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仿製過那幾種德國戰鬥機

2021-07-14 14:15:51 字數 5610 閱讀 5493

1樓:甕蕩

“蝮蛇”,納粹德國的終極截擊機。不過它確實沒有什麼參戰經歷,也沒有戰果…… 研製過程 2023年春,盟軍開始對德國本土實施縱深轟炸,德國各大工業城市均不能倖免。更糟的是,面對數以千計的b-17轟炸機及其效能優異的護航戰鬥機p-51,德軍的活塞式戰鬥機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了,除了繼續研發噴氣式戰鬥機,德軍急需一種更高效而廉價的截擊機。

德國航空部的要求是操作簡單、廉價、且能在發現轟炸機群后起飛,並能在轟炸機達到轟炸目標前進行截擊,看來只有火箭推進的飛機能夠做到。2023年秋,梅塞施密特、容克、亨克爾公司提交了各自的方案,它們分別是me p.1104,ju ef127"walli" 和he p.

1077"julia"。另外還有第四個競爭者,就是埃裡希�6�1**姆(erich bachem)公司的bp 20,它類似於亨克爾公司的方案,但更易操縱,而且bp 20既沒有起落架也沒有滑撬,而是要靠在空中解體的方式來**。雖然戰鬥機總監阿道夫�6�1加蘭德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案,但德國航空部最終還是選擇了相對保守的ju ef127 和he p.

1077"julia"。 事實上,早在 2023年6月,維爾納�6�1馮�6�1布勞恩博士就提出了垂直髮射的火箭推進飛機的計劃,當時就被航空部技術處以不切實為由否決。六年之後,相同的計劃看來又將重蹈覆轍,但**姆找到了黨衛軍頭子海茵裡希�6�1西姆萊,在他的支援下,**姆得到了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援,西姆萊指定航空部的奧伯斯特�6�1科邁爾(oberst knemeyer)為該計劃的主任,道尼爾公司的赫爾�6�1拜斯巴特(herr bethbader)也參與了該計劃,不久bp 20得到了航空部的編號ba 349,並得到了綽號:

natter(意為蝮蛇)。 獨特的設計 ba 349很快就生產出來,因為當時金屬材料十分匱乏,加之為了提高機動性,機體絕大部分為木製結構,但駕駛艙仍有裝甲保護。其機身為圓柱形,短而平直的機翼上沒有任何操縱面,而全都在呈十字形的尾翼上(所以稱它為火箭也許更適合)。

ba 349使用一臺赫爾穆特�6�1瓦爾特(hellmuth walther)公司的瓦爾特 hwk 109-509a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me163 也使用相同的引擎),其燃料箱位於機身中部:分別為t燃料箱(過氧化氫和穩定劑)和c燃料箱(肼/甲烷的水合物),這兩種燃料一旦混合就會自燃,加之有很強的腐蝕性,所以必須十分小心。為了增加起飛速度,ba 349還使用了4個斯密丁(schmidding)533固體助推火箭,這使ba 349能在60秒內達到11,000米的高度。

**方面,原計劃裝備2門30毫米mk108航炮,但很顯然,德國人也知道ba 349 的效能遠不及盟軍的護航戰鬥機,所以量產型只裝備了威力強大的火箭彈,以便更有效的對付盟軍的轟炸機。 作戰原理 ba 349在發射前要豎起24米高的發射架,翼尖和腹翼被固定在導軌上以便控制發射姿態。飛機的操縱系統和可操縱面在發射時將被鎖住,直到10秒後助推火箭燒完並被**螺栓炸離機身。

這時操縱系統被開啟,地面通過無線電控制飛機爬升,當然飛行員可以隨時接管控制權。ba 349爬升到接近10,000米時,飛行員控制飛機下降並接近敵方的轟炸機編隊(美軍一般在6,200至9,400米的高度接近轟炸目標),當距離轟炸機1.6至3.

