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所有地理,中國所有地理資料?

2021-07-13 22:02:52 字數 5934 閱讀 1417

1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背陸面海,海陸兼備。中國幅員遼闊,北起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北緯55度多),南至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北緯4度附近),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東起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135o多),西至新疆帕米爾高原(東經73o附近),東西相距約5000公里。

國土面積

中國領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亞洲陸地面積的1/4,約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1/15,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地貌中國地形多樣,型別齊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無不典型壯觀。地形分佈的規律是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自西而東,逐級下降。中國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

山地、高原、丘陵等約佔總面積的66%,平地約佔34%。全國近70%的縣區分佈於山區。山地和高原多集中於西部地區。

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僅佔全國面積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達65%。全球高於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國就有7座。中國和尼泊爾接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

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國陸地正負比差超過9000米,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是中國西高東低**階梯地勢的最高臺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許多高山峻嶺,號稱"世界屋脊"。最高臺階邊緣是崑崙山-祁連山-龍門山-大涼山。越過邊緣即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中級臺階,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組成。

越過中級臺階的東緣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降到海拔500米以下的低階臺階,由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閩粵丘陵組成。低階臺階的東南邊緣多屬水深小於200米的淺海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中國地形格局多以山脈為基楞線,走向及成因不同的山脈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全國可分為三大自然區:①以流水作用為主的東部季風溼潤地貌區;②以風蝕、冰蝕與流水作用混營的西北乾旱地貌區;③以冰凍、風蝕作用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地貌區。

疆界與四鄰

中國陸地邊界長約2.28萬公里,中國陸上疆界長2萬多公里,東有朝鮮,東北有俄羅斯,北有蒙古,西北有俄羅斯、哈薩克,西有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南有緬甸、寮國、越南。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環繞大陸邊緣的海依次為:

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島嶼與海峽

中國遼闊的海域上分佈著5000多個島嶼,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其中臺灣島最大,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海南島次之,面積約3.

35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島各為中國的一個省。崇明島位居第三,面積為1083平方公里。

此外如長山列島、廟島群島、舟山群島、澎湖列島、釣魚島列島以及南海中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都是中國的重要島嶼。這些島嶼及其所屬各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的海峽自北起有渤海海峽、臺灣海峽、巴士海峽、瓊州海峽。

沿海海域

中國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以東太平洋海區等5大海區。其中,渤海是中國內海。臺灣以東太平洋海區的位置,北起日本琉球群島西南部的先島群島,南至巴士海峽。

這片海區劃分為北中南三段,自北向南水深從600米增至5000米以上。海底地形起伏大,地貌單元完整齊備。

中國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12海里。領海基線採用直線基線法劃定,由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組成;領海外部界限為一條其每一點與領海基線的最近點相距12海里的線。

中國的毗連海域為領海以外鄰接領海的一帶海域,毗連區的寬度為12海里。毗連海域的外部界限為一條其每一點與領海基線的最近點相距24海里的線。

2樓:匿名使用者

一、中國地形圖(所有的山脈和地形區及所在的大致經緯度)

二、中國經緯網地圖

最西端:x疆帕米爾高原(730e)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1350e)東西長5000多千米

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540n)最南端:曾母暗沙(40n)南北長5500多千米

要求:記住900e、1000e、1100e、1200e、1400e所經過的山脈、地形區

200n、300n、400n所經過的山脈、地形區

北京(400n,1160e)

鄰國:陸上 朝俄蒙哈吉與塔 阿巴印尼錫和丹

緬甸寮國和越南 隔海相望六國家

東有韓國和日本 南有馬文和印尼

東南有個菲律賓

三、中國政區圖(34個省級行政區及行政中心、簡稱、部分省區的形狀,可簡單繪製個別特殊省份的輪闊圖)

簡稱“三字經” 京津滬 黑吉遼 內蒙古 晉陝甘 青新寧 冀魯豫 蘇浙皖

湘鄂贛 川黔滇 桂粵閩 藏瓊渝 臺港澳 我祖國 好河山

四、我國三大自然區

1、 劃分依據:地形、氣候

2、 三大自然區的分界線及各自特點

東部季風區:海拔低,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顯著,普遍高溫多雨;冬季受來自北方蒙古西伯利亞冷氣流影響,大部分地區寒冷乾燥。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每年5月份登陸我國東南部,於10月離開,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稍晚一些,其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於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現梅雨天氣,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現伏旱天氣,此時不利於該地區農作物生長,颱風帶來了大量降水,也帶來了一定的損失。

