再說明,佛學是用來行的,才能生出觀照般若。」

11樓:匿名使用者

規律就是制約不良行為的條款。

學校有校規。部隊有軍規。國家有憲法。出家人也有他們的三壇大戒。

12樓: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戒律就是為了諸惡莫作,不守戒律,就會作惡,惡報現前,身不由己,何來覺悟?

方便是為了眾善奉行,甘願遮戒、開戒、破戒,那只有覺者才能做到。

持戒才能得定,得定才能開慧,勤修戒定慧,才能熄滅貪嗔痴,才能得菩提。

南無阿彌陀佛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是和尚。

但沒說只有和尚才能見性成佛啊,所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14樓:有煩惱求助

很簡單,因為他是和尚啊!

15樓:匿名使用者

戒,是佛陀制定的行為準則,不單純是禁止,而是堅定要做好事,所謂「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這種行為準則是佛教生活方式的第一步,是精神發展的基礎。戒給精神生活以營養,使精神穩定和安靜,從而達到覺悟的狀態。

戒、定、慧,三學是互相支援的。戒控制行為加強定,定又促進慧。慧幫助人擺脫對事物的愚痴看法,如實看待生活。

出家人需遵守哪些戒律?

僧人都有那些戒律?

16樓:匿名使用者

【具足戒】

(術語)為比丘,比丘尼當受之戒,別解脫戒中之至極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實為三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舍墮,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學,七滅諍。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羅夷,十七僧殘,三十舍墮,一百七十八波逸提,八提舍尼,百眾學,七滅諍。

戒之總數,諸律不同。宜視後世之作為,然要嚴守佛陀製戒之意,專心保持比丘之面目,今對比四分,五分,南傳。則波逸提以下之細目,有如圖之相違。

觀此可知戒之數目,指大數也。今所以名為具足者,非依已上之戒數。戒數惟標榜其緊要者,使由此於一切之境界離罪之意,故謂為具足戒。

故若自數上言具足,則不得不言為無量。不依具足之戒數者,於藥師經,智度論等謂比丘尼戒為五百而知之也。行事鈔中之一曰:

「問:律中僧列二百五十戒,戒本具之。尼則五百,此言虛實?

答:兩列定數,約指為言。故諸部通言,不必依數。

論其戒體,唯一無作。約境明相,乃量塵沙。且指二百五十,以為持犯蹊徑耳。

律中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可得指此而為所防。今準智論雲:尼受戒法,略則五百,廣說八萬。

僧則略有二百五十,廣亦同尼律儀。」

【菩薩戒】

發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其戒相為十重戒,四十八輕戒,這是出家菩薩戒;若依優婆塞戒經受戒品,則列六重戒,二十八輕戒,這是在家菩薩戒

17樓:彌陀**潤生

比丘有250條戒律 比丘尼有348條戒律

和尚都有哪幾個戒

請問佛教根本戒是什麼戒,和尚有幾大戒?分別是什麼?

1 不謗國主戒 相互理解尊重包容,讓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2 不漏國稅戒 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維護共同責任。3 不殺生戒 主制不殺人,兼制不故意傷害其他生命,鼓勵放生,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只食用非己親手宰殺 非專為己而宰殺 別人宰殺時沒心生高興和聽到動物慘叫聲。6 不妄語戒 不作偽證 不自我吹捧證聖見...

和尚和頭陀有什麼區別,頭陀跟和尚有什麼區別?

1 出家情況不一樣。和尚是需要出家的,有戒疤,有度牒和戒牒,如魯智深。頭陀是不需要出家的,是修行的俗家 只有戒牒,如武松。2 本身含義不一樣。和尚的意思是有一定修為的僧人,或對男性僧人約定俗成的泛稱。頭陀的意思是像抖掉身上的灰塵一樣抖掉煩惱,抖的方式就是修行,行者其實就是苦行僧。3 吃穿住情況不一樣...

和尚燒戒疤用的是什麼香,和尚頭上為什麼要燙9個香疤呢

戒疤本非佛門儀式,乃是後世妄添,有礙健康,早已禁止,現在都不燒了。是和尚受戒時用艾火燒上去的,戒疤越多,受的戒越多,相對而言資格也比較深。戒疤最少1個,最多9個。和尚頭上為什麼有戒疤真相太殘酷發下大願才能燒戒疤 戒疤又稱香疤。指佛教徒為求受清淨戒體而燃香於身上所遺留的疤痕。其行為根據或系起自于捨身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