2公里時, 飛行員拋開機頭錐,齊射24發亨舍爾hs 217“焚風”式火箭。由於燃料也快用完了,ba 349下降到1,400米,飛行員使用**螺栓將飛機從機身中部的連線部炸斷,帶有發動機的後部機身通過自動開啟的降落傘安全降落地面,這樣最為寶貴的發動機就可以再次利用。而飛行員則須等一會兒才能爬出座艙,以免被尾翼擊中,飛行員開啟自己的降落傘,前部機身則被拋棄。

這是德國的,日本仿這個造了“櫻花”特攻機,但是那是自殺飛機,資料就自己查吧!叫 “櫻花”特攻機

2樓:絕情

二戰期間的日本“秋水”火箭式飛機源於德國的mel63火箭飛機 對於“秋水”火箭式飛機一開始的遭遇,日本人稱為“苦難的開始”。 驚人的決定 經空路返回日本的巖谷中佐一抵達羽田機場後,立即攜帶mel63和me262飛機的機密資料直奔航空本部,向相關人員進行了詳細彙報。 巖谷根據他在德國長時間考察的結果,發表了意見:

me262噴氣式飛機的技術已經成熟,實用性高,仿製工作相對容易,建議優先研製me262。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巖谷彙報到mel63火箭式飛機時,航空本部的伊東裕滿大佐對這種“從未聽說過的飛機”表現出極大興趣。這為後來航空本部的決策埋下了伏筆。

2023年7月20日和21日兩天,巖谷出席了航空本部和海軍航空技術廠召開的研製決策會議。會上,將2023年試飛成功的義大利“卡普羅尼·堪匹尼”噴氣式飛機和me262、mel63進行了效能對比。由於日本海軍已經先期對這種噴氣式飛機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開始試製噴氣式發動機,有了相當的技術儲備,因此對仿me262的研製工作很快達成了共識。

日本軍方人士揚言,“這是日本邁向噴氣機時代的一次重要會議”。 然而,對仿mel63的研製工作,會上卻意見紛紜,爭論不休。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火箭發動機上。

一是日本在這方面沒有技術儲備,二是火箭發動機的燃料製造問題成堆。裝火箭發動機的飛機即使只飛10分鐘,也需要一噸多的高純度濃縮過氧化氫。而過氧化氫的製造不僅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化工原料,還要有相當數量的白金作觸媒劑。

這兩條都不好解決。不過,火箭飛機的高機動性太誘人了,再加上當時美軍b-29轟炸機的大轟炸令日本人十分頭痛,急需研製一種能高速升空的戰鬥機來對付b-29,在這種背景下,主建派的意見佔了上風。空技廠的和田廠長總結說:

“(火箭飛機)這件事就這樣定了。機體研製由海軍負責,火箭發動機的研製由陸軍負責,舉全日本之力合作開發,飛機的名字暫定為‘十九試局地戰鬥機’”。“十九試”為試驗機的編號,“局地”為短程、僅在區域性地區使用的意思。

事實上,“秋水”火箭式飛機的續航時間僅為10分鐘,靠高機動性升空格鬥,來個“一錘子買賣”。 奇特的結構 與mel63一樣,“秋水”火箭飛機的技術核心在火箭發動機上。它那獨特的外形,圓圓的機腹,長長的機翼,短粗胖,無尾翼,算得上是飛機中的“另類”。

“秋水”機正式編號為j8m1,自重1445千克,全重3870千克,全長5.95米,全高2.7米,翼展9.

