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軍隊打不過滿清的軍隊這究竟是為什麼

2022-01-18 12:01:33 字數 5599 閱讀 9371

1樓:壹點故事

明朝吃空餉、裝備差。空有龐大的人數,裝備差又有何用,難道以木棍對刀劍?因為嘉靖尤其是萬曆皇帝這對祖孫的怠政,到了萬曆後期,全國**缺額接近一半,全國**呈現癱瘓狀態。

這段時間,裝備的養護、配給、後勤已經完全脫節。

比如薩爾滸大戰前,調撥給瀋陽明軍的裝備中,竟然還有正德年間的頭盔和手銃;出兵前,祭旗殺牛,三刀而牛不死,最後氣的楊鎬臉色發青,命身後侍從用尚方寶劍才一劍斬下了牛頭....薩爾滸之戰中,身為總兵的杜松的頭盔在激戰中,由於生鏽而被一箭貫穿。戚繼光就曾在《練兵實紀》中吐槽:

「今我之盔甲,外面新錶可觀,內裡鐵葉,一片數個眼,鏽爛惟存鐵形,還是好的,其空落如篩子一般,敵射可透,刀砍可破,是盔甲也不如他。」

這都是本應該避免的事情,可事實上明朝已然如同一棵枯樹,看似龐然大物,實際上已然行將就木。薩爾滸之戰大敗後,舉國震驚,萬曆皇帝回顧二十年前的援朝戰爭,對比如今的慘敗,不禁愕然痛心。

明軍的火器尚不是時代的主軸。當時火器尚處於較原始的階段,無論是射程、精度還是安全程度都很差,騎射、刀劍長矛依然是戰爭的主體,西方直到古斯塔夫二世軍改的時候,火器才徹底大放異彩,之前的西班牙大方陣長槍陣仍依仗冷兵器。而明軍就比較糟糕了,比如關寧軍依然使用三眼銃這種原始的火門槍,後期才較大範圍的配備裝備鳥槍等先進的**。

但是明軍糟糕的仿製和偷工減料,製造的火器大都有粗製濫造之嫌。

2樓:歷史分析解讀

明朝的軍隊打不過滿清的軍隊是因為國內是內憂外患的,內部有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外有大清的軍隊,基本是南北夾擊的,打不過很正常。

3樓:wxy123456穎

明朝當時已經走到了朝代後期,各種問題接連出現,對於滿清根本沒有防備。

4樓:陳智豪

明朝到後期已經漸漸衰落了,朝廷內部勾心鬥角,對於軍隊的發展已經不重視了,正所謂食不飽力不足,軍隊連飯都吃不到,更別提打仗了

5樓:職場養老小精靈

軍事上——明朝內憂外患,對內李自成,張獻忠尾大不掉,對外抵抗滿清節節敗退,分身乏術啊! 明中期後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導致流民大增,這就為農民起義提供了群眾基礎。

6樓:

答:因為明軍的火器尚不是時代的主軸,當時火器尚處於較原始的階段,無論是射程、精度還是安全程度都很差,騎射、刀劍長矛依然是戰爭的主體。

李自成的10萬精銳部隊,血戰山海關,打不過清朝軍隊這究竟是為什麼?

7樓:最好十七歲

李自成血戰山海關,打不過清朝的軍隊,有以下幾點原因:

1、對山海關的戰略位置缺乏清醒的認識

山海關城高牆厚,東臨大海,易守難攻,因此,清軍數次入關都是繞道蒙古、山西等地。李自成在招降了吳三桂後,派往鎮守的只是剛剛投降過來的明朝降將唐通所部八千人,而沒有派出由大順軍將領率領的精銳重兵。這樣一來,唐通的八千餘人很快就被吳三桂的大軍擊敗,導致整個局勢都發生了逆轉。

2、吳三桂的臨時反水

李自成率兵入京後,為了瓦解明軍殘餘勢力,李自成派已降明軍將領唐通率兵前去招降,並駐守山海關,吳三桂聽聞京師已破,又有李自成的逼降之勢,明朝大勢已去,經過吳三桂反覆斟酌,最後決定歸順,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吳三桂率軍回京的路上,遇到了從京師跑出來的家人,聽聞愛人陣圓圓被人霸佔,家人被關押,最終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立即調轉馬頭回山海關,回到山海關,打著復明的旗號拒絕歸順,並進攻唐通的軍隊,並將他驅逐出山海關。

3、鷸蚌相爭,漁夫得利

隨後,李自成令唐通、白廣恩將領率兵2萬從後面包抄吳三桂斷其退路,並派6萬大軍從正面向,西羅、北翼和東 羅城發也猛攻。吳三桂把老底都拿出來了,並把山海關總兵高第部一萬、鄉勇約三萬人,全部調來防禦吳三桂,加上吳三桂的軍隊也有7萬人,山海關易守難攻,經過數日的激烈戰鬥,雙方都**慘重。