植被以森林為主(北方為溫帶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為主,南方以**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河流為外流河,以地表補給為主。

人類對該地區的影響廣泛而深刻,除極少數地方外,天然植被已不復存在,為我國主要的農耕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海拔較高,但差別顯著。其中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湖面低於海平面155米。

位於歐亞大陸內部,距海遙遠,受夏季風影響較小,海洋溼潤氣流被山嶺阻隔,難以深入,大陸性明顯,氣候乾燥。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多大風天氣,尤其是冬春季節,。

x疆西部因受到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惠澤,加之地形抬升,降水較多,區域性地區達到600毫米

植被大部分為荒漠(駱駝刺、芨芨草、仙人掌等,綠洲地區多胡揚等),一部分為草原,尤其是東部地區草高茂盛。

大部分地區屬內流區。河流多為季節性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西部有伊犁河注入巴爾喀什湖。北部有額爾齊斯河北注入北冰洋。

該地區多發展畜牧業。有著名的內蒙古三河馬、三河牛、寧夏灘羊等。

青藏高寒區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地高天寒,保溫效應不明顯,氣溫低,凍土廣佈,太陽輻射強,風力強大。

植被主要為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灌叢,南部邊緣谷地加橫斷山區為小面積森林(受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溼潤氣流影響)

西北部寒冷乾旱,多屬內流區,藏北高原可可西里地區生活著非常珍貴的藏羚羊。東南部多冰川、湖泊,多大江、大河發源地,自北向南依次為黃河、長江、(雅礱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

該地區在高原面上由東南向西北出現了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變化。該地區高山的垂直分異明顯,喜馬拉雅山可分為七個自然帶。

3、 三大區的內部差異。

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差異(主要表現為熱量差異)

東北溫帶溼潤、半溼潤地區:積溫32000c—35000c,為寒溫帶、溫帶季風氣候,地表以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黑土地,多種春小麥、大豆、高梁、甜菜。一年一熟。

華北暖溫帶溼潤、半溼潤地區:積溫35000c—45000c,為暖溫帶季風氣候,地表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黃土地,多種冬小麥、棉花、花生,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旱地)

華中**帶溼潤地區:45000c—75000c,為**帶季風氣候,地表以**帶常綠闊葉林為主,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多種水稻、油菜、棉花、甘薯,為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一年兩熟到三熟(水田),產淡水魚、菱、藕等水生植物。

四川盆地部分地區還產甘蔗、植桑養蠶、種柑橘。長江以南的廣大丘陵,紅壤廣佈,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適合種茶樹、油茶、杉木、馬尾松等。本區由於長期以來濫伐森林、陡坡開荒,有些裸露的紅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塊地流失,被人們稱為“紅色沙漠”。

華南熱帶溼潤地區:75000c以上,為熱帶季風氣候,地表以熱帶季雨林為主,磚紅壤,水稻和多種熱帶經濟作物(椰子、桂園、菠蘿、香蕉、荔枝、可可、咖啡、油棕等),一年三熟。珠江三角洲也適宜植桑養蠶,兩廣、閩、臺、瓊盛產甘蔗。

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南方地區水果中柑橘產量最大,分佈最廣。

南方地區礦產:種類多,多為有色金屬,但總體較少,尤其是能源礦產(如石油、煤),水能豐富,為解決能源缺乏,興建了許多水電站和興建了秦山(浙江)、嶺澳(廣東)、大亞灣(廣東)三座核電站及各型火電站。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東西差異(主要表現為水分差異)

植被從東往西大體分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其中大興安嶺大體為400mm等降水量線,賀蘭山大體為200mm等降水量線。

三個經濟帶(東部經濟帶、中部經濟帶、西部經濟帶)

劃分標準:經濟發展水平,其中東部面積最小,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

原因:自然原因 我國的自然差異可以看出,東部地帶氣候溼潤、雨熱同期,利於作物生長;地勢低平,比較有利於開發利用。而中西部地區多屬乾旱區或高寒區,海拔較高,對農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從地理位置上看,東部地帶面向大海,具有開放性和便利的海運,為發放型經濟提供了優越的區位條件。而中部地帶和西部距海較遠,長期處於比較閉塞的狀態。氣候較乾燥,日照充分,海拔較高,水資源較少,礦產豐富,能源充足。