5米,主翼面積為17.73米2。 “秋水”機體最大的特點是無尾翼。

這一點和原型機mel63相同,但由於裝上了無線電臺,全長比mel63長約100毫米。 飛機主翼為木質單翼式,外板為膠合板上敷以飛機翼布製成。機翼前緣的後掠角為27°,已經有點噴氣式飛機的模樣了。

機翼內左右各有一個乙液箱,裝536升(480千克)乙液。機身為鋁合金單殼結構。在駕駛員後的機身**裝有容量為1159升的甲液箱,再往後是“特呂”二號火箭發動機。

垂直尾翼的方向穩定板也是木製的,但方向舵為薄鋼板製成。 “秋水”機的起落架也算一絕。據說飛機起飛後,要將起落架的車輪拋下。

其目的是防止飛機高速著陸時,因強烈的衝擊使飛機來個“前滾翻”,造成甲液**,釀成機毀人亡的慘劇。這樣,飛機著陸時,要靠鋼製的滑橇和尾輪來制動。 “秋水”機上的主要**為兩門30毫米機炮,各攜彈50發。

在機首部裝有三式空二號無線電臺。操縱裝置為拉桿式,但有複雜的連動關係。 “秋水”機的最大速度為90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僅為10分鐘,乘員1人。

危險的動力 “秋水”機的發動機為“特口”二號火箭發動機。“口”為日文假名,有時也稱為“特呂”二號發動機。其原型機為mel63上的“瓦爾塔”hwk-109-509a火箭發動機。

仿製的“特呂”二號發動機和原型機大同小異。 “特呂”二號發動機的推進劑分為甲液和乙液。甲液為過氧化氫(h202)的90%水溶液,乙液為水合肼(n2h4·h2o)和無水甲醇的混合液。

甲液和乙液在燃燒室匯合後,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產生高溫高壓燃氣從噴管高速噴出,形成強大的推力,推動飛機高速飛行。 火箭發動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件叫噴射閥,共12個。它雖然是個小部件,卻起著調節流量,進而調節火箭推力的重要 作用。

甲液經菌形閥高速噴出後,靠引射作用將乙液引出,二液在燃燒室混合後,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成為推動火箭前進的動力。菌形閥的開度可以調節,再加上12個噴射閥可以2個、6個、12個工作,從而實現三種調節方式。菌形閥和閥座的最大間隙只有1毫米,而乙液狹縫的間隙只有0.

3毫米,可見噴射閥是一個相當精細的部件。菌形閥和閥座都需研磨加工。 關於推進劑這裡還要做些補充說明。

過氧化氫是強氧化劑,滴落到織物上甚至可以著火,滴落到**上可以引起燒傷。因此甲液箱若被子彈擊中,能將飛機炸成碎片。對於“恐怖”的甲液,教官反覆向“秋水”隊員強調兩點:

一是萬一在飛機的起落架車輪未能拋下時,著陸一定要萬分小心,防止因著陸衝擊引發甲液**;二是著陸時一定要將殘餘的甲液全部放掉。乙液為30%的水合肼、60%的無水甲醇、10%的水加少量反應促進劑製成。和甲液相比,乙液要“安全”得多,沒有著火和**的危險,但乙液對人體有毒,同樣要小心伺候。

試飛到夢碎 2023年8月,早在mel63的資料未運到東京前,日本軍方就在橫須賀海軍航空隊成立了“第一飛行隊”。它就是後來的“秋水”飛行隊。 “秋水”飛行隊共16名飛行員,軍銜都在少尉以上,隊長為28歲的小野二郎大尉。

建隊後的頭三天,隊員們首先經過了嚴格的醫學檢查。從第四天開始,隊員們開始了低壓艙的訓練。開始階段,模擬在20分鐘內升空到10000米,以後逐步加大難度,直到3分鐘內升空到12000米的低氣壓適應訓練。

儘管隊員們帶著氧氣罩,但耳膜脹痛的感覺令人十分難受。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訓練,到了10月初,開始了正式的練習機飛行,“秋水”飛行隊的名字也正式叫響。其實,“秋水”不單是“秋天的水”的意思,還是日本一種利劍的名字——三尺秋水。

