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貴族封爵的等級及世襲罔替的王爵

2022-01-04 06:15:05 字數 5673 閱讀 8545

1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兩種。

宗室爵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至三等鎮國將軍、一至三等輔國將軍、一至三等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四級,輔國公之前八等稱入八分公,與之後的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託,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雍正時怡賢親王、同治時恭親王、光緒時醇親王、慶親王共十二個王可以世襲罔替外,其餘宗親世爵只能世襲。

宗室爵俸祿:

親王歲俸銀1萬兩,祿公尺1萬斛;

世子歲俸銀6千兩,祿公尺6千斛;

郡王歲俸銀5千兩,祿公尺5千斛;

長子歲俸銀3千兩,祿公尺3千斛;

貝勒歲俸銀2500兩,祿公尺2500斛;

貝子歲俸銀1300兩,祿公尺1300斛;

鎮國公歲俸銀700兩,祿公尺700斛;

輔國公歲俸銀500兩,祿公尺500斛;

一等鎮國將軍歲俸銀410兩,祿公尺410斛;

二等鎮國將軍歲俸銀385兩,祿公尺385斛;

三等鎮國將軍歲俸銀360兩,祿公尺360斛;

一等輔國將軍兼一雲騎尉歲俸銀335兩,祿公尺335斛;

一等輔國將軍歲俸銀310兩,祿公尺310斛;

二等輔國將軍歲俸銀285兩,祿公尺285斛;

三等輔國將軍歲俸銀260兩,祿公尺260斛;

一等奉國將軍兼一雲騎尉歲俸銀235兩,祿公尺235斛;

一等奉國將軍歲俸銀210兩,祿公尺210斛;

二等奉國將軍歲俸銀185兩,祿公尺185斛;

三等奉國將軍歲俸銀160兩,祿公尺160斛;

奉恩將軍兼一雲騎尉歲俸銀135兩,祿公尺135斛;

奉恩將軍歲俸銀110兩,祿公尺110斛。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製,功臣世爵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及騎都尉二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功臣世爵俸祿

一等公歲支俸銀700兩

二等公685兩

三等公660兩

一等侯又一雲騎尉635兩

一等侯610兩

二等侯585兩

三等侯560兩

一等伯又一雲騎尉535兩

一等伯510兩

二等伯485兩

三等伯460兩

一等子又一雲騎尉435兩

一等子410兩

二等子385兩

三等子360兩

一等男又一雲騎尉335兩

一等男310兩

二等男285兩

三等男260兩

一等輕車都尉又一雲騎尉235兩

一等輕車都尉210兩

二等輕車都尉185兩

三等輕車都尉160兩

騎都尉又一雲騎尉135兩

騎都尉110兩

雲騎尉85兩

恩騎尉45兩

不列等的閒散公255兩

閒散侯230兩

伯品級世職205兩

子品級世職180兩

男品級世職155兩

輕車都尉品級世職130兩

騎都尉品級世職105兩

雲騎尉品級世職80兩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銀1兩,兼支給公尺1斛。

清朝的封爵,與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號,不加國號、邑號,如睿親王、勇毅侯之類。

清朝世襲罔替和世襲給長子還是是兒子或者女兒就有爵位?

2樓:宇文聖仁

世襲給嫡長子,無嫡子則庶長子繼承,無子則從近親中過繼兒子。若有不止乙個兒子,則其他兒子也有爵位封,但是相對較低多為貝勒,貝子,甚至護國將軍,輔國將軍一類,女兒不受爵。其後這些兒子的後代如果沒有功勞繼承的爵位還要再降,直到成為普通旗人。

如果不是世襲罔替王爺,其嫡長子會降級受封,如父親是親王,父親死後嫡長子繼承郡王,父親是郡王,嫡長子繼承公爵等。

3樓:孔明出山

世襲給嫡長子(正妃的所生的,正妃無出世襲給長子)

清朝貴族封爵方式有兩種:一為軍功封,一為恩封。以軍功封者無論是何爵位均世襲罔替,永不降封。

以恩封者通常每一代降封一等承爵。和碩親王降為鎮國公,多羅郡王降為輔國公,多羅貝勒降為不入八分鎮國公,固山貝子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為鎮國將軍,輔國公降為輔國將軍,不入八分鎮國公降為奉國將軍,不入八分輔國公降為奉恩將軍,直至閒散宗室。

