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日本的名稱是什麼,唐朝的日本叫什麼名字

2022-01-28 13:40:09 字數 4097 閱讀 4686

1樓:學院派魚多多

唐朝時日本的名稱是倭國、日本。在7世紀後半葉(唐時期),倭國對外國號修正為日本。

倭國從決定修改對外使用的國號到向唐朝通告更號事宜再到最終獲得唐朝的承認,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乙個歷史的發展過程。白江戰役倭國慘敗後,最遲在天智八年(公元669年),倭國已經決定把對外的國號改為日本。

到了文武天皇大寶元年(公元701年),日本才決定與唐朝恢復外交關係,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為首的代表團使唐。可能正是從此次往來開始,中國朝廷才正式承認了日本這個國號。由於當時是武則天主政,所以才有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上「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的記載。

「扶桑」是中國對日本的代名詞。

古代中國人沒有準確的地理方位意識、把東方和日本混為一談有關;另外也與國內外一些學者對「扶桑」地望的爭論不無關係。所以早在唐代以後一些詩人的詩作中,就開始出現「日本」、「扶桑」概念混亂、分合無序的情況。

尤其到了近代,「扶桑」基本就是日本的代名詞了。對此,國內學界就有「自梁啟超起將日本和扶桑聯絡在一起至今」的說法。

2樓:完顏弦兒

日本 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

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公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

《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唐朝之前一直叫倭奴國,唐朝時改叫日本。文人習慣叫東瀛。

3樓:滿足人的訓獸獅

唐朝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漢朝和魏朝的稱呼,漢稱他們為倭奴國,奴在當時不是奴隸的意思,而是人的意思,用現代人的翻譯就是倭人國,在賜封日本天皇為王的時候,曹魏人稱他們為邪馬台國,也就是日語的音譯,日本使者到中國稱臣,大魏王曹睿賜予日本天皇親魏倭王,倭在當時並不是矮的意思,而是順從的意思,但是後來日本人實在矮的奇葩,倭也慢慢演化成了矮.日本這個稱呼是女皇武則天賜的.

4樓:士多啤梨香的夏天

現在的電視劇集都亂演的,不合理。

前段時間看到哪個漢朝的連續劇,那裡面還喊爸爸媽媽呢,嚇死我了

扶桑,東瀛,倭奴國,這三個比較合理。

唐朝的日本叫什麼名字

5樓:熱狗已存在

東瀛 倭國 扶桑

國名由來

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著作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該書《地理志·燕地》稱日本列島為「倭」,當時日本列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過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統一,將國名正式定為日本國。

倭更名為日本。《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

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可見,日本得名與日出有關係,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現在的國名。

中國文人過去喜歡稱日本為「東瀛」或「扶桑」。「東瀛」一看就知,是東面的海洋國家,而「扶桑」據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的「太陽樹」,因為日本在最東面太陽公升起的地方,所以稱之為「扶桑」。

6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時的日本國名叫做扶搡

7樓:武當五哥張翠山

奈良時期 的 扶桑國

中國唐代時日本叫什麼

8樓:朱南戎

東瀛 倭人 倭國 扶桑

國名由來

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著作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該書《地理志·燕地》稱日本列島為「倭」,當時日本列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過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統一,將國名正式定為日本國。

倭更名為日本。《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

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可見,日本得名與日出有關係,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現在的國名。

中國文人過去喜歡稱日本為「東瀛」或「扶桑」。「東瀛」一看就知,是東面的海洋國家,而「扶桑」據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的「太陽樹」,因為日本在最東面太陽公升起的地方,所以稱之為「扶桑」。

日本在唐代叫做什麼?

9樓:安靜的太陽安靜的你

日本在唐代叫做扶桑、東瀛、倭國,那個時候他們還有很多的留學生,來唐朝學習,留學期滿就回國,用學到的文化知識,發展自己的國家。

10樓:老虎磨牙

據中國史書記載,日本那時候叫倭。才有了後來唐朝抗倭行動。在唐朝盛世,倭一度是我國的附屬國。

11樓:科普小星球

日本在唐代有至少三種名稱,分別叫東瀛,扶桑,倭國。

12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詩中提到了日本,他有個日本朋友叫朝衡(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呂),他寫了首詩《贈晁卿衡》,開頭是:日本朝衡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13樓:我是問答小能人

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日本在唐代的時候被唐朝人稱作為倭國。

14樓:秋風體育

日本在唐代有兩種叫法,一種叫日本,另一種叫倭國。

請問"日本"在我們唐代時叫什麼?

