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022-06-10 06:05:04 字數 6032 閱讀 6949

1樓:紅蓮的心火

1全部蝶戀花①

檻菊愁煙蘭泣露,② 羅幕輕寒,③ 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④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⑤ 山長水闊知何處。

【註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

②檻:欄杆。 ③羅幕:

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④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⑤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品評】

此詞經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

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

極悽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羅暮

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輕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

心之所感。「燕子又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徵的景物,而且,燕之

「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樑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乙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

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

之物。如張九齡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孟郊《古怨

別》:「別後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張泌《寄人》便徑直讚嘆明月多情: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

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髮——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

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後來,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的悵問:「不

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

雜的內蘊。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悽迷氣氛又增

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

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構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

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

的一種必要的鋪墊。「獨上西樓」,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

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例項。「望盡」,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

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

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於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 二句。「彩箋」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願之熱切,二則表

示欲書內容之繁富。「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給人情也

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

(《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2樓:

這種問題上網一搜就有了

有騙分之嫌啊!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的意思

3樓:王珂

意思是: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出自宋代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原文如下: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白話譯文: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4樓:阿離

意思:聽了一夜的西風瑟瑟聲,早上起來,她獨上高樓,目極天涯,竟發現,一夜秋風,世界已經是滿目秋意,碧樹不再,落葉紛紛,簌簌而落。

《 蝶戀花》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白話譯文: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這首小令意境純淨,語言明快,淺淺易懂,無需做過多的解讀。從「菊愁」「蘭泣」等字眼推測可知,詞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如菊似蘭的高潔女子,羅幕輕寒,天氣漸冷,燕子也不耐寒意,雙雙飛離,也暗指情郎不在,佳人獨守空閨。

燕子走了,連那天上的明月也不懂我的相思之苦,只知道斜照繡戶到天明,連半點安慰都不能給我。

5樓:浮傲南陶天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登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彷彿世間的一切都已經浮雲過世

6樓:我不八開心

意思是在昨夜西風吹著樹葉凋零的大樹時,獨自登上高樓,望著遠處的道路。

7樓:天天一首古詩詞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8樓:匿名使用者

「滿意回答」,分析的不對,完全沒有理解詩句的意境。第一句並不是表達「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如果你看了上下文就知道,它是透過秋天蕭瑟的風景和獨自登樓的孤獨感,烘托出一種「孤獨」的感覺,「望盡天涯路」更是表達了,「路途漫漫,心有戚戚」的迷惘,第一句核心在乙個「獨」字,意在說,做大事者,必須過第一關就是「忍受內心的孤寂」,路途漫漫,獨自前行,並且前景不明,但是仍需堅持為了信仰。

9樓:戀包依羽

昨夜西風殘烈,綠樹凋零,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釋義: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慘烈,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登高望遠心中充滿了蒼茫空虛及悵惘感覺,抬眼遠眺,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讓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宋代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白話譯文: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蘊含著愁苦之情。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11樓:王珂

意思是: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出自宋代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原文如下: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白話譯文: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12樓:天天一首古詩詞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13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北宋詩人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賞析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柳永、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此詞之負盛名。

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裡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絡,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裡,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淒淒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

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

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

「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

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裡指題的詩箋;尺素,指書信。

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曳不盡的情致。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句詞是什麼意思

蝶戀花 宋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一句出自於晏殊的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 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李清照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是什麼意思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我 登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彷彿世間的一切都已經浮雲過世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什麼...

《西風胡楊》文章第2段說胡楊,秋天最美的樹作者是

胡楊,秋天最美的樹,是一億三千萬年前遺留下的最古老樹種,只生在沙漠。作者通過對於邊塞的描寫,來映襯出胡楊的堅韌與挺拔。它們雖然有的斷臂折腰,卻依舊挺立著,這正是它們 這些胡楊樹的美麗,胡楊之所以是秋天裡最美麗的樹,是因為 它的不俗。佛祖釋迦牟尼是走著有胡楊的這條路修行的,這也為胡楊增加了幾分神秘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