清代共有十二家世襲罔替的王爵,俗稱鐵帽子王,其中八家為軍功封,他們分別是和碩禮親王代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豫親王多鐸、和碩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莊親王)碩塞、多羅克勤郡王岳託、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另外四家為恩封,他們分別是和碩怡親王允祥、和碩恭親王奕欣、和碩醇親王奕譞、和碩慶親王奕劻。鐵帽子王是清代對「世襲罔替、配享太廟」王爵的俗稱,鐵帽子王見皇帝不參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俗稱「懶王」。

清朝的親王和王爺,有什麼區別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時王爵常被世人尊稱為王爺,親王只是王爵的一種。

世襲罔替的王爺有莊、怡、恭、醇、慶、禮、睿、豫、肅、鄭這十位親王和順承郡王、克勤郡王。親王和郡王世襲罔替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級別是一樣,但是後代的襲爵待遇不一樣。 滿清皇室爵位是這樣的:

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

清初諸王都是因軍功受封,功勞大的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後代襲爵沒有變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沒有世襲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襲爵制度「遞降襲爵」,如果沒有特殊的功勞受到皇上的再次嘉獎,每傳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級,直到親王降到鎮國將軍、郡王降到輔國將軍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係「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孫,稱為「恩封諸王」。

親王必然比郡王爵位大。

5樓:明日宇宙

王爺是乙個我們比較熟悉的稱號,基本上在歷朝歷代都會有,封建社會中乙個比較尊敬的封號,有天生就有的,也有後期通過努力得到的,漢朝時期就開始出現王的封號,後來王爺的範圍很大,又在此基礎封為親王和郡王,親王一般都是皇帝的兒子和兄弟,郡王一般是皇太子的兒子。

一、王爺中的親王郡王郡王一般次於親王,在歷朝歷代在都有不同的階級分化,魏晉時期,親王專封給皇子,皇帝兄弟,後來郡王也給節度使或者文官武官,王爺的範圍比較廣,代表身份,說王爺的權力很大比如清朝時期攝政王多爾袞,權力比皇帝還大,如果掌握軍權,皇帝都要禮讓三分,但是王爺的權力也很小,可能連乙個小小的縣令都比不上,這得看皇帝對王爺的信任程度,不過該拿的俸祿王爺是不會少的,基本上做乙個閒散王爺也挺好。

二、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一般都是世襲繼承,擁有著比親王王爺更高的待遇特權,他們一般都是皇親宗室,祖上基本上都戰功卓越,為朝廷做過巨大貢獻,清朝時期共有12位鐵帽子王,因為他們在大清穩固江山有了重要的作用,清朝的爵位制度大部分都是繼承或者自己努力得來,但也不是尋常百姓努力就能有的,在本身家族就有一定權力基礎上在進行晉封。

三、親王和郡王才有資格被稱為王爺親王和郡王的待遇差別也很大,基本上親王的俸祿是郡王的兩倍,親王的兒子得到的封賞也比郡王的兒子大,親王是最高等級的王爺,親王能得到很多郡王得不到的封賞,在朝廷有很大影響力,甚至影響朝堂政務,而郡王就沒什麼話語權。

6樓:最強大腦花

明清時王爵常被世人尊稱為王爺。而親王只是王爵的一種。

清代親王,根據清乾隆《大清會典則例》卷五十一《戶部·俸餉》所示,親王歲銀一萬兩,歲公尺五千石。

世襲罔替的王爺有禮、睿、豫、肅、鄭、莊、怡、恭、醇、慶這十位親王和順承郡王、克勤郡王。親王和郡王世襲罔替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級別是一樣,但是後代的襲爵待遇不一樣。 滿清皇室爵位是這樣的: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清初諸王都是因軍功受封,功勞大的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後代襲爵沒有變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沒有世襲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襲爵制度「遞降襲爵」,如果沒有特殊的功勞受到皇上的再次嘉獎,每傳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級,直到親王降到鎮國將軍、郡王降到輔國將軍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係「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孫,稱為「恩封諸王」。

7樓:軒轅劍刀光無影

最佳答案王爺就是乙個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王就成為了乙個爵位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魏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王」分成兩等:

親王和郡王親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國封建制度中,為王爵的第一等。西晉武帝封宣帝孫永為東莞郡王,始見郡王之稱。

後世開始沿襲設定。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於王。唐皇太子、諸王與親王之子承恩澤者皆封郡王。

唐代時郡王為從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後各朝代郡王也多為二等。宋宗室近親承襲,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

清代時封爵第二等為多羅郡王,也稱郡王。 至於官職,王爺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說大可以比皇帝大,說小可以不如乙個縣令。關鍵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權力,在漢朝,「王」其實就是乙個諸侯國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地裡面,他比皇帝大。

有沒有權力要看是什麼情況,在身份上,王僅次於皇帝,在權力上,就看皇帝讓他管什麼事情了,王爺掌管兵權的話,皇帝還要看他臉色呢

8樓:曲終人未散

王爺是親王和郡王的總稱 親王比郡王更尊貴, 一般只有皇帝最親近的男性族人得到

9樓:茅舍賣酒翁

王爺只是口語,親王是一種封爵

10樓:匿名使用者

王爺是個通俗的說法。

正規的成為是不叫王爺的,

親王,是清朝王爵中的一種,另外一種叫郡王。

親王全稱應是 和碩親王

通常為和碩x親王

如雍正未登基前是:和碩雍親王

乾隆未登基前是:和碩寶親王

11樓:小神仙

王爺是通俗的叫法,親王才是正規跌

12樓:海底ii萬里

清朝時候的親王叫做和碩親王,必須是由大清宗室子弟因功授爵,這裡重點就在乙個「親」字上,你可以理解為,親密的,也可以理解為親戚,都沒有錯。

這樣的親王在清朝開國之初,集中封了一批,一共八個。在清朝除皇帝外,最高權力機構名義上是「議政王大臣會議」,這裡的「王大臣」即是指被封為和碩親王的大臣。而後每代清帝王都要封上幾個和碩親王,如乾隆就比較高產,他封了十五個。

但是和碩親王,並非都是「鐵帽子」王(即世襲罔替),有的是降等世襲罔替,有的是降等承襲,有的乾脆是追封——被封者根本沒享受到。

而統稱意義上的王爺,則包括了和碩親王以及郡王兩種。清朝初期封過外姓為郡王,有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鎮南王耿忠明。但自康熙以後郡王也都是滿族宗室之後。

郡王在等級上較親王低一等,是第二等的爵位。比如降等世襲罔替親王,傳到下一代就是世襲罔替郡王。

我有乙個更簡單的方法分清楚親王和郡王:親王就像是漢朝的一字王,郡王就像兩字王。皇帝的兒子可被封為吳王,吳王就是一字王。

而立過功的大臣和皇帝的孫子只能封兩字王,比如臨淄王、閩南王(當然漢朝時禁止外姓封王的,這裡是模擬的說法)。

清朝貴族的後裔還多嗎?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愛新覺羅 恆鈦 1954年生於北京.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和 美術學院.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親王奕宗後代 愛新覺羅 啟祥 1931年11月生於滿州里,滿族正黃旗人,字景輝,號長白臥龍居士,系清聖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 世襲和碩莊親王允祿之九世孫 同治輔國公載勳之四世孫 光緒鎮國將軍毓愍之孫 愛新覺羅 ...

王者峽谷的玩家為什麼要隱藏貴族等級

我剛到v8打一把排位,星耀五居然還有人找我要 沒有一點遊戲體驗,下次肯定得隱藏貴族 隱藏了也不行,你一用限定 就暴露了,今天排位絲血雙殺,然後那些人就全在嗶嗶充錢就是強大 其實我沒想這麼多,就是在三年前隱藏之後就懶的開了 榮耀4周年老玩家,段位 v8 只是不想讓叔叔哥哥看到,你充這麼多錢太不懂事了 ...

太原有些什麼貴族式的學校,太原的貴族學校,及一些不錯的學校

實中南校現在不叫實中南校了,改叫新興實驗中學了,那裡的環境不錯,是02年剛建成的乙個新學校,之前一直是冠以山西省實驗中學南校的名號,現在裡面的教師都是青島南洋國際學校的校長帶過來的團隊,是乙個典型的貴族學校,裡面是小班教學,還有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各種興趣班,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而且學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