15樓:星猿意

當時我們中國人叫日本人為扶桑,到了明朝稱倭寇

日本從神話時代開始最高統治者就叫天皇了,並且延續到今天一工是125位

兒子,弟弟和中國的稱呼一樣,皇子,皇弟。

16樓:匿名使用者

「東瀛」或「扶桑」。都是.

17樓:匿名使用者

扶桑!!

當時應該他們叫什麼什麼大君的吧~~

日本在唐代時期叫什麼求大神幫助

18樓:小夜窮

日本(英文翻譯是「漆器」的意思),中國(英文翻譯是「瓷器」的意思)。

19樓:手機使用者

既叫倭國,又叫日本 《舊唐書》: 倭國者,古倭奴國也。去京師一萬四千裡,在新羅東南大海中。

依山島而居,東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世與中國通。其國,居無城郭,以木為柵,以草為屋。四面小島五十餘國,皆附屬焉。

其王姓阿每氏,置一大率,檢察諸國,皆畏附之。設官有十二等。其訴訟者,匍匐而前。

地多女少男。頗有文字,俗敬佛法。並皆跣足,以幅布蔽其前後。

貴人戴錦帽,百姓皆椎髻,無冠帶。婦人衣純色裙,長腰襦,束髮於後,佩銀花,長八寸,左右各數枝,以明貴賤等級。衣服之制,頗類新羅。

太宗貞觀五年,遣使獻方物。太宗矜其道遠,敕所司無令歲貢,又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節往撫之。表仁無綏遠之才,與王子爭禮,不宣朝命而還。

至二十二年,又附新羅奉表,以通起居。 日本國者,倭國之別種也。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

或曰:倭國自惡其名**,改為日本。或雲:

日本舊小國,並倭國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實對,故中國疑焉。又雲:

其國界東西南北各數千里,西界、南界鹹至大海,東界、北界有大山為限,山外即毛人之國。 長安三年,其大臣朝臣真人來貢方物。朝臣真人者,猶中國戶部尚書,冠進德冠,其頂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為腰帶。

真人好讀經史,解屬文,容止溫雅。則天宴之於麟德殿,授司膳卿,放還本國。 開元初,又遣使來朝,因請儒士授經。

詔四門助教趙玄默就鴻臚寺教之。乃遺玄默闊幅布以為束脩之禮。題雲「白龜元年調布」。

人亦疑其偽。所得錫賚,盡市文籍,泛海而還。其偏使朝臣仲滿,慕中國之風,因留不去,改姓名為朝衡,仕歷左補闕、儀王友。

衡留京師五十年,好書籍,放歸鄉,逗留不去。天寶十二年,又遣使貢。上元中,擢衡為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

貞元二十年,遣使來朝,留學生橘免勢、學問僧空海。元和元年,日本國使判官高階真人上言:「前件學生,藝業稍成,願歸本國,便請與臣同歸。

」從之。開成四年,又遣使朝貢。

對唐朝農業生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唐朝對日本產生了哪些影響?

曲轅犁的發明,是自唐代以後農具改革的有一次突破,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傳統步犁的基本定型.推動了唐代農業生產發展,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日益完善.筒車。亦稱 水轉筒車 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上下各有乙個輪子,下輪一半淹在水中,兩輪之間有輪帶,輪帶上裝有很多尺把長的竹筒管。流水衝擊下面的水輪轉動,...

古代將士在皇帝面前的自稱是什麼,唐朝的侍衛在皇帝面前可以自稱什麼?沒有官位的士兵

古人在尊長面前自稱時,把姓氏去掉,自稱自己的名。比如劉備尊敬諸葛亮,稱他為 孔明先生。而孔明自稱卻是自己的名 亮。諸葛亮尊稱周瑜 周公瑾 公瑾先生 大都督 周將軍等。而周瑜自稱時,也只能是乙個字 瑜。除了稱名以外,古代人在尊長面前的自稱還有如下習習慣的謙稱 一 臣 微臣 小臣 僕 老臣 下臣 二 屬...

唐朝妃嬪手腕上的紅點是什麼,唐朝剛進宮的妃子胳膊上點個紅點什麼意思

是守宮砂 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點一顆鮮豔的紅痣,以驗證女人們的貞操,在古代是常見的,叫 守宮砂 不明就裡的人,以為 守宮 就是守住那神聖的一方妙處。引引晉朝 博物志 中記載 如果用硃砂餵養壁虎,壁虎全身會變赤。吃滿七斤硃砂後,把壁虎搗爛並千搗萬杵,然後用其點染 的肢體,顏色不會消褪。只有在發生房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