清軍將領多爾袞見勢,一聲令下,2萬鐵騎氣勢洶洶對陣直衝大順軍,大順軍早已疲憊不堪,見來勢凶猛清軍鐵騎,完全沒有還手之力,最終李自成還是大敗而歸。

8樓:歷史分析解讀

李自成的10萬精銳部隊,其實都是起義的農民軍隊,他們大都是缺乏訓練,**比較落後,根本沒什麼戰鬥力,只能打敗腐朽的明朝。

9樓:sunny任一鑫

山海關我們都知道那裡的地勢險惡,並且可以說是易守難攻,這也是給清朝軍隊乙個特別有利的條件,這肯定是一部分原因還有就是因為他自己軍隊中有人反水。

10樓:黑天鵝斯巴達

因崇禎皇帝調洪承疇大軍對抗皇太極導致全軍覆滅,李自成乘機狀大,加上當時河南天災,所以李自成破襄陽,三圍開封,滅孫傳庭,破山西,於公元2023年4月,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

11樓:wxy123456穎

因為作戰時使用**的差異,太落後,和自身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地形也不熟悉。

1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位置不熟悉,吳三桂的反水,再加上軍隊長期作戰疲憊不堪。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因為地理位置不好,山海關地勢險惡;另外乙個就是作戰戰略不及清朝軍隊;還有軍隊人心不齊也是很要命的。出現有人反水,給整個隊伍致命的一擊。

14樓:

李自成的軍隊說實在的還算不上是鐵血的隊伍。其次隊伍裡還不是鐵板一片,有著吳三桂這樣的二五仔,而且在重要的是對山海關的地勢估計錯誤而安排了錯誤的方式進軍。

明朝的軍事力量世界第一,為什麼會敗給滿清

15樓:傷心可樂雪

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明末農民起義,明末實際人口已經過億,陝西、河南、山東等北方各省由於人口太多,已經超出當地土地的供養能力,而兩湖產出的糧食倒是可以**北方,在和平時期問題還顯現不出來,當北方遇到天災糧食減產的時候,南方的糧食**立刻吃緊,加上落後的道路交通更是使問題雪上加霜,當北方農民為了吃不上飯起來造反的時候,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對國家基層組織破壞極大,大批**被殺,這一情況反過來更加重和社會的混亂。當時明王朝的主要精力、人力、財力全部集中在遼東,起義爆發的時候沒有及時的做出正確的部署,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但是乙個王朝的力量還不是一夥農民能抗拒的,李自成反覆失敗。

但是前面我已經說了,主要問題沒有解決,李自成雖然失敗了,但是北方流民沒飯吃的問題還是得不到根本的解決,所以李自成才能屢敗屢戰。李自成最後發展成氣候也是北方知識分子看到明王朝大勢已去,轉投李自成,給李自成帶去了發展總戰略,李自成才能得到北京,進北京後士人集團對李自成的態度也能證明這一點。至於滿清只不過是乙個跳樑小丑,在中原王朝處於內亂的時候渾水摸魚,結果運氣好到爆棚,北方被李自成折騰的不成樣子,南方由於長年供養北方,牢騷滿腹。

加上士人集團對李自成在北京搞清算失去信心。種種原因加到一起造就了後來的清王朝。中原民族失去統治地位的主要原因還是李自成的責任,吳三桂在兩面夾擊下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投降滿清,落到李自成手裡根本沒有活路,吳三桂一家都是李自成殺的,投降李自成根本沒有好下場。

所以丟失山海關的最大責任人是李自成。在滿清進入中原後其實還有兩個機會可以光復漢家江山,乙個就是滿清頒布剃頭令,可惜南明沒有抓住機會,各路軍閥爭權奪利。乙個是吳三桂造反,可惜老天對滿清太好了,在關鍵的時期讓吳三桂病死,吳氏集團分崩離析,漢族也失去了最後乙個光復中原的機會。

至於後來的清朝滅亡那就是真正地順應歷史潮流了。所以,明朝亡於糧食,清朝幸於天時,吳三桂倒霉在年齡太大,李自成成功在於滿清。明朝8成的國力都在遼東,這就是李自成成功的主要原因,後來崇禎認識到這一點後,調遼東軍隊入關平叛,但是李自成已經尾大不掉,遼東精銳的遼東鐵騎只是暫緩了明朝的滅亡時間而已。

參考資料

16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第一,您也太誇張了,明朝落後的軍事裝備和力量,怎麼能和經過30年戰爭考驗,屬於現代軍制的西方列強相比?

明朝末期,軍戶制度實際上已經崩壞了,沒有什麼戰鬥力,別說滿清,就是貴州那邊的奢安之亂都花了將近10年時間

先看看和滿清的作戰情況,乙個薩爾滸之戰,就把遼東區域的野戰集團全報銷了。

按照明朝的規定,乙個軍戶負責自行生產,軍戶和奴隸沒什麼兩樣,衛所的負責人從軍戶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用來裝備和訓練戰兵,戰兵負責打仗

