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制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

2021-08-04 20:03:45 字數 3351 閱讀 7864

1樓:wxy樂天

發展時期分為一下幾個時期:

1、先秦科技與先秦諸子百家 ;

2、兩漢——中國古代科技體系的形成 ;

3、宋元時期何以會形成古代科技發展高潮 ;

4、明清實學和西方科學技術的第一次傳入。

特點: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特點:

(一)發展的延續性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具體:(一)發展的延續性

在中國這塊疆土上產生的古代科學技術,幾千年來一直在延續地發展著.總的程序未曾中斷,受到外來的影響不多,在這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古代科技文明不甚相同。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和古希臘,在奴隸社會都創造過輝煌的科技成就,但都在外族入侵或不明的原因下中斷,未能在後來的封建社會中延續。

古代阿拉伯則完全是在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發端於本國的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後,雖時緩時速,但一直在繼續發展,直至近代西方科學技術傳入後才逐漸衰落。其延續發展的時間跨度之大,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產生於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約春秋戰國時期奠定基礎,至秦漢時期形成體系,此後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公升而進步,在封建社會鼎盛期的宋代出現了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到明清以後,又隨著封建社會的衰敗,科學技術的許多學科和門類日漸停滯。尤其是在歐洲崛起的近代科學技術面前,逐漸相形見組。

可見,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主體部分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它的形成、發展以至衰落,是同封建社會的總程序休戚相關的。在這方面,恰與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幾乎沒有任何科學技術上的建樹的落後狀況形成鮮明對照。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古希臘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天文學,理論性較強,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些正是古代中國科學所欠缺的。中國古代科學基本上都是實用性的。如農學,大體上都是各種農業生產具體經驗的記載,很少有理論的概括和總結。

天文學基本上就是為制訂曆法服務的,雖然天象觀測上有許多成果,卻極少**理論問題,更未深入研究宇宙結構模型。數學始終是以計算見長,注重解釋實際問題,理論性的研究相當薄弱。醫學是個例外,中醫有較深厚的基礎理論。

西方近代科技傳入後,傳統科學各學科逐步為其所取代,唯有醫學依然保持著強大生命力,繼續為人類造福,這與它的理論性強不無關係。

2樓:我是胡澤濤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特點:

1.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2.古代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實用科學體系

3.古代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技術結構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特點:

(一)發展的延續性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具體:(一)發展的延續性

在中國這塊疆土上產生的古代科學技術,幾千年來一直在延續地發展著.總的程序未曾中斷,受到外來的影響不多,在這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古代科技文明不甚相同。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和古希臘,在奴隸社會都創造過輝煌的科技成就,但都在外族入侵或不明的原因下中斷,未能在後來的封建社會中延續。

古代阿拉伯則完全是在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發端於本國的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後,雖時緩時速,但一直在繼續發展,直至近代西方科學技術傳入後才逐漸衰落。其延續發展的時間跨度之大,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產生於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約春秋戰國時期奠定基礎,至秦漢時期形成體系,此後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公升而進步,在封建社會鼎盛期的宋代出現了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到明清以後,又隨著封建社會的衰敗,科學技術的許多學科和門類日漸停滯。尤其是在歐洲崛起的近代科學技術面前,逐漸相形見組。

可見,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主體部分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它的形成、發展以至衰落,是同封建社會的總程序休戚相關的。在這方面,恰與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幾乎沒有任何科學技術上的建樹的落後狀況形成鮮明對照。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古希臘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天文學,理論性較強,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些正是古代中國科學所欠缺的。中國古代科學基本上都是實用性的。如農學,大體上都是各種農業生產具體經驗的記載,很少有理論的概括和總結。

天文學基本上就是為制訂曆法服務的,雖然天象觀測上有許多成果,卻極少**理論問題,更未深入研究宇宙結構模型。數學始終是以計算見長,注重解釋實際問題,理論性的研究相當薄弱。醫學是個例外,中醫有較深厚的基礎理論。

西方近代科技傳入後,傳統科學各學科逐步為其所取代,唯有醫學依然保持著強大生命力,繼續為人類造福,這與它的理論性強不無關係。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分幾個時期?各有什麼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特點:

1.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2.古代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實用科學體系

3.古代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技術結構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特點:

(一)發展的延續性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具體:(一)發展的延續性

在中國這塊疆土上產生的古代科學技術,幾千年來一直在延續地發展著.總的程序未曾中斷,受到外來的影響不多,在這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古代科技文明不甚相同。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和古希臘,在奴隸社會都創造過輝煌的科技成就,但都在外族入侵或不明的原因下中斷,未能在後來的封建社會中延續。

古代阿拉伯則完全是在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發端於本國的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後,雖時緩時速,但一直在繼續發展,直至近代西方科學技術傳入後才逐漸衰落。其延續發展的時間跨度之大,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二)與封建社會同興衰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產生於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約春秋戰國時期奠定基礎,至秦漢時期形成體系,此後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公升而進步,在封建社會鼎盛期的宋代出現了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到明清以後,又隨著封建社會的衰敗,科學技術的許多學科和門類日漸停滯。尤其是在歐洲崛起的近代科學技術面前,逐漸相形見組。

可見,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主體部分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它的形成、發展以至衰落,是同封建社會的總程序休戚相關的。在這方面,恰與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幾乎沒有任何科學技術上的建樹的落後狀況形成鮮明對照。

(三)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古希臘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天文學,理論性較強,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些正是古代中國科學所欠缺的。中國古代科學基本上都是實用性的。如農學,大體上都是各種農業生產具體經驗的記載,很少有理論的概括和總結。

天文學基本上就是為制訂曆法服務的,雖然天象觀測上有許多成果,卻極少**理論問題,更未深入研究宇宙結構模型。數學始終是以計算見長,注重解釋實際問題,理論性的研究相當薄弱。醫學是個例外,中醫有較深厚的基礎理論。

西方近代科技傳入後,傳統科學各學科逐步為其所取代,唯有醫學依然保持著強大生命力,繼續為人類造福,這與它的理論性強不無關係。

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歷程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 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飛彈飛行 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 2001年1月10日,神...

春秋戰國時期的科學技術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由於當時學術環境比較自由,導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出現。各學派為競爭,研究學術,使科技文化較快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封建經濟得到初步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這為科學技術取得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礎,也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例如,天文曆法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就直接服務於農業發展的需要。同...

科學帶來的壞處,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壞處有哪些?

科學也給人類帶來了壞處,就是間接地汙染了,環境例如汽車的發明儘管方便了人們,卻汙染了環境。一次性快餐盒生成白色汙染 製造電鋸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在毀樹林 啤酒給人一種享受,但出車貨的往往是這傢伙造成的。科學的就不有好有壞,看你是要怎麼去對待了。汽車 空調等給人們方便,可最後汙染了環境。學起來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