社會經濟原因:(1)東南沿海近代工業起步早,經濟比較發達,(2)東部地區的人們思想觀念比較開放,在經濟競爭面前有比較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3)東部地帶的產業結構相對較優,第

二、三產業比重都在35%以上,遠大於第一產業。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程度較高,生產力水平較高。而中西部地帶第一產業比重仍相對較大,鄉鎮企業不發達,生產力水平較低,經濟發展相對遲緩。

(4)東部最先實行改革開放加之沿海,首先接受海外先進的技術、大量的資金和現代的經營管理方式,走上了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

中西部第一產業比重大,工業基礎較薄弱;人的思想觀念比較保守,文化教育落後;生產力水平較低;引進外資較少,但隨著西部開發,前景可觀。

東部經濟發展優勢:我國最主要的工業區(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我國主要的農業基地(黃淮海平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我國海洋水產區等);交通便利;經濟國際化程度很高;具有高科技文化水平的優勢;我國城市分佈最密集的地帶。

中西部經濟發展優勢:面積遼闊,能源和礦產資源具有明顯優勢(山西煤炭基地、x疆等西北地區豐富的石油和四川的天然氣);我國糧油棉糖重要產區和天然林場、牧場;有色金屬工業和重工業較發達(哈爾濱、武漢、太原、包頭、大同、鄭州、洛陽、長沙、株洲、成都、重慶等均為工業重鎮);交通運輸以鐵路和內河航運為主。沿邊**發展有很大優勢,各種資源都很豐富,特別是能源、礦產和旅遊資源前景可觀;西南地區水力資源充足。

東部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資源短缺,有些人口城鎮密集地區出現環境汙染間題;大江大河下游澇年汛期的防洪問題較嚴重。

中西部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鐵路運力不能適應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運的需要;黃土高原大量水土流失;東北森林過度砍伐;黃河中下游河床不斷淤高所潛伏的洪水決口氾濫危機;長江中游的洪澇問題;長城沿線的風沙問題。大部分地區工農業基礎薄弱;科技文化教育不發達,交通設施手段較落後,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土地荒漠化;西南地區交通困難,阻礙了經濟發展。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沿海的地理優勢(外引內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農業生產;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優勢。

中西部經濟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業;加強東西向的運輸通道建設;搞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強交通通訊等基礎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南水北調,三北防護林等)。發揮沿邊優勢發展邊境**;有步驟重點開發黃河上中游和長江上游的能源、礦產和水力資源;充分發揮三線建設形成的基礎和能力。

東中西協調發展:結合東部地帶資金、科技實力和中西部地帶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可把部分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和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大運輸量的企業由東部地帶轉移到中西部,把適宜在中西部就地加工的農牧產品加工企業也轉移到中西部的農牧業地區。

以上這些離不開遙感(rs)、地理資訊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gps衛星星座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共6個軌道面,這樣就有了確定位置至少需要的3顆衛星)。

《中國國家地理》是科技書籍嗎,中國國家地理所有書籍有哪些不包括雜誌

中國國家地理 原名 地理知識 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 經常被 及地方 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 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 生物 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

中國地理之最,中國地理之最和世界地理之最

國 世界 陸地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公尺 珠穆朗瑪峰 中國陸地最低點 吐魯番盆地,艾丁湖海拔 155公尺。中國最大的鹹水湖 青海湖 中國第一大河流 長江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鄱陽湖 中國 世界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 中國最長的內流河 塔里木河 中國 世界 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 中...

中國交通 高中地理,高中中國地理

主要是三橫五縱,但是,現在我國鐵路發展的比較快,所以鐵路線也比較多,你可以從乙個大點城市出發開始記。如從北京開始,有京哈 京包 京滬 京。九 京廣。在哈爾濱有京哈和濱洲濱綏 滿洲里經哈爾濱到綏芬河 這也是東北地區的兩條主要幹線。還有就是將鐵路線的交匯處進行記憶 如隴海蘭新線交京滬於徐州 交京九於菏澤...