可到了後面,衛所變成了地主,將門之後根本不會打仗,只會收租子

如果僅僅如此,還可以憑藉明的國力慢慢耗死滿清

可到了袁崇煥的時候,和滿清做交易,結果皇太極順勢從蒙古那邊拉到了同盟者,屢次入關,打破了戰略包圍圈

再獎賞李自成和明朝的黨爭,明的可用戰爭資源和動員能力反而不如滿清

等到李自成攻下北京後,他的行動實際得罪了官僚集團,他們順勢倒向滿清

結果就是大量明軍搖身一變,變成了前驅

之後就是中華淪陷

17樓:無關風月

明朝並沒有敗給滿清,準確來說,只是敗給了李自成,沒辦法,當時內憂外患,腹背受敵

18樓:三弟

明,實亡於萬曆,再加上魏忠賢的禍亂,十幾年的旱災,明朝不得不亡。

中國古代的老百姓遭受了太多的苦難,他們只想要一碗摻著沙子的公尺飯;可是像嘉靖,萬曆卻視百姓為賊寇,嘉靖,萬曆心中只有自己,乙個幾十年如一日地嗑藥煉丹,乙個只知道為自己的兒子福王朱常詢搜刮民脂民膏,不管百姓死活,這樣的王朝能不滅亡嗎?

19樓:靜謐賢者

那說的是明朝最鼎盛的時期,明後期內管理的鬆懈朝綱的腐敗外清的快速發展強力崛起,都是導致滅亡的原因。

20樓:小語文人

一、明朝面臨著四個威脅:

1、內部問題:主要是皇帝無能,有能力的大臣也不多,導致奸臣和宦官當道。如果不是明朝三權分立和兩京制的保護,明朝在萬曆年間也就滅亡了。

2、農民軍:明朝自中期以來,民間反抗不斷。到了後期,就形成了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兩支較大的農民軍,最終使明朝南逃。

3、北元:元朝北返以後,雖然朱元璋、朱棣12次北伐,但並沒有完全消滅蒙古軍隊。蒙古長期騷擾明朝北部,限制了明朝的力量,並製造了「土木之變」。

在明朝中期,余子俊修「邊牆」,也就是所謂的明長城,才使得形勢有所好轉。

4、清朝:清軍在北方崛起,並且給予明朝很大壓力。雖然在山海關一線,袁承煥、祖大壽和吳三掛很好的抵擋住了清軍,但是在其他戰線上,明朝就無力抵抗,最終使得清朝滅掉了明朝。

二、明朝的軍事力量雖是世界第一,但除了本身日益腐朽外,其火器實力亦存在極大問題。

明軍雖然火器眾多,也一直積極的研製、購買、提高火器技術,但是還沒有發生質變,依舊是 一支冷兵器軍隊,客觀來說,要想達到同時期發生的歐洲1618---2023年的「宗教戰爭」中火器的水平,必然要具備以下條件:

1.火炮能夠發射「開花炮彈」,即**彈,這使火炮從一種攻城器械變成野戰**,能大量殺傷有生目標。

2.火炮要具備相當的機動性,機動性不好就不利於大量集中,明朝的火炮無論是虎蹲炮、佛朗機銃還是後來的紅夷大炮機動性都不好,虎蹲炮雖然不大可發射前居然要用大鐵釘釘在地上,紅夷大炮本來是葡萄牙人的艦炮,重達上千斤,太笨重只適用於守城。反觀西 方,大炮的口徑適當,用馬匹牽引,能夠短時間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陣地,明軍也有馬拉炮車,可是車上的火炮威力太小。

3.火炮要具備相當的火控能力,具體就是銃規、銃尺和矩度等儀器的使用以及裝彈填藥技巧的掌握。

4.要有相當數量的火槍部隊,即便是火繩槍相比弓箭也有很大優勢,更不要說每分鐘四五發的燧發槍。

為什麼明朝軍隊就開始裝備的火槍清朝軍隊就沒了

清朝統治階層滿族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對駿馬彎刀很自信,並且還帶有防範的心理。1 滿清沒有入關的時候,他們的駿馬彎刀相當厲害,無論是明朝軍隊,還是蒙古軍隊,都打不過滿清的八旗軍,所以滿清不屑於使用火器 2 當時的火器確實很有缺陷,都是火繩槍,射速慢,而且還不精準,不如弓箭來得精準,快,更加適合滿清八旗軍...

明朝是怎麼分都甲,明朝軍隊是怎麼劃分的?

明朝 府 比縣高一級 比省底一級 但凡重要的城市 就稱府明朝 府下設州,州有二種 一為 直隸州,地位相當於府而低於府的 直屬於省 一為 散州 即屬州 隸屬於府,地位與縣 相當 明朝 縣 府 州下設縣,各縣 長官 為知縣明朝 鄉 村莊 小鎮 明朝 社 集體性組織 團體 如復社 幾社 明朝 甲 戶口編制...

崇禎殉國後,南方的一百多萬明朝軍隊都去哪兒了

崇禎殉國後,南方的一百多萬明朝軍隊主要還是內耗損失掉了,唐王朱聿健和魯王朱以海的爭鬥最嚴重。後來這些人要麼被清軍收編,要麼落草為寇,要麼就以殘餘勢力繼續抵抗清軍。這一百多萬的明朝軍隊由於看不慣南明政權中的鬥爭,很大一部分都是歸順清廷了,還有一些去了海外,當然也有落草為寇的。崇禎被李自成乾掉後,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