以“秋水”來命名一種新式飛機,寓意深刻。 起初,“秋水”隊僅有5架93式中間練習機。當然,並不是一般地駕駛這種雙翼飛機,而是要在這種飛機上儘可能地模仿“秋水”機的起飛、加速、降落等狀態。

後來,“秋水”隊員又駕上了“零”式戰鬥機21型和52型,升限也達到了10000米的高空。所不同的是,“零”式戰鬥機升高到10000米的時間是“秋水”機的10多倍,模擬不出高加速度的效果,只不過是體驗一下“超”高空的感受而已。 2023年12月,主要尺寸和“秋水”機相同的“輕滑空機”試製成功。

研製“輕滑空機”,一方面是為了正式研製“秋水”機積累資料和資料,另一方面是試驗雪橇式機腹著陸的可行性。12月26日,犬冢大尉駕駛“輕滑空機”成功地實現了滑橇著陸,為正式研製“秋水”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了區別,後來對這種“輕滑空機”稱為“秋草”機。

按原定計劃,“秋水”機的一號機應該在2023年12月完成,到2023年3月應該完成150架“秋水”機,到2023年9月應該完成1300架“秋水”機。但是,由於美機對日本本土的猛烈轟炸,加上研製過程中技術問題成堆,到2023年4月22日,“特呂”二號火箭發動機才研製成功。6月12日,裝“特呂”二號發動機的“秋水”一號機3分鐘滿負荷運轉試車成功。

它標誌著“秋水”火箭飛機正式誕生。 2023年7月7日,“秋水”機正式試飛,飛行員還是犬冢大尉。16時55分,試飛正式開始。

只見“秋水”機的尾部噴出一股藍煙後,迅速拔地而起,一瞬間便飛到500米高空。地面上的“秋水”隊員一陣歡呼雀躍。突然,聽不到發動機的聲音了,地面人員一陣緊張。

緊接著,他們看見“秋水”機拋棄甲液,飛機像斷了線的風箏轉了個大圈迅速下滑,在機場附近怦然撞地,飛機解體。人們慌亂地抬上犬冢直奔醫院,犬冢終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幾日後,秋水隊為晉銜後的犬冢少佐舉行了海軍葬禮。

“大日本帝國”的“秋水”夢終於破滅。 2023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已經造出來的幾架“秋水”火箭式飛機成了美軍的戰利品,進而成為美國航空博物館中的珍貴館藏。

[畫外音]“秋水”機也好,mel63也好,無非是侵略者的一種戰爭工具。然而,在60年前就製造出火箭式飛機,不能不說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它在“技術上的超前性”和“洋冒進”,必然帶來可靠性極差、風險極大的弊端。

mel63雖然曾用於實戰,但故障頻仍,戰果甚微,以至於二戰後的幾十年裡,火箭飛機再未得到發展。2023年問世的太空梭,算是對火箭飛機“否定之否定”。時至今日,能製造太空梭的國家,也只有美國和蘇聯。

二戰中日本有幾名甲級戰犯,二戰中日本的甲級戰犯有那些

14名甲級戰犯為 東條英機 廣田巨集毅 土肥原賢二 木村兵太郎 松井石根 板垣征四郎 武藤章松崗洋右 永野修身 白鳥敏夫 平沼騏一郎 小磯國昭 梅津美治郎 東鄉茂德 二戰中日本的甲級戰犯有那些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的日本戰犯們 甲級戰犯,一般而言,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a級戰犯。他們...

二戰後,德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德國和日本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

國民齊心 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培訓 提高生產力 等等 樓下的你們是不是中國人!科技,教育,熟練工人 德國和日本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軟實力,就是全民的受教育程度 人員的素質 科技水平等。硬體可以被摧毀,有人在什麼東西都可以恢復起來。二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麼?二戰後德國發展原因 人民的付出 以前...

二戰,日本和德國為什麼不夾擊蘇聯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橫掃歐洲大陸,所向無敵。1941年6月,德國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 南方三個方向以閃電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蘇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大陸。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